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9年三省三校二模考试历史答案

上传人:我在 文档编号:87829467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2019年三省三校二模考试历史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历史-2019年三省三校二模考试历史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历史-2019年三省三校二模考试历史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2019年三省三校二模考试历史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2019年三省三校二模考试历史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第I卷24.C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意义和内涵,是中国人努力创造幸福、乐观的心理反映。它通常应用人物、花卉、飞禽、走兽等形象,用借喻、比拟、双关、象征等表现手法,创造出图案和吉祥语的完美结合,凝结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封侯挂印是中国传统寓意纹样。以象征身居高位,廉洁奉公(图中的枫叶寓意为“高洁”)。封侯,指被封为侯爵,印指做官的官印。封侯挂印,意即古时帝王赐爵授印予臣下,隐喻高升之意。所以选择C。25.D 东汉后期,在皇帝与外戚的斗争中,皇帝势单力孤,所能依靠也就是朝夕相处的宦官,而宦官一旦帮助皇帝取得大权,又会居功自傲,进而

2、专权擅政。宦官专权是皇权的异化,皇权的旁落,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所以选择D。26.C 表格体现出我国古代人口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直到北宋末年,人口分布的南北消长才发生了根本的逆转,南方人口超过了北方。人口发展的这种不平衡与古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息息相关的。人口稠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同时也为人口的繁衍创造了较好的物质条件,而精耕细作、生产发展对追加劳动力的需求又进一步刺激了人口的发展,使人口不断增加,人口发展不平衡的差距扩大。随着人口的南北消长,经济发展的重心也逐步由北方中原地区转到了江南一带。当然,经济重心的转移,其原因是复杂的,但人口因素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选择C。

3、27.B 明清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使人口迅猛增长,加之自然灾害频发,人地矛盾突出。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促使这一时期救荒赈灾类农书的数量有所增加。所以选择B。28.A 南京临时政府创建之初,实施的是总统制。临时约法的制定者“因人立法” ,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但已经建立的制度,改动起来殊非易事。南京临时参议院的参议员不得不寻求平衡,在赋予内阁行政权力的同时,保留了总统制体制下国家元首享有的若干权力,致使总统府与国务院权限不明,混淆了总统制与责任内阁制的界限,将临时政府规划成了一种畸形政治体制。所以选择A。临时约法的另一缺陷在于未能妥善处理立法与行政的关系。在赋予立法机构参议院以

4、广泛的权力,在利用立法权来束缚行政权的时候,却没有想到立法部门的权力也应当有所制约。所以C选项错误。 29.D 中共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要他到上海中央机关去工作。毛泽东说: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所以选择D。30.C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开始了局部的侵略,材料中指出中国应该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以空间换时间,通过时间消耗拖垮日本。据此可知,应该选择C。31.A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与美日外交关系的改善,为中国的经济建议吸引了外资,所以选择A。3

5、2.C 公民的集体意识是随着城邦的形成和发展而得以巩固和加强的。其内容包括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等。任何一位公民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城邦(公民集体)的需要, 以城邦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但从公元前5世纪末开始,随着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潮渐兴,雅典城邦危机的不断深化,公民的集体意识则日益淡漠。33.A 考查的是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教会的建立。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一起,共同推动欧洲传统大学在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组织结构等方面向世俗化、民族化、人文化、科学化等方向发展,欧洲传统大学逐步演变为近代高等教育机构。34.A 税收理念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表明

6、近代欧美国家认识到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限制,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体现了宪政制度的完善。35.C 在路上是创作于1957年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绝大部分是自传性的,结构松散,断断续续,描写一群年轻人荒诞不经的生活经历,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空虚和浑浑噩噩的状态,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这个流派的作家都是一些男女青年,他们的生活很简单,不修篇幅,喜欢穿奇装异服,而且极其叛逆。向往着一种绝对的自由,有着十分堕落沉沦的生活方式和喜好,对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发起挑战。第卷必考题41.(25分)(1)不同:美国全国范围内普遍进步;中国发展不平衡,沿海的口岸城市发展较好。美国重视城市规划,中国主

7、要是通商口岸城市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美国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推动;中国基本处于半无政府状态,民间自发。(6分)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美国城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传教士传医以促传教;租界的示范和刺激;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工业化的水平低,难以给城市化以强有力的推动。(9分)(2)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实现民族的解放;唤起民众的卫生意识,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政府管理职能的增强;否定传统中医,具有一定局限性。(10分)42.(12分)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中国出境游目的地的增多,中国出境人口规模快速增长等,根据史实对变化

8、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示例:趋势:政府对出境旅游政策不断放宽,限制减少。(3分)原因: 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内地和港澳居民交往逐渐频繁。随着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港澳游”名额限制放宽,出境手续办理更加便捷。20世纪90年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加(如黄金周),政府的政策越来越有利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开放的旅游目的地增多,在境外的时间延长。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 WTO,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我国大力鼓励出境旅游。(9分)(“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选做题(三选一)45.(15分)(1)两税法的实施;土地兼并严重;封建国家与地主阶级争夺

9、人丁的矛盾;户籍人口的流失,不利于国家管理,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商品经济的发展。(每点2分,共8分)(2)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负担;缓和了封建国家与地主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了豪强地主的分裂趋势;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租佃关系的普及化。(任答3点,共7分)46.(15分)(1)苏日两国的历史积怨;日本威胁苏联安全;欧美国家推行绥靖政策;中国政府的迫切愿望。(7分)(2)苏联对中国的援助,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和勇气;缓解国共矛盾,促成国共合作;减缓了日本大规模侵略中国的步伐;中国牵制日本,使苏联免遭日本进攻,全力对付德国。(8分)47(15分)(1)将传统历史编纂方法的优点融于一体,史书体例有所创新;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结合现实需要;采用白话文撰写的方式,语言通俗易懂。(9分)(2)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个人学识渊博,学贯中西。(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