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课内知识巩固提升题素材.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20642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课内知识巩固提升题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曹刿论战》课内知识巩固提升题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曹刿论战》课内知识巩固提升题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曹刿论战》课内知识巩固提升题素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曹刿论战》课内知识巩固提升题素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课内知识巩固提升题素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课内知识巩固提升题素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

2、,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一、解释文中斜体的字词二、给下面斜体的字注音又何间焉登轼而望之肉食者鄙辙乱旗靡遂逐齐师夫战,勇气也小信未孚曹刿论战小惠未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下视其辙彼竭我盈三、文学常识1. 本文选自,是春秋时期的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传说是春秋时期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四年(前453年),记载这一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书名原为,后人把它配合春秋,作

3、为解经之作,称为,简称左传。2. 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争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还有:、牧野之战、淝水之战、城濮战役。3.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关眼是“”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和肉食者的“”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4. 本文以曹刿的活动为线索或以长勺之战的过程为线索,反映了鲁庄公政治上的昏庸无能(这表现在他轻信近臣的拥护,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

4、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和军事上的急躁轻进(不察敌情就想“鼓之”“逐之”)。四、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2.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3.弗敢加也 古义: 今义:4.必以信 古义: 今义:5.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 今义:7.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 8.再而衰 古义: 今义:9.必以情 古义: 今义:10.忠之属也 古义: 今义:11.忠之属也 古义: 今义:五、文章结构全文分三段。第一段:叙述 ,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可分两层:第一层(开头到“乃入见”),写 。第二层(“问何以战”到段末),写 。第二段,叙述 。

5、第三段,写 。五、研读课文1.请用原文回答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2. 请用原文回答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3. 请用原文回答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4. 请用原文回答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5. 曹刿的战略思想和作战的战术是什么? 6. 从战争中可见鲁庄公怎样的性格? 7.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8.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文中相关的句子是: 9.曹刿认为进军、反攻的有利时机是“ ”之时;追击开始的时机是“ ”之时。10.本文说明了必须 ; ;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1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不顾同乡劝阻“请

6、见”,表现了他 。1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前文与该句呼应的句子是“ ”13.“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14. 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15.本文的中心是表现曹刿的和,说明必须的道理。16. 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鲁庄公曹刿战前战时战后好处:17.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18.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19.本文的详略是如何安排的?文章详略得当。文章详写,略写,从而表现了曹刿的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杰出才能,而对表现中心无关的内容,如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规模,军事装备情况,战争的激烈程度,战后的处理等都略而不提。20.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六、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进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高官位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高官位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上朝拜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跟齐国作战?”鲁庄公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