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18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51807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十堰市2018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8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8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8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8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十堰市2018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十堰市2018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堰市2018年高三年级元月调研考试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寓哲于画,自古而然。高士明在山水的危机-文中将山水提高到世界观的高度,应引起艺术界的思考。宗炳“澄怀观道”“含道映物”,董其昌“以禅喻画”,都在试图以山水画这一艺术载体表达一己之情感,社会之文明,自然之运化。“道”就是自然界的总规律,山水画触及这里,自然就离不开哲学了。山水画要适应时代发展并与古人拉开距离,这就是一个突破口。 艺术与哲学的巧妙结合,可使山水画折射出崇高精神之奥义,最大限度地包含反映人类智慧所能认知的深刻哲理,使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审美范畴

2、获得拓展,比一般的惯常思维的山水图式具有更深、更高的文化意义。当然这不是轻而易举的,结合得不好,会使绘画流于对哲学意念的简单的标签式诠释,从而伤害到绘画本体的审美价值。要通过视觉形象来联系哲学思维,传导一定的精神特质,不是强加给观众一堆不知所云的干巴巴的哲学概念。艺术性与精神性的关系,必然是最大限度地相反相成,二者互相矛盾又互相包容,这是达成视觉与精神圆融关系的关键。 相反相成的概念,是指事物双方是可以互化互生的,在矛盾双方运动到极端状态,互相互生的关系才会发生,艺术上的大美才会出现。比如著名画家黄宾虹画山水画“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就是典型例子。古人说“执其两端而用中”,矛盾的一方不是尽想着消

3、灭对方。为什么讲和谐社会?要让对方存在,要化相反之力为促进之力。艺术的相反之力,是促进艺术之力,艺术的高层次和谐是靠相反的两极艺术和精神,在激烈的矛盾运动中达成的一种平衡状态。 艺术与哲学合观的艺术实践从“问天、问史、问我”入手。问天,问天地造化,问宇宙玄机,探究了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了解山川、宇宙的发展状态和变化规律。问史,问古问今,问人文世事,更迭变迁、继承发展。问我,即清浊排污,澄怀静虑,以利明志。这种内省的自我观照是为了把握一己之个性,明了自己的性格、精神、情绪等艺术特质,从而在艺术实践中顺应之、强化之、发扬之。问,是思考的过程,学习前人要问,但问不仅于此,还可以是疑问、质问,乃至否

4、定。所以,学问反问疑问,是进行形而上思维的一般过程,从恭问老师前人是怎么做的,到以自己的眼光反问为什么这么做,到对一切事物的疑问,有肯定,有否定,哲学思维的形成和个人独立思考的价值就体现其中。 将艺术思想落实到艺术实践中,这个过程非常苦。我常说自己“又笨又慢”“蜗行有痕”“十年一剑”,就是强调再高明的理念都得靠艰苦的实践去落实。 (摘编自贾又福艺术与哲学合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士明在山水的危机一文里提出了值得艺术界思考的观点,他首次指出,山水不是单 纯的山水,山水中蕴含着哲理。 B今天我们画家画的山水画如果不突破哲学,是难以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的,也难以超

5、越 古人山水画的艺术水平。 C将艺术和哲学结合的山水画,折射出崇高的精神意义,比一般的惯常思维的山水图式具 有更深、更高的文化意义。 D艺术与哲学的结合,不是把一些不知在说什么的抽象的哲学概念强加给观众,而是通过 视觉形象来传导一定的精神特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宗炳“澄怀观道”“含道映物”、董其吕“以禅喻画”的绘画特点,是为了论证古人 用山水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观点。 B文本引用句子“执其两端而用中”,是为了说明不要因艺术性而否定精神性,也不要因精 神性而不讲艺术性,而要把握好两者的分寸。 C本文开头阐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接着从艺术与哲学的结合、相

6、反相成两个方面进行论 证,然后阐述艺术与哲学结合的艺术实践问题。 D本文最后用自己在艺术实践中“十年一剑”等例子作为论据,论证将艺术思想落实到艺 术实践中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宾虹的具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风格的山水画,表现出艺术上的大美,体现了艺术 性与精神性相反相成、可以互化互生的辩证关系。 B如果山水画的艺术性与精神性达到了高层次的和谐,那么此时其艺术性和精神性是处 在激烈矛盾运动中达成的一种平衡状态。 C-个艺术家从“问天、问史、问我”人手,进行自我内省,把握自己的个性,明确白己的艺 术特质,可以在艺术实践中顺应、强化、发扬

7、这种艺术特质。 D-个人的哲学思维是在“学问反问疑问”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个人独立思考的 价值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质疑、否定而体现出来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蓝袍先生陈忠实 我依稀记得,爷爷死后,父亲脱下了蓝色长袍,换上了一件藏青色布袍,一来表示给爷爷的亡灵守志守节,二来标志着他已过而立之年,该脱下青年时期的蓝色长袍了。爷爷死后,父亲似乎一下子变成了另一个人,那眉骨愈加隆起,像横亘在眼睛上方的一道高崖,眼神也散净了灵光宝气,纯粹变成了一副冷峻威严的神色,在学堂里,他不苟言笑,在那张四方抽屉桌前,正襟危坐,腰部挺直从早到晚,也不见疲倦,咳嗽一声,

8、足以使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吓一大跳,来去学堂的路上,走过半截村巷,抬头挺胸,目不斜视,从不主动与任何人打招呼。别人和他搭话问候时,他只点一下头,脚不停步,就走过去了。 在我18岁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了那座黑皮太师椅上。 过罢正月十五,私塾又开学了。我穿上蓝布长袍,第一次去坐馆,心里怎么也稳实不下来。父亲一般先读书,后晌才写字,我也应该这样做。我在父亲用过的石砚台上滴上水,三只指头捏着墨锭,缓缓地研磨。 我刚写下两字,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蓝袍先生” 我的脑子里轰然一声爆响,耳朵里传来学堂里恣意放肆的哄笑的声浪。我转过头,看见一张傻乎乎愣笑着的脸,这是村子里一个半傻的大孩子。这个傻瓜蛋儿,打破

