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 苏轼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39268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5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 苏轼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 苏轼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 苏轼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 苏轼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 苏轼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 苏轼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 苏轼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苏轼词两首,横槊中流,不识变幻风云,英雄扼腕曹公恨; 泛舟赤壁,能悟盈虚水月,迁客折腰苏子文。,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技法提炼,时文赏读,随堂检测,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苏轼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画家。他的画充满诗意,他的诗也充盈画意,素有摩诘之风。 惠州之地有丰湖,其水幽深清澈,牙岸曲折回环,景色秀美迷人。苏轼初到这里,就为此景所倾倒。他不但白日游玩,甚至深夜也流连其间。他的江月五首(其一)即是这一写照。 “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从此,丰湖便美名传扬。 夜深,月出,江睡。 苏轼独倚栏槛,把一盏清酒。看月出西山

2、,塔映平湖,波光莹莹,水月 共影。,灯已疲倦,舟已入眠,只留水波轻拍沙岸的轻鼾。渐渐地,夜雾从湖边,从江上,从林间悄悄地铺展开来,挤满了合江楼,惊醒了苏轼。 雾寒,酒清,人醒。 月已入杯,雾已弥漫,何日召我北还?一丝惆怅浮过眼角。然而,月满江波,雾失楼台,此时美景,谁扫雅兴?举杯盈樽,把盏莫停。 苏轼是乐观的,多才的,四处游玩,不放过一处美景,不遗漏一缕诗意,不浪费一脉才情。目之所及,心之所感,任意入诗,一字不余。苏轼又怎能不挥尽诗情,用尽诗意呢?,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文本助读,1.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

3、书画家、政治家,豪放派词人的主要 代表。 嘉祐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他既 反对王安石的改革,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十分坎坷。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出知杭州。又因哲宗亲政启用新党,被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病逝。高宗当朝,被赐太师,谥文忠。,苏轼的词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词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在我国词史上拥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

4、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 ”。在文章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开创“尚意”书风,其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 ”;在绘画方面擅画枯木竹石,为其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同属“唐宋八大家”,合称“ ”。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最高。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答案:东坡居士 苏辛 宋四家 三苏,2.写作背景,(1)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元丰五年

5、七月,苏轼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他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州城西的赤鼻矶,创作了这首词。赤鼻矶被称为黄冈赤壁,并非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所在地。苏轼面对江山胜迹,触景生情,兴起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并借此抒发功业未成、人生无常的感慨。 (2)定风波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的几年里,苏轼的内心还是愤懑和痛苦的,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他打算在黄州附近的沙湖买田养老,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作者去沙湖看田,归途中遇雨,即作此词。这首定风波就从这一件小事上体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3.备用知识,(1)豪放派 豪放

6、派与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为苏轼、辛弃疾,代表作品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关了四个月。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审理。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

7、称为“乌台诗案”。,基础积累,1.通假字,答案:“尊”同“樽”,酒杯,答案:(1)名词,头发/形容词,勃发/动词,把箭射出去/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2)形容词,旧有的,原来的/连词,因此/名词,缘故,原因/副词,仍旧/名词,交情,2.一词多义,答案:(3)连词,并且,而且/副词,将要/副词,暂且,姑且 (4)副词,刚才/动词,将近,接近/连词,假如,假使/介词,朝向,面对,3.词类活用,答案:(1)名词作动词,骑马 (2)名词作状语,向东 (3)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4)形容词作动词,天放晴 (5)名词用作动词,摇着羽扇,戴着纶巾 (6)动词用作名词,同行的人,4.古今异义,

8、答案:(1)杰出的,有才华的。 (2)刚才。,答案:(1)主谓倒装句,应为“华发早生” (2)宾语前置句,应为“神游故国” (3)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5.特殊句式 (1)早生华发( ) (2)故国神游( ) (3)多情应笑我( ),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结构图解,1.【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上片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呈现了什么特点?,参考答案:画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特点:“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写出了使人惊悚的江涛的汹涌澎湃;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显示了波涛力量之巨大。,重点

9、突破,鉴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1)鉴赏景物的特点 根据景物前的修饰词,如数词、量词、形容词等,概括景物的特点。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卷起千堆雪”。“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从而写出了江涛汹涌、浪花怒卷的壮阔场面。 (2)鉴赏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鉴赏景物的描写角度:a.视角上的远近高低,b.顺序上的前后左右,c.声音上的寂静和喧闹,d.色彩上的清冷与绚丽,e.感官角度,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鉴赏景物描写的内容:绘形、绘声、绘色; 鉴赏景物描写的技巧: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反衬、渲染、烘托等; 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a.衬托人物性格,b.营造一种氛围和意境,c.表达人物感

