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长如何引导爱推卸责任的孩子(下)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7811483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家长如何引导爱推卸责任的孩子(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7家长如何引导爱推卸责任的孩子(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7家长如何引导爱推卸责任的孩子(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家长如何引导爱推卸责任的孩子(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家长如何引导爱推卸责任的孩子(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长如何引导爱推卸责任的孩子(下)当你意识到幼儿需要逐渐形成自律能力的时候,在与孩子的日常交往中,就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外部和内部期望,巧妙灵活地使用指导技术。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孩子就能越来越明白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并会在行动时承担社会责任。仔细分析孩子思维的归因方式,帮助孩子使用正确的归因方式,并从小培养孩子积极的“自我归因”能力。”关注孩子自我归因能力.如果父母希望对孩子的行为给予纠正,最好的办法是当孩子的面把发生的事情,做一个详细的解释,教会孩子学会面对问题,而不应逃避责任。如孩子学会敢于承担责任的时候就给予及时的表扬,若逃避责任的时候就给于提醒,这样孩子慢慢就成为父母希

2、望成为的人。在生活中我们发现人们抱有的稳定的情感和态度,大多由他们从小习惯化形成的思维归因模式所决定。归因简单说就是把失败与成功归于某种原因。向外归因表现为遭受失败时首先找寻外部因素,如环境的恶劣,背运,并推卸自身应该并能够承担的责任;而向内归因则表现为遭受失败时首先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并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毫无逃避的态度。向稳定因素归因表明导致失败的因素是不可改变的,一般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向不稳定因素归因则表明导致失败的因素是可以改变的,一般认为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向不可控因素归因说明自己不能够对导致失败的不利因素有所作为,消极对待;相反则说明自己可以或者能够直接或间接转变失败的不利因素,能够积

3、极地坦然地面对。如果母亲当孩子不小心撞了桌子时,母亲不要说:“桌子不乖,把宝宝撞疼了,桌子该打。”而应该说:“宝宝把桌子撞疼了,桌子没有眼睛,宝宝有眼睛呀,桌子不哭,宝宝下次一定会小心的!” 母亲若改变角色注意引导孩子学习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即凡事主动自己承担责任,认定事情可以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并积极寻求自己可以解决的办法,那么随着孩子逐步长大,他会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并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终能够成为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我们在生活中常看到,具有“融合心理”的孩子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遇到挫折和失败,他们喜欢这样说:“都是妈妈不好,没有叫我起床,害我迟到!”“老师的讲课水平太差了,他讲什么我都听不懂,害

4、得我考这么少的分数!”“不仅我自己没及格,我们班有好多同学都没及格,有的还没我考得多呢!” “不全怪我,是因为弟弟推我,我才不小心把鱼缸打碎的!”从推卸责任,到最后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孩子会逐渐沦落为没有一点责任感的人。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呢?在孩子小时候,每当他们做错事情或不小心摔交时,为了避免惩罚,他们都会推卸责任。例如,孩子不小心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并且还骗家长说花瓶不是他打碎的。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要急于批评孩子,而应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其实,每一件事情都有幸运与不幸两个方面,关键是人们如何看待它。困难和挫折也是如此,从表现来看,它是一种不幸,

5、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它又是对人的一种磨炼,一种促使人们提高能力的途径。当然,由于孩子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有限,他们只关心自己最直接的感受,对事物看得往往不会那样深刻,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去寻找不幸背后的幸运了。从孩子的心理发展角度来看,06 岁是孩子一生中大脑发育最迅速的阶段,是孩子一生中最富可塑性的阶段,也是为孩子的性格奠定最坚实基础的阶段。此时,外界的刺激会在他们的大脑里留下很深的痕迹,刺激反复呈现,就会转化为内在信息,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很深远的影响。母亲教育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耳根软,心更软。孩子犯了错误,只要孩子在妈妈面前掉几滴眼泪,妈妈就会心疼得不得了,往往就会忘记孩子犯下的