9、他的脑袋,也不会给我起下这样一个雅号的,我立即追问:“谁叫你这么称呼我?” 教室里的笑声戛然而止,静默中潜伏着许多期待。 “他他不叫我说他的名字。”傻子说。 “你说他是谁?”我冷眼追问。 “我不敢说他打我!”傻瓜怕了。 “我先打你,看你说不说!”我说。 我从桌上摸过板子,那块被父亲的手攥得把柄溜光的柳木板子,攥到我的手里了,心里微微忐忑了一下,我就毫不退让地说:“伸出手来!” 我从他的背后拉过他的左手,抽了一板子,傻子当下就弯下腰去,用右手护住左手嚎啕起来:“马娃子,你教我把人家叫蓝袍先生,让我挨打呜呜呜呜呜” 我立即站起来,一下子瞅住杨马娃,命令:“杨马娃,到前头来!” 杨马娃虎不失威,晃一

10、下脑袋,走到前头来了。 “是你教唆他的吗?”我斥问。 “不是。”他平静地回答,早有准备。 “就是你!”傻子瞪着眼,“你说” “谁能作证呢?”杨马娃不慌不急。 “”傻子急迫地瞪着眼。 “不要作证的人!”我早已不能忍耐这种恶作剧还在继续往下演,“伸出手” 杨马娃伸出手来。他的眼里滑过一缕无可奈何的神色,漫不经心地瞅着对面的墙壁。 我抽一下板子,那只手往下闪了一下,又自动闪上来,没有躲避,也听不到挨打者的呻唤。我又抽下一板子,那只手依然照直伸着教室里很静,听不到一丝声响。我记得父亲打板子的时候就是这样,从来不看被打者的脸,更不听他们的呻吟和求饶,只是打够要打的数字。我抽下五板子了 傻子突然跪倒在地,

11、抱住我的板子,哭喊说:“先先先先生!马娃叫我叫你蓝袍先生,我说你要打手的,他说不会,你和俺俩都是在一块念书的,不会打手的。他就叫我跟你耍玩,叫蓝袍先生我往后再不” 我似乎觉得胳膊有点沉,抬不起来了,再一想,如果马娃一直不开口,我能一直打下去吗?倒是借傻瓜求情的机会,正好下台,不失威风也不失体面。傻瓜先爬起来,深深地鞠了一躬,跑下去了,杨马娃则不慌不忙,文质彬彬地鞠了躬,慢慢走回到座位上去了。 杨马娃退学了。对杨马娃的退学,我也不觉得遗憾。杨马娃早该退学去做庄稼或当相公去了,只是生得矮小,父母疼其体力不支,就叫他在学堂多混几年迟早是要走的。 两月过去了,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秩序正常。我从村中走过去

12、时,可以踏出缓急有致的脚步了,再不紧张了。我在教桌前端直坐一晌,看书或授课,不再觉得腰酸腿困了。人说,我活脱就是二十年前我爸的原样儿!连脾气也跟我爸一模一样了。 (选自蓝袍先生,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描写“我”用板子抽打杨马娃时,运用了环境描写等描写手法,“教室里很静,听不到 一丝声响”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B小说对“我”的父亲着墨不多,却刻画出父亲的鲜明性格,如写父亲走路时不与人搭话, 反映出父亲胆小怕事的特点。 C小说中的父亲有着重要作用,上承爷爷的私塾教育,下启“我”的私塾教育,父亲对“我”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小说围绕“我

13、”与杨马娃的矛盾展开,“我”顶替父亲成为一名私塾先生,第一天就受到了 冲击挑战,最终“我”战胜了杨马娃。5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5分) (1)那眉骨愈加隆起,像横亘在眼睛上方的一道高崖。(3分) (2)他的眼里滑过一缕无可奈何的神色,漫不经心地瞅着对面的墙壁。(2分)6小说的标题“蓝袍先生”,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年来,无人机开始在民用市场起步,其中农林植保和电力能源巡检这两个领域表现出对无人机较为迫切的需求趋势,且具备较为可观的市场规模前景,而考虑到无人机现阶段的

14、技术已可满足需求,故预计供需的契合度较高。在其他相对小众的民用领域方面,无人机凭借其优势,预计也将在消防救灾、公安系统、国土测绘、气象环保监测、包裹派送等方面一展身手。材料二: 材料三:在无人机“黑飞”愈发猖獗的今天,及时出台法律和强有力的措施,确保航空安全刻不容缓。要有效禁止“黑飞”,就必须通过法律明确划定界限,怎样使用无人机才算合理合法地“白飞”?许多购买无人机的朋友,可能既不清楚如何申请证照,又不太明白哪些地方是禁区,对于“黑飞”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也缺乏认识。一些无人机使用者只是觉得机场周边空旷,因此到机场附近放飞无人机。自己觉得无人机距离机场尚有距离,却不知不觉进入了航道,给航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法律需要明确划定边界,证照谁来管理,哪些地方可以放心使用无人机。 绑住无人机任性的翅膀,离不开技术创新。例如,技术手段已经证明“电子围栏”可以有效避免无人机越界。又例如,一些企业对于售出的每一架无人机都能在云端实时监控。假若企业和监管部门在技术层面肯于投入,无人机越界“黑飞”的现象就会得到整治。 杜绝无人机“黑飞”,要采取疏堵结合的措施,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无人机购买者和使用者的安全和法律意识。有人建议,要采用发达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