10、情。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上阕,作者通过描绘赤壁壮丽之景,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高考小贴士,2.【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这首词的下片写“小乔初嫁”与刻画周瑜的形象有何关系?作者为什么要赞颂周瑜?,参考答案:(1)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意义在于: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 (2)作者这样称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同时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几句中可看出,这里边寓含词人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词人振兴王朝的愿望、报国的壮怀同黑

11、暗的政治现实、横遭贬谪的坎坷处境大相抵触,这与风华正茂即建立盖世功业的周公瑾恰成鲜明的对照。,3.【对应考点:鉴赏诗歌语言】试赏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妙处。,参考答案:“回首”三句再叙心中事,含蕴深邃。“向来”,即“刚才”的意思。“回首向来萧瑟处”,既是指回望刚才的遇雨之处,也是对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词人反思的结果是“归去”。陶渊明的退隐躬耕,是词人所仰慕的,但终其一生,词人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退隐。换言之,他所追求的并非外在的“身”的退隐,而是内在的“心”的退隐;所欲归之处,也并非家乡眉州,也不是准备买田终老的黄州沙湖,而是一个能使他敏感复杂的灵魂得以

12、安宁的精神家园。也正因如此,词人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寻味。,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是这样吗?,观点争鸣,思路提示一:念奴娇赤壁怀古表现了词人复杂矛盾的思想。词人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清静无为;四大皆空)影响,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的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慨。“人生如梦”是词人在遭遇贬谪、心情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也不过是要向“江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

13、,思路提示二:如果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到“人生如梦”即戛然而止,则流露的是感叹和哀伤,但是加了“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则多少可以看出作者旷达的一面:人生如梦般既美丽又短暂,我不能改变这现实了,别想那么多了,斟杯酒敬明月,让它代我向周公表达敬意。或者这样理解:我是不能像周瑜那样年少得志了,可是我知道人生像梦一般短暂,何必为自己的不得志而耿耿于怀,郁郁寡欢呢?斟杯酒,邀月共饮吧。邀月共饮其实就是寄情山水,排解苦闷。寄情山水,借月消愁是作者摆脱现实困扰、获得心灵安慰的重要途径。,技法提炼 写法借鉴,念奴娇赤壁怀古 1.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词的上片,写长江和赤壁的雄伟景色,并抒发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

14、缅怀之情。“大江东去”三句,因景起兴,以磅礴的气势直接切入怀古;“乱石穿空”三句,从山和水两方面具体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观。“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祖国江山和古代英雄豪杰的赞叹,又收束了上片内容,引出下片赤壁之战的英雄周瑜。下片集中缅怀周瑜,并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这首词融写景、咏史、议论、抒情于一体,气势奔放,境界宏大,格调雄放,气势磅礴,情感跌宕,语言精妙,不愧为词中绝品。,2.使用衬托手法表达主旨 这首词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到周瑜一人身上,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15、这首词的映衬有两种。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的相互映衬,实景是赤壁的险要地势,是作者亲眼所见;虚景则是火烧曹营,是作者的想象。二者相互衬托,所谓虚实相济。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定风波 1.写眼前景,想心中事,异质而同构 在定风波中,沙湖道上的风风雨雨,与苏轼仕途上的政治遭遇是异质同构关系;苏轼在道中遇雨时的感受,与他遭贬后的心境也是异质同构关系。而词的全部意理情致,也都 2.以小寓大,言外无穷 定风波以道中遇雨隐喻仕途风雨,并借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景象,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超然心境,这都是即景生情、以小见大。表现出苏轼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

16、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在醒悟中心仪归隐等一系列复杂而深微的情绪,而且渗滤出放开眼界、洞达事理、自我调节、旷达洒脱等一系列人生哲理。写眼前景有限,想心中事无限,这就是隐喻寄托所追求的艺术效果,也体现了这首定风波的成功之处。 蕴含在这一系列的异质同构关系中。,3.语意双关,风趣幽默 这首词风趣幽默的笔调,主要表现在语意双关。如“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轻”字并非仅指行走之轻快,也指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风雨”和“晴”从表面上看,说的是天气的变化,实际上指的是人生的沉浮变幻、喜乐哀愁。这些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把作者那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随堂检测 巩固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