6、错误。时间一长,孩子摸透了妈妈“心软”的弱点之后,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就失去作用了。(儿子看着妈妈表演,慢慢就不哭了。(父亲:)刚开始我觉得好玩,但逐渐发现儿子每次摔倒,都要经过一番相同的表演才能止住哭声,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样,在孩子心目中,妈妈也将失去权威。不仅如此,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十分不利的。但过于严肃和正确的父母是儿童早期出现神经症情绪的重要原因。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发展。所以作为家长要不段地进行学习,不断地提高本身的素质,做到明理而教子,真正的成为自己孩子言行的榜样,真正成为孩子的终身之师。行

7、为主义理论认为,不管是良好行为还是问题行为,都是幼儿在和环境以及环境中的人交往的时候习得的。当幼儿和同伴(成人)交往的时候,他们学习到了如何在社会情境中应答别人及对别人做出反应。于是,幼儿就做出那些在他们自己看来符合他人期望的行为。良好行为和问题行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孩子的行为要么被周围环境强化,要么不被强化。如果受到强化,良好行为就会保持下去。同样,问题行为如果受到强化也会保持下去。如果得不到强化,两种行为都会消失。许多问题行为之所以会保持下去,就是因为幼儿在这样做的时候受到了关注。而许多良好行为之所以不能保持,就是由于它们没受到及时的强化。孩子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或者是受他们过去

8、所习得的行为模式的影响,或者是由于他们的社会知识有限,不能理解真正的社会期望是什么造成的。这都是正常的。运用一些技巧,成人就能逐步使一个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1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没有责任感的人,在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就没有动力。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例如,当孩子受到某种伤害时,要让他知道责任在谁,如果是自己的责任,下次就要避免再受到同类伤害。就像本文开始提到的例子,孩子不小心被障碍物绊倒了,要让他自己站起来,并告诉他,摔倒了责任在他自己,以后走路时一定要小心,如果不小心,还要摔跟头。2要对孩子说“不”。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会经常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让家长来满足他。

9、孩子提出的要求如果是合理的,并且有能力解决,就尽量地满足他。如果不合理或没有能力解决,就要对孩子讲明道理,告诉他不行。 去论坛讨论3多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因为不会劳动的人就不会工作,通过劳动可以提高孩子认识事物的能力,可以培养出孩子独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不许欺骗孩子。家长要对孩子讲真话讲实话,例如:当做母亲的要上班,孩子要跟着,不让跟着就哭。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就哄骗孩子说:一会儿带你去游乐场玩,而事后根本就没有带孩子去游乐场。如果用类似的方法经常哄骗孩子,他也会逐渐养成欺骗他人的坏习惯。所以要让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家

10、长就必须对孩子讲真话、讲实话。5教育孩子要有爱心。一个对社会和家庭没有爱心的人,他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就不会有太大的动力,一生对社会和家庭就不会有太大的贡献。所以孩子的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爱心的培养。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例如:一家人准备吃西瓜,当把西瓜切开后,要先让孩子给每位长辈拿一块,然后自己再吃。通过这种类似的教育可以逐渐培养出孩子的爱心,使孩子长大以后,热爱生活,在工作和学习中奉献出自己的爱心。6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一个人只有懂得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才能更好的生活,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培养孩子的这种美德也要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例如:当孩子将一粒葡萄掉在了地板上,要把它拾起来洗干净,让孩子吃掉,并给孩子讲明道理。通过这种教育,就可以逐渐培养出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总之,要想将孩子培养成才,对孩子就要从幼儿教育抓起,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此基础上对孩子因势利导的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就可以把孩子真正培养成为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栋梁之才。其实就像天空一样,有阳光雨露,还有很多风风雨雨。有些风雨是小雨,还有很多大雨,还有很多台风都会刮起来,所以人生要经历很多的磨难,不经历磨难的孩子也长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