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 苏轼词两首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39280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 苏轼词两首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 苏轼词两首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 苏轼词两首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 苏轼词两首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 苏轼词两首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 苏轼词两首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苏轼词两首一、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秋晚客兴苏轼草满池塘霜送梅,疏林野色近楼台。天围故越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客梦冷随枫叶断,愁心低逐雁行来。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注】越,古国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了一派晚秋景象,却没有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之感。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夜幕来临时天色吞噬云彩,潮打孤城的场景。C.颈联“冷”字一语双关,既是写晚秋天气的凉冷,也是写作者漂泊心境的孤冷。D.深秋傍晚,作者旅居在外的愁绪更加浓烈,无法排遣,只好寄托于南归的大雁。解析:B诗歌的第三句写傍晚夜幕来临的状态,运用

2、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2.本诗尾联在抒情方面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和情感分析。首先分析抒情方式,“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中“喜”属于直抒胸臆,抒发的情感是欣喜之情。第二,“又喜”“可意”“是处”等词口语化,可见用语通俗易懂,抒情自然流畅。效果是用词口语化,有助于作者情感自然直接流露。第三,综合全诗看情感变化,前三联抒发悲秋之情,尾联以喜悦之情作结,显示出诗人的豁达性格,这可以归纳为:感情由悲转喜,层次丰富,提升了诗歌格调。答案:尾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看到中意的菊花盛开的欣喜之情。用语通俗易懂,抒情自然流畅。“又喜”“可意”“是处”等

3、词口语化,有助于作者情感自然直接流露。感情由悲转喜,层次丰富,提升了诗歌格调。前三联抒发悲秋之情,尾联以喜悦之情作结,显示出诗人的豁达性格。(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满庭芳过余苏轼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注】陈慥:字季常,眉州人。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时住黄陂。:拟声词

4、。:灯。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开篇三句语出不凡,既包含着诗人岁月流逝、傲视天下的感慨,又将王长官其人与长江共论,有赞颂之意。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与王长官黄州会面的因由。C.下阕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D.“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的愉悦和二人的相得。解析:A这三句无“傲视天下”意,主要表达的是对王长官的赞颂之情。4.词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情感的

5、能力。解答本题,可抓住词中的意象及情感词分析。上片“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两句喻友人品格之高;“竹坞松窗”以竹松比喻衬托友人的正直耿介。“云溪”“竹坞”“松窗”则描绘了王先生幽静的居住环境,体现了他的隐逸情趣。下片写会饮的场景,“愿持此邀君,一饮空”,充满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居士先生老矣”,是词人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真梦里相对残”,写相饮欢谈,彼此情投意合。末三句“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写分手之际,船鼓催发,满怀惜别之意。答案:(1)对友人的赞颂之情。借“苍桧”“云溪”“松窗”,赞颂友人风骨凛然,志趣高雅。(2)相聚的欢愉之情。友人相见恨晚,要“一饮空缸”,酒逢知己千杯

6、少,豪爽奔放。(3)惜别之情。主客相见恨晚而船鼓催发,表现了相互留恋、不忍离别的怅然。(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蝶恋花欧阳修腊雪初销梅蕊绽。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睡起夕阳迷醉眼。新愁长向东风乱。瘦觉玉肌罗带缓。红杏梢头,二月春犹浅。望极不来芳信断。音书纵有争如见。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睡起夕阳迷醉眼”一句,描写了主人公一觉醒来,太阳已快落山,自己因酒醉初醒,醉眼迷蒙,含蓄地表达了她的愁情。B.“新愁长向东风乱”是说清醒之后,忧愁又涌上心头,心就好像被窗外的东风吹乱。该句主人公触景生情,感到了无限的惆怅。C.“瘦觉玉肌罗带缓”是说感觉身体瘦了一些,衣带变得宽松

7、。本句是通过写人瘦衣宽表现主人公深受思念之情的折磨。D.末二句是说,望眼欲穿也收不到来信,其实即使有信也不行,因为见信不如见面。它深切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解析:B并非“触景生情”, 而是心就像窗外的东风一样凌乱。6.本词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解析:本题考查意象对营造意境所起的作用。前三句“腊雪初销梅蕊绽。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腊月的雪刚融化,梅花就绽放,露出了花蕊。梅花和雪相互映衬,喜鹊在梅花间穿飞。所以前三句通过“梅”“雪”“喜鹊”这三个意象,描绘冬雪有了融化的迹象,而梅花开始绽放。梅花和白雪互相映衬,喜鹊绕着花朵飞来飞去的冬末春初景象。属于乐景,而下文却抒发了宿醉初醒后

