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品试卷】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53481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52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晋江市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品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省晋江市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品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省晋江市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品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福建省晋江市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品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福建省晋江市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品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晋江市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品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晋江市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品试卷】(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福建省晋江市四校福建省晋江市四校 2018-2019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82018 年秋高一年语文学科期中考试题年秋高一年语文学科期中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总分:150 分 命题者:吴远瑜审题者:谢万兴 一一. .课内文言基础(课内文言基础(9 9 分)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夜 缒而出烛之武退 秦师 群臣怪 之左右既前 吾得兄 事之范增数目 项王 旦日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 籍 吏民,封府库 A / / B / / / C / / / D / / / 2. 分别比较下列

2、每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樊於期乃 前曰: “为之奈何?”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 今得闻教! 窃为 大王不取也 臣为 韩王送沛公 A.两个“乃”字相同,两个“为”字相同。 B.两个“乃”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C.两个“乃”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 D.两个“乃”字不同,两个“为”字不同。 3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求人可使报秦者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2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具告以事若属皆且为所虏 A / / / B / / / C / / / D / /

3、/ 二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3131 分)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4-7 题。(12 分)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 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 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 足受,笑而去。良 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 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

4、,谷城山下黄石即我 矣 。”遂 去, 无他 言, 不复 见。 旦 日 视 其书 ,乃 太 公兵 法 也。 良 因异 之, 常习 诵读 之。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 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 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 具食。信亦知其 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 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 虽长大,好带刀剑,中 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

5、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 信,以为怯。(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顾 谓良曰顾:回头看 B旦日 视其书旦日:天亮 C始为布衣 时,贫无行布衣:平民百姓 D若 虽长大,好带刀剑若:假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食时信往,不为 具食乃为 装遣荆轲来源:学科网 - 3 - B乃得复见将军于 此信钓于 城下来源:Zxxk.Com C信亦知其 意吾其 还也 D父以 足受以 其无礼于晋 6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五日平明/良往

6、/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 B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 C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 D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 7.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良能忍辱为老人取履,穿履,并能听从老人训导,如期赴约,终有所得。 B从张良愕忍怪异的心理变化中,可以看到他思想转变的过程。 C漂母的大怒是为了激发韩信作为大丈夫的尊严。 D韩信受辱时,众人都笑他,认为他胆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19 分)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如 齐,以屠为事。

7、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 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 不远千里,枉枉 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 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要 政,政徒以老 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 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

8、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 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就 。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 聂政曰: “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 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 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杀人避

9、仇,与母、姊如如 齐如:到去 B.不远千里,枉枉 车骑而交臣枉:白白地 - 4 - C.且前日要要 政,政徒以老母要:邀请 D.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就 就:完成 9.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B.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C.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D.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

10、确的一项是() (3 分)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 是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 避仇敌的报复。 B.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 举动打动了他。 C.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 去刺杀了侠累。 D.仲子想要多派给聂政些军队, 聂政以人多不方便刺杀推却。 到了韩相侠累的府上, 却有很多持兵戟的侍卫。 但聂政丝毫不畏惧,直冲上去一剑刺死侠累。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

11、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5 分) 译文: (2)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5 分) 译文: 三三. .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1111 分分 ) 阅读下文,完成第 12-15 题(11 分) 望海楼望海楼 米芾 云尖铁瓮近青天,飘渺飞楼白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 5 - 注 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沧州:滨水的地方。 12.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耸立云间,临近青天,作用是_ 。(2 分) 13.本诗颔联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从_和_

12、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 诗歌的气势。(2 分) 14.对“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3 分) A.登楼望江,联想到了三峡的险峻 B.片片帆影,倒映在诗人的酒樽里 C.征帆流舸,激起诗人饮酒的豪情 D.涛声阵阵,引发诗人作诗的雅兴 15.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4 分) (1)_ (2)_ 四四. .默写(默写(1010 分)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两句,描写了春 天鸟儿们充满生机与情趣的活动。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13、的诗句是: _,_。 (3 ) 岑参 的 白雪 歌 送武 判 官归 京 中以 春 景写 冬 景的 两 句 诗是 : _ , _。 (4)观刈麦中与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为表现人物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 (5)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与同学们共同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 _。 五五.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1414 分)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7-19 题 鲁鲁鲁鲁( (节选节选) )宗 璞 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的剪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 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老人前天死去了

14、,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对人对世没有任何影响。后事 办完了,这矮脚的白狗却守住了房子悲哭,人们打他,他也不肯离去。房东灵机一动说:“送给下江人范先生 养吧。”这小村中习惯把躲避战乱到当地的外省人一律称作下江人。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拴在这棵大树上, 已经三天了。 - 6 - 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10 岁左右的姐姐捧着一钵饭,6 岁的弟弟跟在姐姐身后。 “鲁鲁,你吃饭吧,这饭肉多。”姐姐把饭放在鲁鲁身旁。 鲁鲁用悲哀的眼光看着姐姐和弟弟,渐渐安静下来了。他四腿很短,嘴很尖,像只狐狸;浑身雪白,没有 一根杂毛。 “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吧。你懂中国话吗?”姐姐温柔地说。“拉拉手吧!”三天来,这话姐姐已经说 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脚来。 但是鲁鲁这次没有哭,只是咻咻地喘着,好像跑了很久。 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老人总是抚摸他,从头摸到脊背。那只大手很有 力。这只小手很轻,但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他仍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 “好鲁鲁!”姐姐高兴地和他握手。“爸爸妈妈!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了!” 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和鲁鲁握手。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你怎么把肉都给了鲁鲁?我们明天吃 什么?”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却忽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