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19(十三)(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23306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19(十三)(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19(十三)(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19(十三)(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19(十三)(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19(十三)(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19(十三)(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19(十三)(有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巩固过关练 十三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探索1949年至今(35分钟85分:共12个小题,每题4分;共2个大题,37分。)1.(2016梅州二模)学者汪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评论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解析】选A。根据材料“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可以推测该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A正确。2.(2016合肥三模)“

2、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为此,中国()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改善同日本的关系C.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D.参加不结盟运动【解析】选A。据材料信息“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可判断A正确,B、C错误;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D错误。3.(2016赣州一模)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

3、这里的变与不变()A.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B.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C.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D.反映了香港回归前后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解析】选A。材料中香港人民的生活习惯并没有变化,但是在公民参与政治方面获得突破,这是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回归后的变与不变,A正确。4.(2016太原一模)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某地群众流传的一段顺口溜。这反映了()办工厂,调原料,调车调马带绳套;办食堂,调锅灶,大搞水利调木料;畜牧场,调土地,交通设厂调机器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弊端B.无偿调拨违背群众意愿C.人民公社体制的优越性D.公共资源存在严重浪费【解析】选B。图片信

4、息“调原料”“调车调马”“调锅灶”“调木料”说的是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实行无偿调拨,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B正确。5.(2016全国卷II)“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解析】选A。据所学知识,我国“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势必影响其他领域的投资及人民的生活水平,故A正确。B说法不符合此时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比例失衡;C说法有误,材料中的信息表明压缩的是非生产性建设投资,而非

5、基本建设投资;D的结论错误,“一五”计划期间,随着工业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城市化进程加快。6.(2016资阳二模)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一认识()A.确立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B.受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影响C.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导D.彻底打破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崇拜【解析】选C。“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说明国家认识到商品经济的地位,这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奠定基础,C正确。【拓展延伸】多元史观认识社

6、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步性(1)革命史观:通过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战胜资本主义。(2)现代化史观: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优化了资源配置,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3)社会史观:带来了社会生活、思想观念、衣食住行等一系列变化。(4)全球史观:是新中国融入世界、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7.(2016海南单科)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展国企改革【解析】选B。首先推行家庭联产承

7、包责任制的地点是安徽和四川,故A错误;1980年全国人大批准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所以B符合题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C错误;1984年开始开展国企改革,D不符合题意。8.(2016威海一模)观察下图,从图中统计数字的变化可得出的结论是我国()A.教育得到持续发展B.义务教育已经完全普及C.“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落实D.“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解析】选A。根据图中从1949年到2008年我国小学、初中和高校的入学率明显增加,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的持续发展,A正确。9.(2016河南名校联考)(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8、一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年: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年: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七五”19861990年:改革闯关治理整顿“八五”19911995年:邓小平视察南方改革潮涌“九五”19962000年:宏观调控经济着陆“十五”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9、十一五”20062010年: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材料二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任选一个五年计划,结合主题词和史实加以说明。(1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二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的依据,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1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从材料一中“一五”“二五”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到“十五”期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得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

10、化等。第二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时一定抓住材料提供的关于五年计划的关键词,然后结合史实进行叙述。第(2)题第一问抓住“1992年”和“2001年”各自的侧重点回答即可。第二问要点明“1992年”和“2001年”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并且要分别点明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做到史论结合。答案:(1)趋势: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封闭走向对外开放;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化。(6分)说明:如“六五”计划期间,对内改革: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1、。(8分)(2)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的角度。说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6分)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说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5分)10.民主(英语:Democracy)从其字面上来看,代表着由人民统治,即“人(全)民作主”。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依法治国的方略【解析】选C。材料中关键信息“由人民统治,即人(全)民作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而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

12、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C。11.2015年12月25日,在中国倡导并积极推动下,57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这说明中国外交()A.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B.大力推行多边外交政策C.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D.全面深化上合组织合作【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不结盟政策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的外交政策,A与题意不符;材料说明有多个国家参与,因此是多边外交的体现,故B正确;从所给材料看,建立亚投行,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建设,故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上合组织,故D错误。【拓展延伸】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前提下,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2)中国愿意在和平共

13、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3)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以联合国为中心,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2.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在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解析】选C。为调整“大跃进”以来的经济,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与材料中“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

14、案”相符,C正确。【变式训练】某地农村曾流传一些民谣:“上工敲破钟,干活大呼隆,下工打冲锋”“社员干活听敲钟,一天干活真稀松。队长哨子吹半天,社员还不到地边。”改变这种状况的是()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发动“大跃进”运动C.发展乡镇企业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D。材料中“干活大呼隆”“打冲锋”“社员”“一天干活真稀松”“队长”说明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积极性较差,为了调动农民积极性,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正确。A、B、C与材料中信息不符。13.创办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响应国家号召,于1952年到1953年间进行了彻底改组,医学院、工学院先后从山西大学分离出去;法学院

15、改称财经学院,分别并入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冶金工程系划归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纺织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这次院系调整反映了()A.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提高B.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C.建设时期对专业化人才的需要D.实施“教育大革命”政策的结果【解析】选C。由山西大学的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并入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得知,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并未提高,A错误;50年代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只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不涉及中小学及其他教育方面的改革,B错误;冶金工程系划归北京钢铁学院、纺织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实际上是更加突出了学科的专业性,C正确;“教育大革命”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而兴起的一场“教育革命”,D错误。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的成功是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但是,人们如果根据其近来的高速成长这一事实,就推断中国将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话,那就错了。与旧苏联不同,改革着的中国并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经济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