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9(考题、预测)(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23183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9(考题、预测)(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9(考题、预测)(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9(考题、预测)(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9(考题、预测)(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9(考题、预测)(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9(考题、预测)(有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题+预测1.(2016全国卷)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解析】选B。由“直属六部”“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等内容,可知巡抚的出现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能够集中地方权力,提高效率,故B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扩大地方行政权力和削弱六部的权限,故A、C错误;明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设立巡抚无法体现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故D错误。2.(新题预测)宋初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后

2、来实际上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明初,朝廷派官员分巡各省督理税粮等,称为巡抚,后实际掌握地方军政大权。这些变化说明了()A.地方势力的扩大B.中央集权的强化C.监察体制的完善D.封建吏治的腐败【解析】选B。转运使、巡抚都是由中央任命派出,后来发生变化但仍代表中央,不能反映地方势力的扩大,故A错误;代表中央的转运使、巡抚逐渐掌握地方实权,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强化,故B正确;转运使、巡抚都不是监察官员,故C错误;转运使、巡抚职权的变化不能反映吏治腐败,故D错误。3.(新题预测)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这些,朝廷不但认可,还给予支

3、持。这反映出()A.朝廷不反对宗教信仰B.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C.朝廷借此强化忠君思想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本质上的提高【解析】选B。江南地区的民间习俗,与宗教信仰无关,故A错误;江南地区的民间习俗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B正确;江南地区的民间习俗是商品经济影响的结果,与忠君思想无关,故C错误;明清时期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没有实质提高,故D错误。4.(新题预测)顾炎武在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B.商品性农业和

4、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C.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D.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解析】选B。由材料中“地产木棉”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可以看出明清之际,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发达,经济作物占重要地位,故B正确。【变式训练】(新题预测)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收”。这反映了()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B.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C.白银取得合法货币地位D.重农抑商并没有得到实施【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收”说明白银成为了合法的货币,可以流通,故C正确。5.(2016海南单科)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

5、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解析】选C。A、B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女诗人认为德才兼备才是善,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论调,所以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自身权益的诉求,只是表达一种思想,D不符合。6.(新题预测)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

6、策名存实亡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解析】选D。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代表市民情感需求的文学作品逐渐丰富,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商人的外在形象必然要从过去的负面为主向当时的正面过渡,故D正确。7.(新题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科举意在“尚贤”,但又竭力维护公平,以应对“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故明清两代科举,严格限定知识范围,而以“四书”为准,否则,科考便须“多买书,多求学,平民寒士的力量多半办不到,那么考试起来一定还是图书满家的贵家子弟占有优势”。但“四书”经义要“讲是非,是非转无

7、标准”,遂以朱熹集注为圭臬,“则是者是,非者非,既是人人能讲,则录取标准又难定”,复又严格限定文体,强调答卷的格式化或标准化,即考生作答须用八股文,因其“文字必有一定格律,乃可见技巧,乃可评工拙,乃可有取舍之标准”,且令评卷者难逞一己之私意。此外,殿试、锁院、弥封、誊录、截角等,无不意在维护公平。清代还规定官员子弟参加乡试,须另立“官卷”以区别于“民卷”,并发展了明代南北分卷的做法,通过“分省取中”避免倾轧文风不振之地。同时,明清两代还屡因科场案件而兴大狱,涉事官员动辄杀、遣、革、降。杨国强衰世与西法、钱穆国史新论根据材料,概括明清科举考试维护公平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措施有何积极影响。

8、【解析】第一问措施,根据材料,“严格限定知识范围”“以四书为准”限定了答案来源,“强调答卷的格式化或标准化,即考生作答须用八股文”,这些限制都是为了应对“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明清两代还屡因科场案件而兴大狱,涉事官员动辄杀、遣、革、降”,说明政府严惩科举案件;第二问影响,客观统一的标准有利于公平公正,扩大统治基础,使寒门子弟实现社会流动,同时遏制地方意识,巩固政治统一。答案:措施:严格限定考试范围、答案来源和答卷格式;避免财富、权力、地域等差异转化为科举差异;对科举案件处以重刑。影响:注重客观标准,利于政权开放,或扩大统治基础;避免阶层固化,促进社会流动;遏制地方意识,巩固中央集权或促进政治统一等。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