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4 柳永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39294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4 柳永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4 柳永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4 柳永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4 柳永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4 柳永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4 柳永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4 柳永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宋 词 4 柳永词两首,忍把浮名掷地,烟花巷,吟晓风残月; 留得秃笔生花,柳岸边,叹才子佳人。,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技法提炼,时文赏读,随堂检测,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轻轻柔柔的风吹过我的胸口,你我却站在这离别的路口,没有一句挽留,没有一句借口,只有影子随着那时间游走。 一曲骊歌,撩起凝结在眉心的浅伤,如昔的笑靥朦胧了眼角的潮湿,轻怜这段湛蓝色的美好时光,吹皱了落寞的卷帘,辉映着相逢时的欣喜,淡薄着心灵里些微的苍凉。秋已凉,繁华尽,哭与笑不再重演。,灵魂的窗口定格着这段岁月静好的沉香,无须刻意,那些暖便轻轻地漾起,微澜的情怀张扬着与风月无关的激情与感动,想象着给你左手的幸福,

2、右手的温暖,想象着那一米阳光的温度可以温暖你世间的疲惫,可以用花开的时间遥望着彼岸的永恒。,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文本助读,1.走近作者 柳永(约987约1053), (时代)词人,福建崇安人。原名 , 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屯田、柳 七郎、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博学多才,精通音律,被称为“ ”。他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他被称为“屯田蹊径”。柳永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他的词作雅俗

3、兼擅,以俗为主,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具有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其词多羁旅行役、离愁别恨和同情妓女之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艺术上,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韵谐婉,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答案:北宋 三变 才子词人 专业词人,2.写作背景,(1)望海潮 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但孙何知道后只是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并未提拔他,由此看来,这是一

4、首干谒词。 (2)雨霖铃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她们的悲欢离合的。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这首词是柳永因触怒宋仁宗而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3.备用知识,(1)词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用来配音乐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也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

5、称。每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声律等都各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牌下面另加题目,或者写上一段小序。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含58)、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2)慢词 依慢调填写的词。敦煌发现的唐代琵琶谱,即有“慢曲子”之名。至宋代柳永为乐工依慢曲大量填词,引起当时词人的注意,词人填制者益多。慢词字句虽亦较多,

6、但与“长调”意义有别。 (3)描绘西湖美丽的诗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 和风熏,杨柳轻,郁郁青山江水平,笑语满香径;思往事,望繁星,人倚断桥云西行,月影醉柔情。林升,(4)描绘离别的名句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陈子昂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4.文化积累 (1)三吴: 三吴是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水经注以吴郡(今江苏苏州)、吴

7、兴(今属浙江)和会稽(今浙江绍兴)为“三吴”。 (2)高牙:古代行军在前起导引作用的旗,因为很高,故称。 (3)凤池:古琴底有二孔,上孔曰龙池,下孔曰凤池。 砚的一种。即凤凰池,是对中书省的美称。词中指朝廷。 (4)长亭: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后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基础积累,1.一词多义,答案:(1)前往/离开/距离/除去 (2)优越/超过/尽/禁得住,受得住,答案:(3)jin,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jin,扶持/jin,带兵的人,将领/jin,带,带领 (4)xin,相互/xin,表示动作偏指一方/xin,容貌/xin,辅助,

8、帮助/xin,丞相,宰相/xin,观察,鉴别,2.词类活用,答案:(1)名词作动词,画 (2)名词作动词,采莲 (3)多情,形容词作名词,多情的人;伤,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忧伤 (4)名词作动词,设帐,答案:(1)倒装句,正常语序是“十万人家参差” (2)省略句,应为“(钱塘)重湖叠 清嘉” (3)省略句,应为“(公)归去凤池夸(钱塘)” (4)倒装句,正常语序是“自古多情伤离别” (5)倒装句,省略句,正常语序是“羌管(于)晴弄,菱歌(于)夜泛,钓叟莲娃嬉嬉”。,3.特殊句式 (1)参差十万人家( ) (2)重湖叠 清嘉( ) (3)归去凤池夸( ) (4)多情自古伤离别( ) (5)羌管弄

9、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结构图解,望海潮,雨霖铃,1.【对应考点:鉴赏作品表达技巧】望海潮一词工于铺叙,善用白描,充分体现了柳永慢词的特点,试结合该词加以分析。,参考答案:柳永长于慢词,望海潮可见作者的铺叙和白描技巧。 上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作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

10、“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 下片,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于“好景”中出现的人。“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的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成的佳言,是千古迷人的丽句。“羌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千骑拥高牙”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重点突破,2.【对应考点:鉴赏作品表达技巧】雨霖铃怎样体现“虚实相济”的特点?,参考答案:开头“寒蝉”三句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天气(骤雨初歇),这三句不只是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融凄苦之情入景,暗寓离别之意。“都门”句,一边是留恋情浓

11、,一边是兰舟催发,将人物置于矛盾集中的情境之中。“执手”一句,语言极为通俗,感情也极真挚,伤极痛绝之情态毕现。至此,写的是实景实事实情,“念去去”三句是他的内心独白,是别后想象之景,茫茫辽远的空间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烟霭,在半虚半实间突出了离愁的深切。下片是虚写。开头“多情”一句承接巧妙,是对上片的归结,写人间离别伤感是普遍现象,“更那堪”又转入现实,“冷落清秋节”既照应首三句,又以景寓情,更深地开拓了诗境。“今宵”三句是词人想象今宵酒醒之后的所见之景,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凄清的画面使离人更感孤单,言外之意无穷,以别后想象之景写离愁。“此去”四句是直接抒情,问句作结,言

12、外之意是与离人分别以后,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兴致了。下片虚写着重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读罢回首上片,我们方能从景物中体验情思,从实境中探寻虚境。 意境由实境与虚境组合而成,实境就是具体物象以及由物象构成的艺术整体的境界,虚境就是实境中所包含的一种象征境界。词中的事、景、态都是实境,词人的情思就是虚境。我们要透过实境看虚境。,虚实结合 中国古典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实结合的现象。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虚实结合,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可使作品的结构更紧凑,形象更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加。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3、。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高考小贴士,3.【对应考点:鉴赏作品语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参考答案: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跟“寒蝉凄切”一样,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 (1)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勾起离人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2)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

14、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试想,此时不过是他想象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望海潮这首词描写了都市的繁华景象,拓展了词的题材领域,但作为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着怎样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观点争鸣,思路提示一:作者对杭州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富庶、繁荣身临目睹后,充满了新鲜感和惊喜、艳羡之情,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山川、城市的特点,并加以详细、具体的描绘。词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

15、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虽为赠献之作,却不能说是、歌功颂德的作品。,思路提示二:作者虽然呈现了当时的“太平气象”,但因为他的写作是为了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技法提炼 写法借鉴,望海潮 1.工于铺叙,安排巧妙 本词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铺叙。在“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更是集中体现了“繁华”,可以说“承平

16、气象,形容曲尽”。 2.巧用夸张手法 本词采用夸张手法描写杭州的繁华,写景壮伟,声调激越。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等,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用夸张,将这一大都市的兴盛繁华描绘得淋漓尽致。,雨霖铃 1.融情入景的写法 起首三句写景,但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融情入景,暗寓别意。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由此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象。“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极言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今宵”几句是指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