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吕梁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27490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7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吕梁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7年吕梁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7年吕梁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7年吕梁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7年吕梁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吕梁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吕梁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7年吕梁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解析 公共基础知识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是对考生政治、经济等基础知识的测试,请按要求作答。 2.本试题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应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用2B 铅笔将准考证号所选项涂黑。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 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后,方可离开。 一一、 单选题单选题 (下面题目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面题目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内括号内请将正确答案的序

2、号填入题内括号内, 每题每题0.90.9分,共分,共3636分)分) 1.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A). A.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B.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前提,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C.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内容,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形式 D.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内容,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形式 2.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其最主要的特征是 (C).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3.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D). 2 A.是否反映了客观实际 B.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 C.是否符合无产阶级根本利

3、益 D.是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应该成为 (C). A.由国家直接经营管理的经济单位 B.由国家统负盈亏的经济单位 C.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实体 D.拥有全部资产所有权的经济实体 5.你在接受别人的服务时,如果想到自己也是服务者,也是为别人服务的,那么你 就会尊重为你服务的人.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B). A.矛盾双方地位平等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D.不同性质的矛盾应该用不同方法解决 6.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必须做到 (C). A.自主行使权利 B.自由行使权利 C.依法行使权利 D.

4、主动行使权利 7.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B). A.国家免费性 B.国家强制性 3 C.社会普遍性 D.公民自觉性 8.上行文是指 (A). A.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上级领导.领导机关报送的文件 B.向所属被领导机关或组织发出的文件 C.向一切比本机关级别层次高的机关发出的文件 D.向一切比本机关级别层次低的机关发出的文件 9.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 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C) A. 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 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 C. 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D. 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

5、变 10.必然王国是指.(C) A. 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奴役。成为自然界、社会和自身的主人的社会状态 B. 人们已经获得了自由的社会主义社会 C. 人们受盲目必然性支配,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奴役的社会状态 D. 人人自由平等的原始社会状态 11.马克思主义创立意味着 (D). A.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到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4 12.(D)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指的是 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和获取机会上存在着差异性。 A. 阶级趋同 B. 社会化 C. 社会

6、分化 D. 社会不平等 13.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B) A. 软件磁盘本身 B. 软件的有用性 C. 购买软件的货币 D. 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14.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虽然社会分化发生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其中 最主要的对社会分化起决定作用的是.(B) A. 人们的社会政治地位的分化 B. 人们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分化 C. 社会生活领域中社会流动的加速进行 D. 社会生活领域中社会结构的变动 15.社会差别是社会成员之间基于社会属性的差别。在这里,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 属性就叫作(B),指的是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 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A. 社

7、会结构 B. 社会地位 C. 社会分层 5 D. 社会类别 16.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B) A. 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 B.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C. 资本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 D. 生产资料市场、期货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 17.在法学上,一般认为,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依据是 (B). A.法律调整的效率 B.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C.法律规范的数量 D.法律调整后果 18.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实现国家统一 C.加强民族团结 D.增强民族凝聚力 1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 A. 事物发展的源泉

8、和动力 B.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 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 20.国家公务员录用的首要原则是 (B)原则. A.平等 6 B.公开 C.竞争 D.择优 21.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是.(D) A. 政治条件 B. 人口条件 C. 生态环境条件 D. 经济条件 22.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源于“文化价值上的冲突”这是社会学中(D)理论流 派的观点。 A. 文明冲突论 B. 社会解体论 C. 文化失调论 D. 价值冲突论 23.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主导性的平等原则应该是.(C) A. 经济平等 B. 社会平等 C. 机会均等 D. 利益均等 2

9、4.社会变迁是指.(C) A. 社会由无序向有序、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 B. 社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 C. 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 7 D. 社会渐进性的平缓变化过程 2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D ) A. 事物变化是否显著 B. 事物变化是否迅速 C. 事物变化中是否有新质要素产生 D. 事物变化是否超越度的范围 26.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 (A). A.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C.哲学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D.哲学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27.解决台湾问题的

10、前提是 (C).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台湾事实上的主权地位 28.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因为感性认识.(C) A. 是不可靠的 B. 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C. 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 D. 是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 29.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劳动是公民的 (C). A.权利 8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职责 30.唯物辩证法认为(D) A. 事物发展是必然性作用的结果,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 事物发展是偶然性的堆积,没有必然性 C. 必然性可以认识,偶然性无法认识 D. 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31.马克思指出.“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

11、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这表明 ( A ). A.人类社会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 B.没有人类就没有自然界 C.自然界的人与社会的人的本质是不同的 D.人的本质时有时无 32.发展的实质是.(D) A. 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B. 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C.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3.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分歧在于.(D) A.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 是否承认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9 D.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34.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规律提示了( D ). A.产业

12、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B.产业资本家与商业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C.大地主所有者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 35.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A ).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多党合作 D.政治协商 3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D) A. 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 唯心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37.(A)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 A. 勤政为民,真抓实干 B. 体察民情 C. 了解民意 D. 倾听群众呼声 38.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C) A. 加强宏观调控 10 B. 完善

13、市场体系 C. 实行政企分开 D.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3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C) A. 各种实物的总和 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 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D.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40.哲学的党性是指.(A) A. 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D. 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二二、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下面题目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下面题目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 题内括号内,每题题内括号内,每题2 2分,共分,共5050分。本题多

14、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分。本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社会群体的共同特征有.(BCD) A. 任何一群人都可以称之为社会群体 B. 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C. 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D. 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2.构成一个社区的基本要素有.(ABCD) A. 一定的地域空间 B. 一定数量的人群 11 C. 在特定地域的特定人群中存有的某些共同利益 D. 在特定地域的特定人群中存在的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3.阶级是.(AB) A. 一个历史范畴 B. 一个经济范畴 C. 一个政治范畴 D. 一个思想范畴 4.本质和现象的区别在于.(ABCD) A. 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深刻的 B. 现象是

15、易逝的,本质是稳定的 C. 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同类现象的共性 D. 现象可直接感知,本质要靠思维来把握 5.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同点是.(CD) A. 自然规律是由客观物质力量决定的,社会规律是由人们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B. 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C. 自然规律是自发实现的,社会规律要通过人们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 D.自然规律存在于自然界,社会规律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人类社会之 后才产生的,它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中 6.“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BCD) A. 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B. 真理木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C.

16、 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D. 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2 7.生物体物质代谢调节的基本方式是.(BCD) A. 局部水平 B. 器官水平 C. 整体水平 D. 细胞水平 8.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是.(CD) A. 世界统一于存在 B. 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 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9.生物技术主要包括.(ABCD) A. 基因工程 B. 酶工程 C. 发酵工程 D. 细胞工程 10.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选项中,正确的有.(ABCD) A. 使用价值是抬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而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的人 类劳动的凝结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C. 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D.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它不会随商品经济的消亡而消亡,而价值体 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会随着商品经济的消亡而消亡 11.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有.(ABCD) 13 A. 增进人的平等 B. 维护社会公正 C. 保持社会稳定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