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生物会考综合试题[精编复习资料]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27385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综合试题[精编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综合试题[精编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综合试题[精编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综合试题[精编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综合试题[精编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综合试题[精编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地理、生物会考综合试题[精编复习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生物试题(2019.2)本试题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第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本试题共16页,满分2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 共100分)注意事项: 1第卷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2第卷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2、目要求的。地 理 部 分(125题)走进地球从太空看,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这是到目前为止,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所发现的人类能够生存的唯一星球。据图1完成12题。1. 人们说地球是“水的行星”。运用图中数据算出地球上陆地与海洋的面积之比是 A. 39:61 B. 19:81 C. 31:69 D. 29:71 2. 有关地球基本面貌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 地球表面分布着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C.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美洲 D. 北极周围是大陆,南极周围却是海洋3. 有“山颠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世界屋脊之称”,这里是 A亚马孙平原B青藏高原 C刚果盆地 D巴

3、西高原4.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 经度不同的地区时间的差异 四季变化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A. B. C. D. 了解自然自然环境是由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据图2完成56题。5. 图中甲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A. 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B.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 高原为主,地面崎岖 D. 地形复杂,中高周低6. 该半岛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 下列成因分析错误的是 水能丰富 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A. B. C. D. 7. 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从左到右表示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A. 热带雨林气候、热

4、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极地苔原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极地冰原气候8. 下列四条著名的河流,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 A B C D9. 关于中国自然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 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 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入印度洋 D. 气候复杂多样,海洋性气候显著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都是自然资源。据此完成1011题。10. 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

5、是A. 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B. 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C. 修建水库可以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D. 引黄济青工程可以缓解青岛市用水紧张的状况11. 世界著名的经济强国,但是资源贫乏,绝大多数依靠进口,这个国家是 A. 美国 B. 澳大利亚 C. 日本 D. 俄罗斯辨析区域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特征之一,不同尺度的区域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区域特征。据图3完成1213题。图3“美国东北部农业带分布、人口密度和工业分布图”12. 图中甲农业带是 A玉米带 B小麦区 C乳蓄带 D棉花带13. 从图中信息可知,甲农业带发

6、展的有利条件有 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水陆交通发达,便于运输 水资源丰富,利于灌溉 靠近硅谷,新兴工业发达 A. B. C. D. 14. 下列有关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多分布于沿海 B. 美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C.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工矿业发达 D. 中东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15. 南极地区易发生火灾,其原因与南极地区的哪几个别称有关联 “冰雪高原” “白色沙漠” 自然资源的 “大仓库” “风库” A B. C. D. 图4读图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1617题。16. 与、两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A. 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B. 季风

7、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C. 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D.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17. 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表述,正确的是A. 地区农业分布的限制性因素是气温图5B. 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农业适于发展旱作农业 C. 地区严重缺水,适于发展河谷农业D. 、地区相比,地区煤炭、水能资源更为丰富18. 读图5“北京市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北京市北依太行山,西临燕山 北京的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 北京最近的出海口是北戴河 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有:故宫、天坛、颐和园A. B. C. D. 19. 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相同特点是:A都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 B都以博彩业为主C都以钢铁、机械等重

8、工业为主 D都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20. 干旱是新疆突出的区域特征,下列与该特征无关的是A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B. 山脉阻挡了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流C植被稀少,荒漠广布 D. 油气资源丰富21. 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A在长江上游地区,利用水流湍急的特点发展航运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利用众多的河湖围湖造田,解决粮食问题C在长江沿江地带上海附近,利用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钢铁工业D在长江沿江地带宜昌附近,利用落差大的水文特点,发展水电。探究家园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区域都闪耀着不同的光芒,经济发展方式各具特色,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永恒的主题。结合下图完成2225题

9、。22. 一天中,图中四城市迎来日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乙、丁、丙、甲 C. 丙、甲、乙、丁 D. 丁、丙、甲、乙23. 甲图中白昼最短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应为A. a点 B. b点C. c点 D. d点24. 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区域位于南方地区,农作物一般为一年一熟B. 乙区域位于青藏地区,兰州位于陇海线和兰新线的交会处C. 丙区域位于北方地区,有我国最大河流,济南位于该河流的下游D. 丁区域有丰富的煤、铁等资源,有我国最老的重工业基地25. 丙区域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农业规划,最可行的是 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注意事

10、项:1第卷为非选择题,请考生用蓝、黑色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作图题可用铅笔作答。2答卷前,请考生先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地 理 部 分(15题)得 分评卷人1(8分)图文连线。世界各区域间差异很大,各具特色。请将下列区域景观或轮廓图与对应区域名称和地理特征连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中东 东南亚 欧洲西部 世界石油宝库 黑种人故乡 发达国家集中地区 气候湿热得 分评卷人2(10分)图说地理。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现状,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请判断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11、1) “西三角经济圈”主要包括重庆、西安、成都三个省市 ( )(2)该区域包含多种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 )(3)该区域有丰富的煤、铁、天然气资源,水陆交通比较便利 ( )(4)“西三角经济圈”人口占西部地区总人口的55%,劳动力资源丰富 ( )(5)该区域昼夜温差大,是我国重要的甜菜和哈密瓜产区 ( )得 分评卷人3(9分)读图与绘制。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金钥匙,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读图、用图和绘制简图,这是我们认识自然,服务生活的重要技能。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结论:位置不同的A、B、C三地降水变化规律是 ;气温变化规律是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是 。资料一:ABC年均温()28.5

12、16.3-2.9年降水量(mm)24001100231大致纬度1N31N48N66.5N23.5N乙甲(1)在甲图中填注美国和大西洋,并用斜线画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澳大利亚。(2分)(2)请在甲图中画出日本从中东波斯湾进口石油的最短海上运输路线。(1分)(3)根据资料一中的数据信息,在乙图中仿照已经画出的气温折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补充完成另一条气温折线图和B、C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结论。(6分)得 分评卷人4(11分)学以致用。我国地区差异巨大,各地依托不同条件,既可以发展具有不同特色的经济,也可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合作,获得最大效益。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两个省内区域是珠江三角洲和 (填写字母与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