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十六 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87757597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十六 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十六 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十六 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十六 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十六 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十六 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十六 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教学资料1(2018重庆调研测试)透明质酸酶在临床上常用作药物渗透剂,目前主要从动物组织中提取。科研人员尝试将透明质酸酶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使其得到高效表达。下图中Nco和Xho为限制酶,重叠延伸PCR是一种定点突变技术。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_,PCR的原理是_;PCR扩增的过程是: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_,如此重复循环。(2)若图中的透明质酸酶基因来自cDNA文库,则在进行步骤之前需在其前、后端分别接上特定的_,否则该基因就不能转录。步骤需要用_(酶)切割质粒。(3)图中A是_;早期实验人员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后

2、来发现用毛霉或酵母菌作受体更具优势,从生物体结构角度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4)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地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检测和鉴定才能知道。检测转基因生物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的方法是_。解析:(1)分析图解可知,图中目的基因的中间存在Nco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因此步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透明质酸酶基因,防止Nco限制酶破坏目的基因;PCR扩增的过程是: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延伸,如此重复循环。(2)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终止子位于目的基因的尾端,

3、因此在进行步骤之前需在透明质酸酶基因前、后端分别接上特定的启动子、终止子,否则该基因就不能转录。步骤需要用Nco和Xho切割质粒。(3)据图可知,图中A是基因表达载体,早期实验人员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后来发现用毛霉或酵母菌作受体更具优势,从生物体结构角度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毛霉或酵母菌是真核细胞,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4)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地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检测和鉴定才能知道。检测转基因生物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的方法是利用目的基因制作成的探针进行DNA分子杂交。答案:(1)透明质酸酶基因,防止Nco限制酶破坏目的基因DNA双链复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

4、延伸(2)启动子、终止子Nco和Xho(3)基因表达载体毛霉或酵母菌是真核细胞,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4)利用目的基因制作成的探针进行DNA分子杂交2(2018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模拟)如图所示为培育二倍体转基因抗虫玉米的两种思路。EcoR、Sma、BamH为限制酶(箭头所指为酶切位点)。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获取目的基因时不能选择Sma的原因是_。选择EcoR和BamH的优点是可避免目的基因与质粒_连接。(2)与思路1相比,思路2的最大优点是获得的转基因抗虫玉米_。(3)培育转基因抗虫玉米的核心步骤是_,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_。(4)将重组质粒导入受精卵,采用最多的方法

5、是农杆菌转化法,这跟农杆菌的_有关。(5)操作常用的方法是_。解析:(1)题图显示:目的基因中存在Sma的识别位点。若使用Sma切割外源DNA,则会破坏外源DNA中的目的基因的结构,因此获取目的基因时不能选择Sma切割。EcoR和BamH的识别位点不同,形成的黏性末端不同,因此选择EcoR和BamH切割质粒和外源DNA,其优点是可避免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2)思路1是将重组质粒导入玉米的受精卵中,由该受精卵发育成的植株不一定都是纯合子,思路2是将重组质粒导入由花粉经过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中,由该愈伤组织形成的单倍体幼苗2再经过人工诱导,使其染色体加倍,最终得到的玉米株都是纯合子。可见,与思

6、路1相比,思路2的最大优点是获得的转基因抗虫玉米都是纯合子(或答不发生性状分离)。(3)培育转基因抗虫玉米采用的是基因工程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可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4)农杆菌的Ti质粒上具有TDNA,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在培育转基因植物时,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正是利用了农杆菌的Ti质粒上具有的TDNA的这一特点。(5)操作是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答案:(1)它会破坏目的基因的结构反向(2)都是纯合子(或答不

7、发生性状分离)(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稳定存在并可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4)Ti质粒上具有TDNA(5)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3(2018辽宁大连渤海中学模拟)人类的遗传性疾病是很难用一般药物进行治疗的,基因工程的兴起迎来了基因治疗的曙光,SCID是一种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病因是人细胞的一个常染色体上编码腺苷酸脱氨酸(简称ADA)的基因(ada)发生了突变。下图为对SCID患者进行基因治疗的步骤,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中细菌为人类基因文库的受体菌,则由该基因文库中获取ada基因时,一般要根据ada基因的有关信息,如: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的_、基因在_上的位置,

