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38449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教版)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山东文综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从题干中抓住关键词时间1923年,人物陈独秀,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向俄国人学习,走俄国人的道路,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体现其新。故选B;武装革命以往都有无法体现革命新方向,排除A.民族革命在孙

2、中山的三民主义已经提出了,也无法体现革命之新方向,排除C,国民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答案】B2012年题组1(2012全国课标卷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入手,联系相关重要历史事件,知道“俄国式的革命”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由题干中的“诸路皆走不通了的

3、一个变计”可知,中国民主革命必须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C项正确;从时间信息上看,AB项与题干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排除,D项的改革主张与题干观点相背,排除。【答案】C2(2012广东文综卷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国民大革命【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通过图片信息的获取,并结合所学知识,把握时间信息与历史阶段特征。从图片中的“民众的力量、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行、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信息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代战争的历史现象。ABC项

4、的与题干时间信息不一致,排除。孙中山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提出三大政策等,D项正确。【答案】D3(2012上海单科卷26)右图是一张黄埔军校的毕业证书,它颁发于()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解析】民国十四年即1925年,具体方法是:1912+141=1925年。【答案】B4(2012重庆文综卷17)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图6中的() 图6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局部)【解析】根据地理知识,ABCD分别是上海、南京、武昌和南昌。依据题干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的全国革命中心是在武昌, C项正确

5、。【答案】C5(2012山东文综卷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解析】北洋军阀的混战导致社会生产生活遭到严重破坏。国民革命运动消灭的吴佩孚、孙传芳两派军阀,重创奉系军阀张作霖,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扫清了当时中国近代化最大的阻碍北洋军阀的统治。【答案】D2011年题组1(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

6、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解析】 “公车上书”是1895年康有为等举人联名上书皇帝,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标志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B项是次要原因;C项不是原因;D项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故选A项。【答案】A2(2011广东文综17)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省份农会会员数时间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山东直隶河南1926年6月647,766814438,150412011532841342270,0001927年6月700,000

7、81444,517,1402,502,600382,617284360245,500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表1 中时间“1926年6月”、“1927年6月”,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南昌起义在1927年8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27年月10月,与表中时间不符,故排除A、B项;1927年春,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阐明了农民问题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的重要性,并非导致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排除D项;1926年下半年起,随着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北伐大革命的胜利进军,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国民革命的中心从

8、珠江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才会呈现出湖南、湖北、江西会员数的大幅度提升;故选C项。【答案】C 2010年题组1(2010安徽文综16)图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C“共赴国难”D“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析】从图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从广州出发,进军武昌,南京,上海,可以判定为北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答案】B 2(2010全国卷文综16)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9、C双十协定的签订 D 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东北解放军入关【解析】注意题中提供的关键信息:“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强调国共内战的爆发有一定因素的限制。A项是在1924年初,会议召开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B项是在1936年底,说明当时国共两党为即将实现的国共第二次合作铺平了道路;C项是在1945年10月,双方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D项是在1949年,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国共合谈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最终国民党政府未在协定上签字。C项正确。【答案】C 2009年题组1(2009广东单科8)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

10、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解析】B、C、D三项的思想都未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学说。1929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其立场已经右转,因此他们视觉下所说的“过火”的思想指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答案】A 2(2009浙江文综19)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解析】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

11、后号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因此本题答案C。【答案】C 3(2009辽宁、宁夏文综32)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解析】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总司令”一词的含义是解题关键。总司令即起到了领导作用而非亲自参与,由此排除B、C选项,建立党的早期组织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事情,故排除。【答案】A 4(2009天津文综5)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

12、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解析】青岛问题即山东问题,力争青岛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性质,曹汝霖和章宗祥是北洋军阀的代表,反对他们两人体现了反封建。而A、B、D信息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答案】C5(2009北京文综18)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A辛丑条约 B凡尔赛条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解析】抓住时间限制语“一战后”可以排除A、C、D选项。凡尔赛条约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

13、给日本,中国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答案】B 6(2009四川文综16)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解析】A、B两项不符合史实;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应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应排除。【答案】C 7(2009海南单科17)表1 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员构成表地区党员人数学生工人农人绥远32008%3%80%湖北1877631%23%89%广东15000212%201%391%表1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国民党在人员组成上吸收了学生和工农力量,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