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7-2018年度高三第二次“联测促改”活动语文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52169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7-2018年度高三第二次“联测促改”活动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川省2017-2018年度高三第二次“联测促改”活动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川省2017-2018年度高三第二次“联测促改”活动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川省2017-2018年度高三第二次“联测促改”活动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7-2018年度高三第二次“联测促改”活动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7-2018年度高三第二次“联测促改”活动语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座位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密封线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8 年 4 月 8 日:9:00-11:30】四川省2017-2018 年度高三“联测促改”活动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 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墨家和儒家对待神灵以及敬拜神灵的态度似乎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墨家既信奉鬼神

2、,却反对丧葬和祭祀祖先时要献大量祭牲的繁文缛节;儒家强调祭祀的重要性,却不信有鬼神。墨家对儒家在这方面的自 相矛盾,毫不客气地予以指出。墨子公孟篇里所记的公孟子是个儒家人士。他说:“无鬼神。”又 曰:“君子必学祭礼。”子墨子曰:“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 其实,儒家和墨家这种似乎自相矛盾的地方只是表面上的不一致。丧葬祭祀在古代受到重视,起初是 源于对鬼神的信仰,但儒家重视丧葬礼仪,不是由于信奉鬼神,而是由于重视去世的祖先。可以说,儒家 重视仪礼,是一种诗情,而不是出自宗教。儒家的这个理论后来经荀子而进一步发展。(摘者注:荀子礼论中说,“故丧礼者,无它焉,明死生

3、之义,送以哀敬而终周藏也”,又说,“祭者,志意哀慕之情也, 忠信爱敬之至矣”。在这样的解释中,葬礼和祭仪已不再有宗教的意味。)因此,对儒家来说,这种表面 上自相矛盾的地方,实际上并不存在。墨子的观点其实也没有自相矛盾。他论证鬼神的存在,是为他的兼爱理论作张本,而不是对超自然有 什么特别的兴趣。在明鬼下篇里,墨子认为,世上之所以混乱,源于“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 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接下去,他问道:“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善而罚暴也,则夫天 下岂乱哉!”所以,他关于“天志”和“明鬼”的理论只是为了教人相信,实行兼爱,将得上天奖赏;如 不实行兼爱,则将受上天惩罚。大众持这样的信仰

4、,将有利于在人间建立理想世界,因此墨子采取这样的 主张。在丧葬和祭祀中“节用”,也有利于大众,因此墨子也主张这样的方针。墨子的思想从极端功利主 义出发,崇奉鬼神,而主张薄葬节礼,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因为都有利于大众实行兼爱。(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无客而学客礼”,形象地指出了公孟子“君子必学祭礼”是毫无意义的。 B儒家重视丧葬礼仪,剔除了迷信色彩,它们不再是宗教意味的行为。 C墨子之所以相信鬼神,又反对丧葬祭祀,是因为二者都有利于实行兼爱。 D墨子的“天志”“明鬼”理论是和他的政治理论相联系的,认为鬼神关乎社会的治乱。2下列对原文论证

5、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论证上的一大特点是多用总分结构,使文章无论局部还是整体都清晰严密。 B文章引用墨子公孟,有力地论证了儒家在处理与神灵关系上是自相矛盾的。C文章比较了“古代”和儒家重视丧葬礼仪的原因,突出儒家这一思想的出发点。D文章从墨家看似自相矛盾的两个方面分而论之,最后总结,指出二者是统一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丧葬礼仪在古代受到重视,其最初的原因并不像儒家那样出于对祖先的敬重。B儒家不信鬼神却重视丧葬,既体现儒家的理性精神,又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 C荀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的丧葬祭礼理论,他比之前的儒家更加重视厚葬丰祀。 D在对待神灵的

6、态度上,墨子讲求功利和实用,缺失儒家的那份对生命的诗情。(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窗 外梁实秋窗子就是一个画框,只是中间加些棂子,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那幅图画是妍是媸, 是雅是俗,是闹是静,那就只好随缘。我今寄居海外,栖身于“白屋”楼上一角,临窗设几,作息于是, 沉思于是,只有在抬头见窗的时候看到一幅幅的西洋景。现在写出窗外所见,大概是近似北平天桥之大金 牙的拉大片吧?“白屋”是一座刷了白颜色油漆的房屋,既没有白茅覆盖,也没有外露木材,像是韩诗外传里所谓的“穷 巷白屋”。拉开窗帘,首先看见的是一块好大好大的天。天为盖,地为

7、舆,谁没看见过天?但以前住在人烟 稠密天下第一的都市里,我看见的天仅是小小的一块。“白屋”东边隔街是一个小学操场,绿草如茵,偶然 有些孩子在那里蹦蹦跳跳;北边是一大块空地,长满了荒草,前些天还绽出一片星星点点的黄花,这些天都 枯黄了,枯草里有几株参天的大树,有枞有枫,都直挺挺的稳稳的矗立着;南边隔街有两家邻居;西边也有 一家。有一天午后,小雨方住,蓦然看见天空一道彩虹,是一百八十度完完整整的清清楚楚的一条彩带,所 谓虹饮江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虹销雨霁的景致,不知看过多少次,却没看过这样规模壮阔的虹。路上的汽车往来如梭,而行人绝少。清晨有两个头发颁白的老者绕着操场跑步,跑得气咻咻的,不跑 完几

