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23005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有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2017年江苏苏州)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2(2017年湖南怀化)鲁迅先生说:“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在却偏偏一部也不剩。”其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文字B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度量衡C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D秦始皇发布焚书坑儒令3(2017年浙江金华)“穿越跑”是许

2、多马拉松比赛上的亮丽风景线。若你是其中一员,穿越到西汉,可能看到的情景有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凯旋而归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己见皇帝与蒙古王公在木兰围场围猎太学儒生董某因学习成绩优秀直接为官ABCD4(2017年广东)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史实推论A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B丝绸之路通达欧洲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C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D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5(2017年山东青岛)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

3、是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6(2017年山东青岛)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是A东汉B西晋C东晋D北魏7(2017年山东济南)“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孝文帝决定A地方建立县制B实施汉化政策 C创立科举制度D册封鲜卑贵族8下图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其中“御史大夫”的职权是 A监察朝廷百官B协助皇帝处理政事C掌管国家军事D总揽全国军政大权9如图,下列货币中

4、,哪一种是秦朝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 A B C D10如你生活在秦朝,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 朋友送给我一部论语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ABCD1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对这次起义认识正确的是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B这次起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C起义前准备充分,建立了“张楚”政权 D通过巨鹿之战消灭了秦军的主力12“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下列事件与他有关

5、的是A称始皇帝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建立西汉D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13“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这个向汉武帝提建议的臣子是A李斯B蒙恬C主父偃D董仲舒14央视曾直播西汉大司马张安世家族墓M1号墓的发掘工作。张安世是汉武帝时的重臣。下列史实中,张安世不可能经历或做到的是A同董仲舒讨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问题B为司马迁撰写史记提供素材C用“蔡侯纸”上书汉武帝痛斥王国问题的危害D陪同汉武帝送别张骞出使西域15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16历史推论离不开

6、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7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汉文帝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上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写出序号即可)材料二

7、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江南出现“一派田美土肥之象”的原因。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即使是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的统一因素。参考答案1【答案】B

8、【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故答案选B。 2【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3【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卫青、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将,他们曾大败匈奴,正确;西汉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中“诸子百家”不符合史实;蒙古族是两宋时期主要的少数民族,不符合史实;西汉

9、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故在太学中成绩优秀的儒生可以直接为官,正确。故选B。4. 【答案】D5【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B、C、D都发生在三国时期。曹操是东汉末年人,官渡之战发生在200年,此时还属于东汉王朝统治时期,故选A。6【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83年,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苻坚率领的前秦军队。故选C。7. 【答案】B8【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

10、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由此可知,A是御史大夫的职权,B是丞相的职权,C是太尉的职权,D是皇帝的权限。答案为A。9【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A是赵国的货币,B是燕国的货币,C是楚国的货币,D是圆形方孔半两钱。故选D。10【答案】A11【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又称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

11、起义,A正确。秦末农民战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第二阶段是项羽、刘邦领导的对秦作战。直接推翻秦王朝的统治的是项羽、刘邦领导的对秦作战,B错误。陈胜、吴广是因大雨误期,临时决定发动起义的,而非“准备充分”,C错误。通过巨鹿之战消灭了秦军主力的是项羽,D错误。故选A。 1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推恩”可判断出“上”指的是汉武帝。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个选项可知,A、D所指向的是秦始皇,C指向的是汉高祖。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B符合题意,当选。13【答案】D【解

12、析】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中的臣子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A、B是秦始皇时的臣子,排除;主父偃向汉武帝建议的是实施“推恩令”,排除C。故选D。1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都发生在西汉汉武帝时期;“蔡侯纸”是东汉的蔡伦发明的,不可能出现于西汉。故选C。15【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

13、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因此只有B符合公元222年的三国局势。16【答案】D 17【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穿汉服,即规定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C当选。18【答案】(1)。(2)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江南的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等。(3)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婚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等。(4)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的大融合。【解析】(1)由“屯田”“官渡一战”可以推出这一历史人物是曹操。结合所学知识

14、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故曹操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2)结合所学知识,由“南迁人民”可得出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由“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可得出江南的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此外,江南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战乱较少,相对和平稳定,也是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3)由材料三中“移居平城非可文治”“河洛王里光宅中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494年,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此外,他还进一步实行汉化改革,主要措施包括: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婚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等。(4)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与东汉末年相比,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是历史的进步;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些都是推动国家实现统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