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93242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69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6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6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6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6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试题卷共 6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祝 考 试 顺 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试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 定位置。 2答题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2 分) 三国故事侩炙人口,诸葛大名家谕户晓。 【答案】“侩”改为“脍”:“谕”改为“喻”。(改正错别字 1 分,每字 05 分;书写规范、美观 1 分。 共 2

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 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 分) 汉江,一条无法用言语赞美的河流,她用甘甜的乳汁滋润着广袤()的土地,她以独特的地理优势融 汇着四方的文化,她更以博大的情怀养育了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襄阳儿女。 【答案】moyn (每注音正确 1 字给 1 分,共 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 b 与 p,j、q、x 的

3、区别,n、l 的区别,z、c 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人生的征途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 的机遇。 B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 的。 C一提起电影明星赵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那双扑朔迷离 的大眼睛。 D纪录片汉江一桥,精美的画面与地道的襄阳话相得益彰 ,情趣横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 方面判断正误。C“扑朔迷离

4、”是指事情错综复杂没有头绪,不能形容“眼睛”。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作家杨绛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B中国制造要与世界接轨,离不开大师级工匠高超技艺的支撑。 C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D汉十高铁全线贯通后,武汉至襄阳的运营时间大概差不多要缩短 1 个小时。 【答案】B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

5、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和“负能量” 动摇民众的信念。 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 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 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 ABC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 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本段是议论性 文段,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思路来判断排序。句提出正能量如何发挥效益的问题, 句承接前

6、句“传播”一词,引出传播者负责的问题,承接前句“责任”,说明媒体“责任”的具体内 容,句进一步说明“个体媒体”的“责任”,句总结问题,强调“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的意识。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6不少名著以写下层人物和他们的生活见长。 童年就是通过讲述主人公阿廖沙在中长大的童年生活经历, 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水浒更是塑造了众多的草莽英雄, 其中,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是 。(2 分) 【答案】苦难(或:磨难);武松。(每空 1 分,共 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

7、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 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 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7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 (1),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苏轼虽两鬓苍白,但并不在意自己衰老,仍怀“,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之 志。(江城子密州出猎) (4)孔子面对滔滔江水,慨叹时光飞逝:“,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5)勇攀登,困难踩脚下,壮志凌云;登高望,万物收眼底,豪情满怀。杜甫在望岳

8、中写出了“A ,B”的诗句;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出了“C,D ”的诗句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1)大漠孤烟直(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3)会挽雕弓如满月(4)逝者如斯夫(5)A会当凌 绝顶 B一览众山小 C不畏浮云遮望眼 D自缘身在最高层(每空 1 分,共 8 分。出现错字、别字、添 字、漏字等任一情况,该空即不得分)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 分) 85 月上旬,离 2016 年全国高考不到一个月之际,一个有关调整高考招生计划的消息,引发了部分高三学 生家长的忧虑,他们误以为今年湖北高考将减少省内招生名额,由此置疑高考公平,甚

9、至有家长计划去 上访和游行。如果你是一名正紧张备考的高三学生,你会怎样劝阻打算上访游行的妈妈?(2 分) 【答案】示例:妈妈,你不要一时冲动去上访游行!调整高考招生计划是为了更好地维护高考公平。目前让我 安心备考更重要,你说是吗?(有称呼,有观点,有理由,表达得体即可,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是是考查口语的表达,语言是否得体,主要是考虑说话者的语言是否符合“身份”“场合”“情 景”“情感(语气)”方等方面的要求。注意材料中所述的情境,了解说话者之间的关系,注意括号 中的要求,抓住主要事件“有家长计划去上访和游行” ,根据自己的身份对“妈妈”以劝说的口气表达意 见。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

10、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9走襄阳,开阔视野;游天下,增长见识。班里开展“背起行囊走襄阳”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背起行囊 一起出发吧!(8 分) 【拟写标语】出发前,班主任做了动员讲话,他说:“襄阳,青山绿水遍布,名胜古迹众多,民风民俗淳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背起行囊,行走在襄阳的大地上,去开阔眼界、累积知识、增长才干吧!” 请你依据班主任的讲话,仿照前句,在横线上补写后句,形成一条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宣传标语。(2 分) 宣传标语:游览青山绿水开阔眼界胜读万卷书,。 【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班主任设计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开动脑筋再设计一种。

11、(2 分) 活动一:探访名胜古迹 活动二:寻找最美家庭 活动三: 【明辨节日】襄阳地处中华腹地,民风民俗源远流长。在访民风民俗间隙,班上举办“民风民俗知多少”知 识竞赛,为此,语文学习委员收集了四首诗,各涉及了我们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 序依次排列,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2 分)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ABCD 【破解密码】活动归途中传来

12、消息,今年襄阳有四户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引发了大家热议:“最 美家庭”“美”在何处?请认真探究以下两则材料,破解“美”的“密码”。(2 分) 材料一:王华革,襄阳退休教师,一个重度智障儿的母亲,她与爱人用浓浓的父母亲情为孩子撑起了爱 的天空,将孩子培养成“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并用大爱积极帮助周围的智障残疾人走上“特奥”之路, 圆特殊家庭的幸福梦。今年,王华革家庭荣获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荣誉称号。 材料二:沈建军,枣阳人,20 多年来,他和妻子一方面背着两个重度肢体残疾的儿子踏遍大半个中国, 倾其所有为孩子求医问药;另一方面经常鼓励两个残疾儿子自强不息。在父母的激励下,沈小勇兄

13、弟为社会 各界创作了四五百首歌曲,还经常通过网络现身说教,鼓励像他们一样的残疾人勇敢面对现实,努力做一个 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年,沈建军家庭荣获了“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最美家庭”“美”在: 【答案】 示例 1: 探寻名胜古迹累积知识须 ( “需、 要、 应、 当” 等) 行万里路。 示例 2: 体验民风民俗增长才干须(“需、 要、应、当”等)行万里路。(2 分) 示例 1:品尝风味美食 示例 2:搜集民间故事(2 分) C 示例:关爱家人,水献社会。(意对即可,每个要点 1 分,共 2 分) 【解析】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材料中

14、的所提到的活动内容,明确活动的主题,然后根据所示活动项目的例子,写出 能表现主题活动内容的活动名称,注意语句的结构要与示例相同。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试题分析:注意题目中的要求“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 ,仔细分析各项诗句的内容,判断节令特点,然 后判断选项。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几则材料,找到共同的信息内容,从家庭生活方面来概括“美”的表现。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三、阅读与欣赏(40 分) (一)古诗赏析(4 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

15、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尤其是“”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 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2 分) 11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 词语加以说明。(2 分) 【答案】 10喜悦(对西湖美景喜爱);行不足。(每空 1 分,共 2 分) 11示例 1:“早莺”初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初春的暖枝,体现 了季节特征。或:“早莺”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一展歌喉,体现了季节特征。示 例 2:“新燕”似种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春的信号,体现了季节特征。或:“新燕”燕 是春的信使,己开始衔泥筑巢,体现了季节特征。(意对即可,2 分) 【解析】 10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的提示“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了解诗歌的内容,从诗人所表现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 的情感,找到相关的字词。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1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 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