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重点班学生的心理(34班)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7863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重点班学生的心理(34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注重点班学生的心理(34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注重点班学生的心理(34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重点班学生的心理(34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重点班学生的心理(34班)(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关注,真情奉献关注重点班学生的心理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往往把学习有困难、成绩落后的学生作为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疏导的主要对象,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树立信心,走出困境,而对那些平时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总以为他们觉悟高,表现好,能自己管理自己,平时是关心学习、交代工作多,很少与之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和深层次的沟通,很少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及其心理波动,显得过于放心,甚至有些放任。但是,这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实际上也存在着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和困惑,其成长道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同样需要老师去全面地关心和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在成才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健。一、学习成

2、绩优异学生的心理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析,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心理状况虽然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心理活动丰富多彩,各有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 1自信心强,但往往比较自负,甚至目中无人。成绩好的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喝彩声中,听多了表扬和鼓励,往往自我感觉很好,因此,有时候会对家长的语重心长的教育不以为然,认为太罗嗦,面对老师善意的批评会产生抵触,认为是小题大做;对其他同学的想法和意见不屑一顾。认为太幼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轻视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掌握,有时会流露出压烦情绪等等。在与老师特别是和同学的交往中,会表现出有点漫不经心。学习心态主要表现为浮躁。高二(34)班的学生都很优

3、秀,他们聚在一起,总奢望着一步登天。上课觉得老师讲得太浅,课后作业完成不重视基础。2学习情感比较饱满,但易发生心理波动,情绪化明显。经不起挫折。由于考试成绩好,学习有成就感,成绩好的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期望值都很高。对学习的兴趣较浓,上课能踊跃发言,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遇到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往往会对他们的心理和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在家里跟父母亲发生了一点分歧,在学校和同学产生了一点摩擦,或者一次考试的失利,老师的一次不经意的批评等等,都可能引发他们较大的心理波动,影响他们的情绪。显得有些消极和沉闷。例如我班的许康平同学,他总是抱怨学校不能给他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情

4、绪受到很大的波动。3个人活动能力强,但集体合作精神不够,容易我行我素。这部分学生的感知能力、应变能力、开展班级工作的能力和号召力都较强,但除了少数几位班干部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较积极外,有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一方面会觉得自己被班主任冷落了,没受重用,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对那些集体活动不感兴趣,不想甚至不肖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或合作共事,不能在集体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自己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例如陈伟杰同学,他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那是在浪费学习时间,长此以往,与同学逐渐隔离。4有一定的拼搏精神,但嫉妒心理往往较严重,缺乏友好竞争,共同进步的良好心态。凭着强烈的自尊心和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努力,在

5、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些成绩好的学生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的思想,容不得别人胜过自己,对同学之间竞争的理解发生了偏差,认为竞争的结果非胜即败,缺乏“双赢”的理念和心态。表现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崇尚个人奋斗,不愿意过多与同学交流、探讨,一旦被他人超越,则耿耿于怀,心理不平衡,乃至产生怨恨思想,嫉妒心较强。 5成绩优秀,有一种优越感,但关注社会、关注他人的热情不够。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们的普遍心理,也是人之常情,但有的学生的父母、亲友不恰当地施加压力,灌输一些诸如学习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升官发财的思想,再加上有的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的不正确的偏爱,使学生的上进心中掺杂了许多自私自利的思想成分,

6、自觉不自觉地认为,只要学习好,成绩优,其他一切都无所谓,抱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训不放,这样的人,往往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漠然置之,对集体的兴衰和他人的冷暖毫无挂念,将来走上社会后,也难有大的作为,于国于民不可能有较大的贡献。二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1树立平等意识,保持一颗平常心。平等意识是现代人的一种最重要的思想意识,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一是老师在思想上有偏信偏爱,对他们的成绩大加赞扬,对他们的缺点或错误,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即使批评,也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不触及思想实质问题,二是同学们也因为其成绩好,而羡慕甚至崇拜他们,从而

7、,养成其身上有一股骄狂霸气。因此,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教育活动中,一定要抱着“一视同仁”的心态,客观而全面地分析对待学习先进的同学,对其成绩不抹杀,对其缺点不掩盖,不护短,爱之有度,严之有格,既满足他们的荣誉感,又扫除他们的优越感,帮助其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与同学平等相待,友好相处;老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到其他同学的特长和技能,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和乐趣,得到全面而健康的成熟的心理体验。 2抓好挫折教育,培养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树立“惟知跃进,惟知雄飞”的人生态度。 “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是革命先烈、青年导师李大钊对青年学生的殷切