8、个圈不止,其中有一个还有一条大黑狗作伴。黑狗除了运动健身之外,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一根电线杆 子而不留下一点记号,更不会不选一块芳草鲜美的地方施上一点肥料。天气晴和的时候常有十八九岁的大 姑娘穿着斜纹布蓝工裤,光着脚在路边走,白皙的两只脚光光溜溜的。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曾经说起:“传 有久米仙人者,因逃情,入山苦修成道。一日腾云游经某地,见一浣纱女,足胫甚白,目眩神驰,凡念顿 生,飘忽之间已自云头跌下。”我不会从窗头跌下,因为我没有目眩神驰。我只是想:裸足走路也算是年 轻一代之反传统反文明的表现之一,以后恐怕还许有人要手脚着地爬着走,或索兴倒竖蜻蜓用两只手走路, 岂不更为彻底更为前进?至于长头发大胡

9、子的男子现在已经到处皆是,甚至我们中国人也有沾染这种习气 的,习俗移人,一至于此!星期四早晨清除垃圾,也算是一景。垃圾车上一共两个人,一律是彪形黑大汉,一个人搬铁桶往车里 掼,另一个司机也不闲着,车一停他也下来帮着搬,而且两个人都用跑步,一点也不从容。垃圾掼进车里, 机关开动,立即压绞成为碎碴。公共汽车的一个招呼站就在我的窗外。许多乘客是老年人。也有按时上班的年轻人搭乘,有一位工人 模样的候车人,经常准时在我窗下出现,从容打开食盒,取出热水瓶,喝一杯咖啡,然后登车而去。我没有看见过一只过街鼠,更没看见过老鼠肝脑涂地地陈尸街心。狸猫多得很,肥头胖脑的,毛也泽 润。我几乎每天看见黑猫白猫在北边荒草

10、地里时而追逐,时而亲昵,时而打滚。最有趣的是松鼠,弓着身 子一窜一窜地到处乱跑,一听到车响,仓卒的爬上枞枝。窗下放着一盘鸟食,黍米之类,麻雀群来果腹, 红襟鸟则望望然去之,他茹荤,他要吃死的蛞蝓活的蚯蚓。窗外所见的约略如是。王粲登楼,一则曰:“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再则曰:“昔尼 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临楮凄怆,吾怀吾土。材料二:表 1:老年人口占比调查和预测(有删节) 注:拉大片:又名拉洋片,清末由河北传入北京。初起的形式是以布做墙围成直径约两丈的场地,有画挂于人前,上绘各 地山水兼人物,一张画成一卷,观众看完一张

11、后,演员用绳索放下另一张。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因关中骚乱,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曾作登楼赋以抒乡思。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看窗外之景时,联想到“拉大片”,联想到韩诗外传里的“穷巷白屋”,表现出浓厚的乡土之思和深沉的文化归属感。B本文描写窗外景致时,观察细致,颇多细节,表现了作者对异国生活文化的肯定和向往,也为文末 点明主旨作了很好的铺垫。C文章末尾将同出自王粲登楼赋中的两段文字分开引用,貌似繁琐,实则别有深意。从自己写到 历史上的人,进一步丰富了文章的主旨。D本文在语言上较多的运用了文言词

12、汇,充满了典雅之美;在句式上注重整句的运用,更具整齐之美; 这反映了作者对散文艺术美感的追求。5分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5 分)6“窗”这一意象在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情感表达上都颇具匠心。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回顾我国生育政策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到 1950 年代中期,出现了一个战后婴儿潮,国家鼓励通过生育 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到 1960 年代,我国出现极度贫困,这固然有自然灾害的原因,但也说明人口与生 产力的矛盾已经出现并日益严重。所以,1970 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实

13、施以人口控制为导向的人口政策。到 了 1990 年代后,妇女的生育水平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所谓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是指平均每位妇女生 育 2.1 个子女。这样,下一代人口能够更替上一代人口数。当平均每位妇女生育子女数小于这个水平,人 口再生产总体上呈现内在萎缩状态。目前,我国妇女生育水平仍旧在下降。贝克尔为生育和家庭行为的经济分析提出了历程碑式的分析框架。他认为人类的生育是把孩子作为耐 用品进行投资的一项行为选择,生育孩子的成本和收益是人们选择生育孩子与否的主要考虑因素。(摘编自任远后人口转变)(转自郭志刚中国低生率进程的主要特征)注:表中实线:国家人口计生委计划财务司 2002 年假定总和

14、生育率水平为 1.8 对老年人口比例作出的预测。这一预测 已被证明是科学正确的。虚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对老年人口比例的调查。 衡量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发展中国家往往以 60 岁为老年的起点认为 60 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 10即为老龄社会。孩次12+合计2015 年 1%人口抽样调查0.5560.4160.0751.0472010 年六普0.7280.3810.0791.1882005 年 1%人口抽样调查0.8910.3840.0631.338表 2:全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3材料三:生育率下降和人口增长放缓往往被认为缓解了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的压力。生育率的下降首先减小了 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

15、的比重,并带来社会抚养比的下降和人口红利。但长期人口低生育率以后,劳动力数 量和比重开始转而下降,则很有可能在不久的未来出现社会劳动力不足的局面。老年人人口比重则不断提 高,整个社会的抚养压力不断提高,到 2020 年我国的人口抚养水平将会达到 50的高水平,进一步加剧 劳动力数量相对不足对于经济增长的压力。(摘编自任远后人口转变)材料四:2015 年 10 月,中国决定结束长期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实行单独二孩,并从 2016 年 1 月 1 日 开始正式实施二孩政策。从 2003 年到 2013 年间,中国出生人口始终在 1600 万上下波动。2016 年,根据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推算,中国出生人口超过了 1786 万,生育水平提高到 1.7 以上。(摘编自人民网)7下面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口老龄化是长期低生育率的产物。若生育率保持稳定,老龄人口占比将同步实现稳定。 B根据表 1 两条曲线,可以判断,从 2002 年到 2008 年,我国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