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春秋战国的文化 教案(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776936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春秋战国的文化 教案(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8.春秋战国的文化 教案(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8.春秋战国的文化 教案(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春秋战国的文化 教案(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春秋战国的文化 教案(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课 春秋战国的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孔子的学说及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2)了解老子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3)思考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项值得继承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可以通过对前面两课的复习,从社会政治领域里的纷争联系到思想领域里的纷争变化,以旧引新进入本课。也可以通过传统思想对祖国现今社会的影响,从今引古倒叙进入本课。(2)本课正文的学习,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但要注意将知识点落实到位。本课涉及到重要历史人物较多,可用对比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记忆、掌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将本课内容与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相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理解人们在社会

2、所处的经济、社会地位决定其社会意识;反过来热门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观念。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2教学难点:百家争鸣各学派的基本主张。三、教学课时 1个课时四、教学过程1课前引导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方面也有重大成就,出现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新课教学(一)老子根据课文中的老子像,向学生介绍老子的简单生平,指出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他本人还被后来的道教徒神化,尊崇为道教教主。并向学生讲明“道家”是学派,“道教”

3、是宗教,两者是不同的概念。突出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中对立的双方及其相互转化的精华所在,使学生了解老子是一位对事物有深刻观察力的智者。结合“塞翁失马”的成语典故,使学生了解祸兮、福兮含义。 介绍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并说明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联系这一思想主张在西汉初期的实行,使学生真正理解“无为而治”这一主张。(二)孔子创立儒家学派采用故事法,让学生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然后提问: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学生回答:反对暴政或提倡“仁”的思想。教师进而提问:“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学生从人际关系和人格方面去理解。教师指导学生看课后的畅想天地中的漫画,引导学生将孔子的“仁”的外延扩展到政治

4、领域。同时引导学生展开开放性讨论,联系当前我们所提倡的“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畅谈对“仁”的作用的看法,以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问:孔子除了在思想政治领域的贡献之外,还在哪些领域有重大成就?学生回答后,教师依照重点分析整理书本内容。最后采用讨论法讨论课中思考题:“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吗?”学生分析讨论之后,教师视讨论情况作启发性的小结,以此结束这一小目的学习。(三)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在战国时形成的。然后提问:什么是百家争鸣?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指战国时期

5、儒、墨、道、法、兵、阴阳、纵横等诸子百家对激烈的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在政治、学术上展开各种争论,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提问: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看书,可以得出是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结果。教师进而帮助学生回顾社会大变革的具体表现:在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在政治上,商鞅等的变法使封建制度得以确立。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碰撞正是政治经济大变革的反映,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哲学观点。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教师指导学生填写下表:学生填写此表后,教师应指出:道家学派的创始

6、人是老子;老子“无为”的思想和他的辩证法。可补充介绍春秋时期的杰出军事家孙武和孙子兵法。引导学生比较各派思想主张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五、思考题点拨与活动提示( 一)课中题 1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提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多角度的:这句话是对的。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都不要强加给别人,因为强加于人的行为是侵犯他人的人权。孔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这一主张,有反对统治者向百姓施暴的一面,因此有进步性。在阶级社会,要求统治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无法实现的。如果用绝对化的观点看待这句话,它也有不

7、对的一面。例如,一个人喜欢自强,不喜欢别人资助他,但他经常资助一些有困难的人,你能说他不对吗? 2你能谈谈本课所举各家主张的对立之处吗?提示:从立言之旨来看,儒法两家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而道墨两家则倾向于被统治者。从治国的手段来看,儒家反对苛政,主张实行“仁政”,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法治”,儒法两家是对立的;道墨两家虽都倾向被统治者,但就“治”的方法来看,也有消极和积极的区别。六、 课堂小结小结:总之,今天通过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学习,知道儒家、法家和道家是春秋旧中国时期最主要的学术派别,从中我们了解了儒、法、道、墨、兵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张,以及对后世所产生的极大影响。进一步认识孔子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七、作业布置:同步练习第24页(课堂针对训练)八、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