8、的愁绪,是以乐景衬哀情。答案:景色:冬雪有了融化的迹象,而梅花开始绽放。梅花和白雪互相映衬,喜鹊绕着花朵飞来飞去。这首词抓住了梅、雪、喜鹊这三个意象,描绘了一幅色彩洁净而又美丽的冬末春初景象。作用: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下文主人公睡醒之后的愁绪。(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浣溪沙王安石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注】王安石政治上受挫后归隐钟山,该词作于此期间。7.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所居庭院长满了青苔,门前铺满了洁白的沙子,小溪流淌着。B.“百亩中庭”“小院回廊”都直观地表现了词人归隐后的生活

9、十分富足宽裕。C.“半是苔”“春寂寂”表现了环境的凄清冷落,说明了世人对词人归隐的理解。D.词中两个“为谁”之问,突出地表现了词人对内心尚存的那份热情的自嘲。解析:C“世人对词人归隐的理解”有误,表现词人政治上失意之后归隐生活的冷清寂寞。8.“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与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解析:两句表达的情况相似,所用手法也相似。分析时要抓住几个方面,如内容、情感及表现手法。为谁?问的是自己,想为国却不能,只能自开自落。一个问句蕴含着多少无奈呀。同样两句都为问句,两句都用花做代指。答题时指出这两句的相同之处,如内容、表现手法和情感等方

10、面。题目要求我们做到两点,一是两词句的异曲同工,即两词句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之处,那就是都用了拟人的手法。二是赏析,指明所用手法,指出表达效果:都写出了无人欣赏的寂寞。答案:(1)作者以此结句表现词人政治上失意之后归隐生活的冷清寂寞,崇尚闲适的生活、厌倦为名利而劳累的世俗生活的思想感情。(2)都写出花儿独自开放、凋谢无人欣赏的寂寞。都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人的思想情感,新颖别致;都以反问的语气强化出深沉的意蕴。(意对即可)二、语言运用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我常光顾这家小餐厅,因为这里的就餐环境非常雅致,老板也很热情。B.中秋节快到了,您日前对犬子多有照顾,特请您到我府上小酌,以

11、示谢意。C.您在报告中的一得之见,于我而言都是金玉良言,令我茅塞顿开。D.您老是知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当我得知忝列门墙之时,心中狂喜。解析:DA项,“光顾”为敬辞,不能用于第一人称“我”。B项,“府上”为敬辞,不能用于第一人称“我”。C项,“一得之见”为谦辞,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不能用于他人。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甚至,到现在还以为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即使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但明

12、清两代科举也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也是无法考上的。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文段中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第空根据后一句“甚至,到现在还以为科举只考八股文”中的“甚至”一词,和本句中“还以为科举只考”等信息,可知要填的内容与后一句是递进关系,内容说的是“过去人们对科举有片面认识”。第空根据后面说的“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可知所要填的是“科举考试内容繁多”。第个空由后面一句中“也是无法考上的”可知要填的内容与前一句也是条件关系,

13、可以推知第空要填的内容应是: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答案:过去人们对科举的认识以偏概全(或“过去人们对科举有片面认识”)科举考试内容繁多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11.概念有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请选择“勇敢”与“鲁莽”或“有主见”与“抱成见”这两对概念中的一组进行区别,并写出一段话。要求清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解析:这是一道有关逻辑概念的题目,在前面给出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概念,要求区别概念,实际就是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答案:(示例一)勇敢与鲁莽:勇敢与鲁莽的人都有一颗不畏一切,舍我其谁的心。但勇敢者机智、冷静,能够细心地应

14、对挑战,处理问题;鲁莽者则无知、轻率,缺少思维和理智的判断,胆大妄为,意气用事。(示例二)有主见与抱成见:有主见与抱成见,对事物都有着自己确定的意见或见解。有主见,是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规律之见;而抱成见,则是对事情的看法不够客观的固定之见。三、片段写作12.双关,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巧妙地利用语音和语义的条件,有意地使某一个词句同时表达双重的意思。请运用双关手法围绕一个中心写一个作文片段,200字左右。写作提示:在明确“双关”内涵的基础上,选取自己熟悉的且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如自然的路与人生的路,大自然的风风雨雨与人生的坎坎坷坷等。语言有文采,结构完整。答案:(示例)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山。到了那里,妈妈看见山那么高,那么陡,就先打了退堂鼓,决定不爬了。爸爸说:“咱俩爬!咱们这次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肯定有意思!”我说:“好啊!”别人没走过的路的确难走。山路很滑,坡还很陡,每前进一步都很困难。我干脆学着动物的样子,四肢并用,往上爬,有时甚至只能揪住一把草,靠着草的力量爬上去。汗沾湿了衣服,喉咙里要冒烟。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山风吹来,爽啊!山上的风景真美啊!人生就是这样,最美的风景常在辛苦跋涉后所到的地方。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