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澳大利亚(2)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774843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4 澳大利亚(2)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8.4 澳大利亚(2)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8.4 澳大利亚(2)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4 澳大利亚(2)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4 澳大利亚(2)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科七年级地理课 题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四节 澳大利亚 主备课人年级七年级备课时间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教学 目 标知识目标1.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2.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及其形成原因。3.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4.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1.了解澳大利亚很早以前就孤立存在于南半球,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因而有了独特而古老的生物。2.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分析本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析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通过填图记忆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分布。3.让学生读图,采用自主式学习法找出人口、城市、矿产

2、的分布式,再用小组研究式分析出区域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情感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2.学生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依据新课标制定教学重点1.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2.澳大利亚以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特征。3.人口、城市分布与环境的关系。依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1.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2.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体验、讨论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教授新课请大家注意,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它们是什么动物呢?

3、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教师组织自学并讨论,学生得出结论:同学们很快发现其中一只是袋鼠,而另一只动物 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独特的,它就是形似鸵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同学们将它和你见过的鸵鸟比较一下各有什么特点?(鸵鸟能负重,两翼退化,不能飞翔,只起到辅助行跑的功能。同学们自学了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的珍奇动物,从进化的角度讲,这些动物都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非常古老的生物种类,现成为人们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因此澳大利亚也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二、面积、人口与城市为什么澳大利亚保存了这么多古老的动物,而且成为这个国家特有的动物呢?这些特有的动物和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点有什么关

4、系?我们只有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了解以后,才能做出评论。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澳大利亚这个国家” 澳大利亚在拉丁语中意为“南方的土地”,并且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之所以保存着特有的动物,主要是由于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长期隔离造成的。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我们讨论了澳大利亚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和澳大利亚的经济状况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指导学生读图:澳大利亚地形图上找出墨累河澳大利亚最大河流,北艾尔湖地势最低,澳大利亚盆地大自流盆地。四、“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二战后澳大利亚利用丰富的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了采矿业、冶金业和机械制造业,现在

5、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建立在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上的,澳大利亚开采的矿石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有人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你认为在服务方面可为中国的2008年的奥运会提供哪些可借鉴的经验?教师提示:可以从城市环境、城市建设、全国的旅游交通及人文环境方面思考。小 结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不同国家的地理知识,其主要目的是了解这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与自己所在国家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借鉴有利的经验,使本国发展更好,并且通过对每个已学习国家的认识和了解,在头脑中逐步建立全球环境和发展观念。作 业创新设计第八章第四节板书设计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四节 澳大利亚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二、面积、人口与城市 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四、“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