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3(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23225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3(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3(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3(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3(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3(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3(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3(有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训练目标1.中国国民党:中国同盟会国民党 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国民党改组(“一大”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2.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提出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确利用国际国内社会主要矛盾。3.国共关系: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1(2015广东六校联考)“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材料中“变乱”指的是()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C八国联军侵华 D辛亥革命2(2015临沂高三第

2、一学期期中)民国十二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力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此后国共两党()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B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战争C进行重庆谈判,实现国内和平建国D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联合政府3(2015汕头调研)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C

3、巡抚张曾敭徇私枉法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4(2015嘉兴调研)1905年,有一群中国人喊出了如下宣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对这一宣言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宣言出自临时约法B应该是同盟会政治纲领C体现了民族独立的愿望D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5(2015黄山期末)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铲除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对影响这一发展变化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中共认清了中国的国情D国民大革命的推动6(2015宣城八校高三11月联考)1923年1月

4、,苏联特使越飞来沪,在香山路中山寓所内与孙中山会晤,商讨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问题。1月26日,双方发布孙文越飞宣言(如下图)据此,你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1)目前在中国不适宜实行共产主义或苏维埃体制;(2)苏维埃政府再次确认早在1920年9月27日有关放弃在华特权与利益的宣言;(3)就未来中东铁路的管理与重组达成相互谅解;(4)苏维埃否认在外蒙古有任何帝国主义企图或政策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在国民革命中占主导地位苏联力图为中共争取合法政党的身份维护国家主权是孙中山与苏联合作的前提共产国际竭力支持国民党的改组A B C D7(2015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在国共合作后

5、的国民党中,孙中山是全党核心,在党内几乎有说一不二的权力。中共方针政策多不能直接推行,而必须通过在国民党内团结左派、争取中派、打击右派等间接方式实现。这充分表明()A国共合作后中共没有取得实质性权力B这时候的国共合作属于党外合作C改组后的国民党并没有太多的变化D国共两党必将分裂8(2015蚌埠二模)下图是1927年3月25日国民日报关于安庆“三二三”反革命事件的报道。对这一事件描述符合史实的是()A国共两党公开决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B中共隐忍妥协,力保北伐战争取得胜利C中共仍坚持“左”倾路线,导致革命失败D国民党全面抛弃新三民主义,叛变革命9(2015湖南十三校联考)1923年,共产国际指示中

6、共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国民党合作,对中共的反对意见未予理睬;孙中山则拒绝“联合”而认同“党内合作”,最终中共遵照组织原则,以“党内合作”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突出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A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 B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C孙中山的革命性丧失 D国民党对中共的合并10(2015菏泽一模)一则电讯称:“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于6月3日上午召开第一百四十二次常会,决定恢复陈独秀、张国焘、毛泽东、周恩来、吴玉章、林伯渠、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等二十六人的国民党党籍。”这则电讯最有可能发出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内战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1(2015天津河北一模)194

7、5年6月,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宋子文和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赴美国旧金山参加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右图为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场景。国共代表共同参与会议的主要背景是()A国共八年并肩作战抗击日本法西斯B国共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协定C美国政府与延安政权建立了外交关系D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领导力量12(2015中山高考模拟)抗日战争期间,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的纪念讲话,认为“历史的任务要求国民党恢复辛亥及北伐的精神,来完成辛亥革命以来未竟的事业!”国民党当时正在进行的“未竟的事业”是指()A反对帝国主义和侵略主义B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C打倒军阀实现“耕者有其田”D创建民国的民权主义13

8、(2015赣州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时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结合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

9、三例史实,就史实体现的妥协或妥协精神予以说明。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开的全面的内战会不会爆发?这决定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因素。国内的因素主要是我们的力量和态度。会不会因为国际国内的大趋势和人心所向,经过我们的奋斗,把内战限制在局部的范围,或者使全面内战拖延时间爆发?这种可能性是有的。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材料二如果联合政府成立了,中共将尽心尽力和蒋主席合作,以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1945年9月27日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问材料三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废,那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反动派的意志,使国

10、民党赢得养好创伤的机会,然后在一个早上猛扑过来,将革命扼死,使全国回到黑暗世界。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请回答:(1)归纳材料一中毛泽东对内战的基本观点并分析“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因素”的具体内涵。(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内在的联系?材料二的主张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3)材料三和材料一、二相比,共产党在国共关系问题上的态度有什么显著变化,变化的主要条件是什么?答案精析1D辛亥革命是以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的,体现了材料中的“遵行外洋之政治”;在辛亥革命胜利后,成立了中华民国,改用阴历,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国的服饰也出现变化,西服进一步流行,出现中山装,符合材料“改阴历

11、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故D项正确。2A民国十二年,即为1923年,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的事件,其后国共合作开展北伐战争,进行国民革命,故A项正确;抗日战争发生于1937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重庆谈判是在1945年,故C项错误;政协会议召开是在1946年,故D项错误。3A“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反映了社会舆论对清政府捕杀革命志士秋瑾的态度,体现了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故B项错误;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并没有徇私,故C项错误;材料与西方国家无关,故D项错误。4

12、A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从材料“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可知反映的是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体现了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的主张,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同盟会政治纲领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C中共“一大”制定的目标明显受到发达工业国家共产党斗争目标的影响,没有立足中国现状,而“二大”认识到了这一不足,从中国国情出发制订了最低纲领,故C项正确。6C图中第(1)条反映出孙中山拒绝用共产主义代替三民主义,也没有把领导权放弃,交由马克思主义者来执行纪律和命令,

13、这说明孙中山坚决保持国民党在国民革命中的领导权,故正确;孙中山与苏联的合作,虽能帮助中共争取合法政党身份,但在材料中很难体现,故错误;图中的第(2)(4)两条明显体现孙中山竭力维护国家主权,故正确;从图中不能得出,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7A通过题中“在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中,孙中山是全党核心,在党内几乎有说一不二的权力。中共方针政策多不能直接推行”可以看出,国共合作后,共产党并未获得和国民党等同的地位,故A项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属于党内合作,故B项错误;改组后的国民党推行“三大政策”,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变化很大,故C项错误;题中不能够体现国共两党必将

14、分裂,故D项错误。8B国共两党公开决裂发生于汪精卫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故A项错误;按材料所述,面对“蒋介石又唆使反动派捣毁安徽省党部”的行为,仍然称其为“革命领袖”“自诩革命”“省党部”等,体现了当时共产党依然在努力维持两党的合作,力图以退让求团结,故B项正确;对反革命的忍让是“右”倾的表现,不是“左”倾,故C项错误;当时蒋介石的行为还不能代表国民党全体,而且国共仍保持着合作关系,说明当时的国民党没有叛变革命,故D项错误。9B“党内合作”并不意味着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故A项错误;中共当时十分弱小,而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有着较大的影响力,采取“党内合作”能够更好地使中共成长起来,为中共培养更

15、多的组织内的人才,也能够更好地去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因此“党内合作”方式是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故B项正确;孙中山同意国共合作,体现了其革命性,故C项错误;“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并以国民党组织的名义展开工作,并不是合并,故D项错误。10C国民大革命时期,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共产党员首次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而材料说的是“恢复”,故A项错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国共两党处于对峙状态,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指出,国民党“决定恢复”陈独秀等人的国民党党籍,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故C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处于战争状态,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1A1945年6月还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代表共同参与会议”说明当时的背景是国共八年并肩作战抗击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