8、期望,即期望青年人要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创新,敢于超越,乐于迎接任何艰难困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逆境中不气馁。成绩好的学生,由于其生活环境相对宽松,成长过程较为顺利,一般来说,都是家长和老师的掌上明珠,很少受到生活的磨练和失败的考验。在他们的心目中,世界上的事物都是那么美好,只有真、善、美,没有假、丑、恶,一旦遇到生活、学习中的挫折或打击就会灰心丧气甚至一蹶不振,因此,老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他们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设计恰当的教育情景,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在他们的成功之途上设置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比如,在平时作业的难易程度及评价标准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班级工作上,有意把一些较困难的事情交

9、给他们做,故意“刁难一下” ,逼其开拓思路、自我加压,全力以赴,同时,也要经常向同学们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强者如何战胜逆境的故事。网上的一些有关贫困山区的孩子如何战胜困难,有志青年如何身残志不残的典型报道,可以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同学们观看,使他们在体验学习的成功、思维乐趣,感受生活美好的同时,也能品尝、了解到生活的复杂和人生的艰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提高其抗打击、抗挫折能力。在真正遇到生活中的不幸和学习上的挑战时,经受住考验,笑对人生。 3增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自我教育是指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主要依靠自身的调节机制和功能,解决自身遇到的心理困惑和行为

10、障碍,通过“内省” 、 “慎独” 、 “躬行”等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适,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对成绩好的同学来说,进行自我教育缺少的是引导而不是能力,老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和细心人,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爱和他们一起爱,恨和他们一起恨,了解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从中发现他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不足和问题,引导他们正确面对这些问题,自觉地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和错误,把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行为控制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使自己由一个受教育的客体转化为经常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把“他律”和“自律”统一起来,为自身的成长乃至终身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

11、力。三创设良好的成长发展环境 1真正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 ” 对成绩优秀学生的管理教育,同样要正确处理好严与爱的关系,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对这部分同学,尤其是要把握好一个“严”字。要从有利于其更快、更好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他们严格要求,做到放心而不放松,表扬但不迁就。要用更高品位的目标激发他们更加强烈的进取精神。高尔基说得好:“一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 ,在学习动机上,引导他们把今天的成功和明天的事业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结合起来,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学习的激情上,鼓励他们不应满足于对课本知识的单纯理解和掌

12、握上,而应当成为掌握知识多、工作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复合型人才,成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当然,对他们的严,归根及底是出于对他们的爱,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爱,对国家未来的爱。要做到严得有理,爱得真诚。既要防止超越学生的客观实际、揠苗助长式的过度的“严酷” ,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疲于奔命,挫伤他们的上进心,又要反对只使用,不教育,只维护,不管理的“溺爱” ,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2优化班集体氛围,使成绩好的同学在互帮互学的集体生活中,有更多的成就感。在加强对优秀生的管理教育中,组织他们开展先进生与先进生、先进生与后进生的“两个互助”活动,从而为优秀学生的健康成长创

13、设一个良好班集体氛围。第一种互助活动,有利于先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通过互助活动,使他们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志向更远大,成绩更优秀。第二种互助活动,可以充分地发挥先进分子的榜样力量,有效地防止学习生活中的两极分化,培养先进生的助人为乐思想,做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使成绩优秀的同学在帮助同学取得可喜进步的同时,自我价值得到更充分的认同和体现,心胸变得更加豁达开朗。据科学论证,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植株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瘦弱,而与众多的同类一起生长时,则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英国著名的“卡迪文实验室”在 80 年间共出现了

14、2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有的“共生效应” 。而这两种互助活动,只要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够使这种“共生效应”在一个班集体范围内甚至更大范围内逐步变成现实。 3学校和社会、家庭携手合作,做好沟通与交流,形成合力,使学生能全方位地得到培养。 教育人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优秀学生培养也需要各方面因素的有机合成,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当代青少年社会生活与交往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其成熟的心理品质和优良的思想品质不可能只通过学校教育就能很好地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在当代信息传播手段现代化和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今天更是如此。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一定要建立起相互合作的教育网络,形成

15、开放式的智育、德育、心育相结合的有机统一体,防止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 对于学校来说,从领导到教师,在学习上给予优秀生应有的赏识和肯定的同时,还要从政治上、思想品质上、身体素质上,即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去关心和帮助他们,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对于社会来说,对人才的评价和聘用机制也要更加健全起来,注重德、才兼备,以才为核心,以德为基础和保证,强调全面发展;对家长来说,切不可只抓学习不及其余,更要全方位地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子女,在敦促孩子再接再厉搞好文化成绩的同时,多与孩子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加强正面引导,帮助其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理念和人生态度,提炼人品,陶冶情操,以崭新的朝气蓬勃的姿态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天。四优化学习策略,学会探究式学习学习是一个学生的天职,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教育也要始终围绕学习这个中心来进行,一般来说,成绩优秀的学生天智聪颖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但绝不能说,这些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已经很成熟了,他们的成绩已经到了极限了,实际上,这些学生大多是依靠勤奋,靠的是自觉。因此,教师应象指导成绩落后的学生一样,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进一步优化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更充分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向着更高、更强、更优的的目标攀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