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4课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22131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4课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_2019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4课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_2019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4课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_2019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4课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_2019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4课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4课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4课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1.最早促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因素是( )A.西方列强的入侵B.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C.西方民主革命的思想D.康有为、孙中山等个人的作用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习俗开始发生变化,故选A。2.以下饮食现象在鸦片战争后传入我国的是( )解析:C。本题考查再认再现的能力。A、B两项均为中国传统食品,D项也并非“鸦片战争后传入我国”的,而是古代就有的,C项是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的西餐。3.“女学士周XX,现年28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于北京某女子学校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某男士

2、如有与周XX有同等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至6时,为会谈期。”对上述广告评论正确的有( )其背景为后,临时政府主张婚姻自由反映当时一些女青年思想解放这一现象多出现于中国的大中城市体现了西方近代进步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A. B. C. D.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广告说明了当时的婚姻自由思想,再根据“北京”“民国”等信息,可判断都正确。4.有关下图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 )A.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C.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D.出现于19世纪末期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图中所示的服装为中山装,它是由孙中山在20世纪初期综

3、合中西服装的优点设计的。5.(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促进了近代中国“断发放足”习俗变迁的是()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C. D.土地革命解析:C。前后,开展了“断发放足”等活动,尤其是“断发易服”具有反清的革命色彩,故C项正确。6.(2016浙江学业水平)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解析:C。甲乙两图分别反映的是清末婚嫁和民国婚照,无法反映日常服饰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仅反映婚姻礼俗的变迁,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表述以点代面,同时B项“已取代”表述不符合史实,故B

4、项错误;甲图到乙图反映的是明媒正娶、媒妁之言的旧式婚礼向简洁的新式婚礼转变,故C项正确;图片不能反映婚姻自主的观念,甲图与乙图也无法反映“流行”的“普遍”程度,故D项错误。7.有人将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A.后,中山装的流行B.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C.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D.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解析:B。解答本题注意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对应着“头上和脚上的变化”,故选B项。8.(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学期期中)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导致这种现象

5、出现的原因是 ()A.西方列强的入侵B.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C.清政府自身改革的需要D.的影响解析:D。1911年爆发,为彻底反清,上海军政府发动剪辫运动,以风俗改革来推动反清斗争的进行,故D项正确。9.(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表明()A.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B.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解析:B。从材料中衣裳变瘦显出细腰的变化趋势可知,反映的是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故B项正确。10.(2018四川乐山高一下学期期中)吕思勉曾认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

6、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该观点反映出()A.近代服饰已中西合璧B.西装不合时宜将被淘汰C.传统服饰更具生命力D.服饰变化源于列强侵略解析:C。根据材料“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可知,吕思勉个人认为传统服饰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故C项正确。111859年,英国人呤俐在广州街头散步,“看到很多中国姑娘的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这反映了()A习俗变迁实现女性解放B西方文明影响生活习俗C政府明令废止女子缠足D习俗变迁促进经济发展解析:B。根据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可知西方文明影响了中国人

7、的生活习俗,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12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解析:A。材料表明清末北京的汉族妇女缠足之风仍很盛行,因此穿弓形鞋的人极为普遍,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故A项正确。13.(2017北京海淀期末)如图描绘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场景。画面能够明确、充分体现的是()A经济发展导致妇女地位提高B社会政治运动带来男女平等C社交方式和社交礼仪的变化D西方文化

8、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解析:D。经济发展导致妇女地位提高,画面无法明确充分体现,故A项错误;男女平等画面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从图中无法看出社交方式和礼仪的变化,故C项错误;女性走出家庭,集体聚会是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故D项正确。14服饰是一种记忆,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从图一到图二的变迁记录了近代中国() 图一图二A从传统、封闭走向现代、开放B从逐步沉沦到民族独立C从文化浅显走向富有文化内涵D从审美单一到个性鲜明解析:A。图一为清朝的长袍马褂,图二为后出现的中山装和西装,其中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从图一到图二显示了从传统到开放的表现,故A正确。15.

9、民国初年上海流行单页公历“月份牌”,其绘画主题多为女性。如图是一张“月份牌”,它可以用来研究近代()服饰变革交通变化女性地位礼仪革新A BC D解析:C。据图中女性都穿旗袍可得出民国初年服饰变革,故正确;据图中木船无法得出近代交通变化,故错误;据材料“绘画主题多为女性”可以用来研究女性地位,故正确;礼仪革新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16(2017山西学业水平测试)据上海研究资料记载,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露,看众大哗,揪住其油发大辫,要带他剪去。这种场景最早可能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 B以后C日本侵华期间 D新中国

10、成立后解析:B。根据材料描述可知是后的“断发易服”,17.(2018汉口高一检测)上海石库门住宅(如右图)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石库门的出现反映了()近代中国建筑的完全欧化近代中国生活模式的转型近代中西文化的交融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A BC D解析:B。根据题干中“上海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可知近代中国建筑的完全欧化表述错误,排除含的选项,故选B。18.(2017达州高一检测)阅读下列图片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请简要说明。(2)以上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以“礼仪”为代表的社会习俗的改变,材料二反映了以“服饰”为代表的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第(2)问,这两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近代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近代的物质生活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的官员从跪拜礼到作揖礼的转变。材料二反映了近代服饰的变化。(2)本质问题: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说明:外来文明冲击着近代的生活方式。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