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成学校《叔向贺贫》1-2课时田萍课件教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21031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大成学校《叔向贺贫》1-2课时田萍课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京市大成学校《叔向贺贫》1-2课时田萍课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京市大成学校《叔向贺贫》1-2课时田萍课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京市大成学校《叔向贺贫》1-2课时田萍课件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京市大成学校《叔向贺贫》1-2课时田萍课件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大成学校《叔向贺贫》1-2课时田萍课件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大成学校《叔向贺贫》1-2课时田萍课件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叔向贺贫课件教案第一课时北京市大成学校 田萍一、 教学目标:1、了解国语。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3、初步认识俭以养德,德以持身的重要性。二、 教学重点:1、了解国语。 2、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三、 教学难点:有语气地朗读课文。四、 教学手段:多媒体五、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三分钟说话练习。(二)导入新课:师:这世上做发财梦的为数不少,可希望自己贫穷的恐怕没一个。我不敢说贫穷是万恶之源,但我知道贫穷确实让很多人过得不爽。因为贫穷而无钱治病,因为贫穷而上不起学,因为贫穷而了无生趣贫穷,实在不是什么好事。但竟有祝贺贫穷的人,今天就让咱们学习这篇叔向贺贫。(板书课题)(三)初读课文: 1、简

2、介国语: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关于国语的作者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现在还没有形成定论。司马迁最早提到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其后班固、刘知几等都认为是左丘明所著,还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但是在晋朝以后,许多学者都怀疑国语不是左丘明所著。直到现在,学界仍然争论不休,一般都否认左丘明是国语的作者,但是缺少确凿的证据。普遍看法是,国语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

3、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工汇编而成。2、生字:卿( ) 卒( ) 狄( ) 桓( ) 贿( ) 郤( ) 绛( ) 稽( )(四) 朗读课文:1、听课文朗读录音。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五)串讲第一段: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叔向去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 (六)小结: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带给人们的种种心理问题。很多人没有认识到的是,贫穷其实是一所最好的学校,通过克服贫穷,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很多的伟大人物正是从贫困中成长起来的。只有弱者才会被贫穷吓倒,而强者总是对贫穷充满了感恩。(七)布置作业:P162.一按学号

4、指名可以指名学生说说对“贫穷”的看法指名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学生自由读书,查字典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学生课前查找课文翻译,课上分小组交流,教师补充、订正六、板书设计:二十五、叔向贺贫 国语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贫穷两字是分开解释的:贫指的是没有钱的意思。穷指的是没有官爵的意思。第二课时一、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体会本文逐层说理、对比论证的特点。3、认识俭以养德,德以持身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1、根据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 2、了解本文要表达的观点。三、教学难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三分钟说话练

5、习。(二)导入新课:师:贫穷,富有,这两个看似相距遥远实际近在咫尺的词语,居然让一堵无形的墙分隔开来,而这道墙,其实就是人们的心境。 也许有人很贫穷,一无所有,但他活得快乐,活得精彩,活得充实。因为他乐观豁达,他相信自己能改变人生,改变生命的价值,凭着这股信念,他始终坚持不懈,前进的道路坎坷难走,但他并不畏惧,因为他有一颗钢铁般的百坚不催的心,正是这颗心,给了他勇气与意志,尽历艰辛,在人生路上洒满汗水,最终摘到成功之花,享受成功的喜悦。也许他会成为世界首富,或者亿万富翁,但他那颗坚定、坚毅、坚韧的心仍旧不变,他仍然像贫穷一样,不断地奋斗,追求更高的目标,直到攀上人生的颠峰。(三)串讲第二段:宣

6、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宣子说:“我只有晋卿的虚名,却没有卿所应得的财富,没有什么可以和卿大夫们交往的,我因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田产,他的居室里没有(齐全的)祭器; 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宣:宣扬,发扬。 可是他能够发扬美德,执行法制,美名传播于诸侯各国。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正:使-合乎正道。 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这样他使晋国行事合乎正道。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依法而行,没有弊病,因此避免了祸患。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7、, 等传到桓子时,他骄慢放纵,奢侈无度,贪得无厌, 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 忽略法制,任意行事,囤积财物,从而取利,应当遭到祸难。 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但是依靠栾武子的德望,(因幸免于难)终其一生。 及怀子,改桓之行, 传到怀子时,他不学习他父亲桓子的行为, 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 学习他祖父栾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 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可是因受到桓子的罪恶的连累而遭罪,终于逃亡到楚国。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 那个郤昭子,他的财富抵得过半个晋国,他家里的佣人抵得过三军的一半, 恃其富宠,以泰于国;恃:依仗。泰:过分。 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就在

8、国内非常奢侈;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最后他的尸体摆在朝堂(示众),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掉了。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郤氏八个人,其中五个大夫,三个卿,他们的势力够大了, 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可是一旦被消灭,没有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啊。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我认为你能够行他的道德了,所以表示祝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 如果你不忧虑道德的不曾建树,却担心财富不足, 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要表示哀悼还来不及,哪里还会祝贺你呢? (四)串讲第三段

9、: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 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不仅我本人独自承受(你的教诲),自先祖桓叔以后的子孙,都会感激你的恩德。(五)思考、讨论:1、提炼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忧德之不建”,而不应“患货之不足”。2、贫穷本不是好事,叔向向韩宣子贺贫的意图是什么,他是怎样用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叔向向韩宣子贺贫的意图是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贫富,而在于有没有德行。人应该俭以养德,德以持身,不要片面地追求物质享受。 叔向结合晋国的栾氏和郤氏两大家族的兴衰史,从正反两个方面用事例阐述了应该“忧德之不建”,而不应该“患货之不足”的观点,认为贪欲无尽、骄泰奢侈将导致大祸临头,而勤于修德、安于贫穷则可保身长久平安。3、从做人的角度谈谈自己获得的体会。(六)小结:本文记录了叔向和韩宣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人应该俭以养德,德以持身,不要片面地追求物质享受。(七)布置作业:预习按学号指名学生课前查找课文翻译,课上分小组交流,教师补充、订正六、板书设计: 二十五、叔向贺贫 国语应该“忧德之不建” 栾氏 正反不应“患货之不足” 郤氏 对比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