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溶解度 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778688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2 溶解度 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9.2 溶解度 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9.2 溶解度 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9.2 溶解度 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2 溶解度 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2 溶解度 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难点:溶解度概念的形成。教学准备: 药品:NaCl(s)、 KNO3(s)、 H2O(l) 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相关课件及幻灯片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教 学 意 图第一课时设问一杯水能溶解多少gNaCl呢?物质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的水中呢?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提出的问题。 通过设问把学生引入对溶液的定量分析,激发学生的求

2、知欲。 过渡一定量的水中究竟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物质呢?我们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引导实验 P33:活动探究一操作向20mL水中加入5gNaCl搅拌再加入5gNaCl搅拌再加入5mL水搅拌现象结论继续进行以下实验用KNO3代替NaCl再进行上述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g KNO3搅拌再加入5g KNO3搅拌加热再加入5g KNO3搅拌冷却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分析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小结说明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度的溶解某种溶质的。而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就会发生变化。讲解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

3、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交流发表观察所得:第一次的5g氯化钠都溶解了;第二次的5g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加入5mL水后氯化钠又溶解了。观察交流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后的现象。归纳总结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物质无法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无限制的溶解。但是若改变条件,可以使物质继续溶解。结合实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比较、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这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在探究实验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这过程中顺理成章的形成了饱和溶液的概念。引导分析在这个实

4、验中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从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引起溶解情况发生的改变上来分析。)小结“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媒体播放海水晒盐的过程。小组讨论交流发言形成共识。回忆刚做过的实验,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换的方法。(见板书设计)观看、思考海水晒盐的原理。练习从一个实验中概括出不同的结论来。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第二课时讨论P35:在上面的活动与探究中,用的水都是20mL,其中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

5、相同?分析讨论由此可见,当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时,最好要注意什么?除此之外还要附加什么条件?设问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来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谁溶解的多吗?小结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讨论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如何理解?分析溶解度的四个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得出初步结论:室温下,水中溶解的二者的量差不多,但温度升高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就多的多了。讨论分析:交流汇报:要在一定温度下,还要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才能比较不同物质的

6、溶解情况。根据分析,理解概念。讨论分析:温度溶质溶剂溶液2036g100g136g理解四要素是缺一不可的。运用讨论的方法,结合探究实验,形成共识。穿插分析比较,形成概念,理解概念。讨论、分析、比较的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阅读P36:溶解度的相对大小。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P37:资料:为什么用银器皿盛放的食品不易腐败?阅读教材,理解溶解性是用来粗略表示溶解情况的。理解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事物。讲解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读表P36:表91。指导绘图根据表91,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7、讨论投影1 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 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3 从溶解度的曲线中,你还能达到哪些信息?小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见板书设计)理解表格中各数字的含义。根据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溶解度。结合自己所画的溶解度曲线,讨论、分析问题,并交流汇报。通过亲手绘制溶解度曲线,更能清楚的理解溶解度曲线所蕴涵的意义,并知道亲身体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过渡前面我们所讲的都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又有何特点呢?讨论1 P38:讨论。2 烧开水时,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小结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8、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讨论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在冬天,南方和北方一样吗?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形成共识。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分析,得出想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常见的现象中提炼化学原理。然后从化学走向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学完本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吗?讨论、交流、发言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脉络化、系统化。课堂反馈练习当堂练习,反馈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练习,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

9、课题二 溶解度第 一 课 时一、 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物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第 二 课 时二、 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一定温度下 100g水中 2.溶解度四要素: 达到饱和状态时 溶解的质量 3.解度曲线的意义:(1).溶解度的三种情况: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C.极少数物

10、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2).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4.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附:课堂练习1.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升温 B.降温 C.加溶质 D.倒出 一些溶液2.下列因素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其无关的是( )A.溶质的性质 B.溶剂的性质 C.温度高低 D.溶液的质量3.从冰箱里取出含有蔗糖固体的溶液A,放置一段时间后,固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对于溶液A和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 ,其中,较浓的是 。4.溶解在水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都能使金属生锈。因此,锅炉用水最好把这些气体从水中排除掉。下面是可以采用的两种方法:(1).把锅炉用水放入密封的贮水箱内,然后从箱里抽出空气。(2).把热的水蒸气通入锅炉用水。为什么用这两种方法都能把水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除掉?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