8、以及基因的转录或翻译产物;SCID患者出现病症的根本原因是_。(2)逆转录病毒在基因治疗中充当_(工具),其行使功能是利用病毒_的特性。(3)若乙来自脾脏,则乙最可能是有缺陷的_细胞;过程为_。(4)基因治疗的方法除上图所示外,还有_;其中,操作复杂,但效果较为可靠的是_。解析:(1)由该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时,一般要根据目的基因的有关信息,如: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的功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以及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等;由题干信息可知,SCID患者出现病症的根本原因是ada基因发生了突变。(2)由图可知,逆转录病毒相当于基因工程中的工具运载体,利用了病毒能侵染宿主

9、细胞的特性。(3)由于SCID属于免疫缺陷病,需要进行基因治疗的应该是免疫细胞,因此,乙可能是有缺陷的T淋巴细胞;过程代表2个细胞生成4个细胞的过程,即细胞增殖的过程。(4)基因治疗的方法包括:体外基因治疗和体内基因治疗,题图所示的是体外基因治疗;两种方法相比,体外基因治疗虽然操作复杂,但效果较为可靠。答案:(1)功能染色体ada基因发生突变(无正常的ada基因)(2)运载体侵染宿主细胞(3)T淋巴细胞增殖(或有丝分裂)(4)体内基因治疗体外基因治疗4(2018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模拟)草莓是无性繁殖的作物,感染的病毒很容易传播给后代,病毒在作物体内逐年积累,就会导致产量变低,品质变差。可以利用细

10、胞工程培育脱毒草莓或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病毒草莓。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获得脱毒草莓,外植体往往取自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其原因是_。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能获得试管苗,其原理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_。(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出现主要与培养基中两种激素有关,这两种激素是_;在培养形成完整新植株过程中,对这两种激素的调控关键是_。(3)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除了含有标记基因外,还必须有_。草莓是双子叶植物,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4)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检测方法是_。用_作为探针与草莓基因组DNA杂交,如果_

11、,就表明目的基因已插入染色体DNA中。解析:(1)植物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为了获得脱毒草莓,外植体往往取自植物分生区附近。草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具有草莓全部遗传信息。(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例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结果。当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例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生长;可见,在培养形成完整新植株过程中,对这两种激素的调控关键是:恰当调控好不同的培养期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和比例。(3)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除了含有标记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目的

12、基因。草莓是双子叶植物,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4)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进行检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作为探针与草莓基因组DNA杂交,如果显示出杂交带,就表明目的基因已插入染色体DNA中。答案:(1)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具有草莓全部遗传信息(2)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恰当调控好不同的培养期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和比例(3)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农杆菌转化法(4)DNA分子杂交技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显示出杂交带5(2018安徽淮南二中期中)请根据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3、1)单克隆抗体技术是_技术中最重要的用途。将特定的抗原注入小鼠体内,其目的是使小鼠产生_细胞。(2)单克隆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合成与分泌单克隆抗体涉及的细胞器是_、_、_、_。(3)骨髓瘤细胞与某些淋巴细胞混合在一起,细胞融合完成后,在培养基中有_种两两融合的细胞,融合的方法除了电激外,还可以用化学诱导剂_或灭活的_处理。解析:(1)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中最重要的用途。将特定的抗原注入小鼠体内,其目的是使小鼠产生浆细胞。(2)单克隆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单克隆抗体涉及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3)骨髓瘤细胞与某些淋巴细胞混合在一起,细胞融合完成后,在培养基中有三种两两融合的细胞,分别是瘤瘤细胞,BB细胞,瘤B细胞。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除了电激外,还可以用化学诱导剂聚乙二醇(PEG)或灭活的病毒处理。答案:(1)动物细胞融合浆(2)球蛋白(或蛋白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3)三聚乙二醇(PEG)病毒6(2018福建福州高三模拟)在畜牧业中,为了生产的需要,利用胚胎工程扩大畜群数量,需要对移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对移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最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