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8届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51724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8届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2018届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2018届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2018届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2018届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8届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8届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承智班)3次月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表现不同的交际情境,其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某外地游客在武汉老字号“蔡林记”品尝了正宗的武汉热干面,赞不绝口。店主说:“欢迎以后常来啊!”该游客说:“一定一定!下次来武汉,一定还光临贵店。”B. 高考在即,学校领导为了让同学们减轻心理压力,以更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写道:“逆境捶打造强者,烈火焚烧试真金。”C. 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D. 某医生医术高明,治好不少患者

2、多年的顽疾,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对该医生十分感激。其中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表示感谢,上写道:“杏林高手,医者仁心。”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剑南风景区的万竿碧竹,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那壮观的景色令他久久不能_。勘探队员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_不定,为祖国的勘探事业默默地奉献着。这本专著,从声律和风骨两个角度,深入研究了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_的轨迹。A. 释怀 形迹 嬗变 B. 释怀 行迹 蜕变C. 忘怀 形迹 蜕变 D. 忘怀 行迹 嬗变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听了大家的发言,他一时间莫衷一是,不知采纳谁的建议好。有的人觉得很难适应退休后的生活,但他表

3、现得安之若素。是你们给我新的生命,我对你们的感激之情罄竹难书。这篇作文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在结构安排上尚能差强人意。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子,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这其实是避重就轻,图省力气的一种写法,不足为训。A. B. C. D.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 。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离骚抒写理想 抒写先民的喜怒哀乐 富于写实精神抒写爱国激情 诗经广泛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 富于浪漫气息A. B. C. D.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小王同学向心理学家张教授请教:“抱歉

4、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B. 九寨沟地震以后,学校倡议同学们向灾区捐款捐物,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C. 学生会调查研究后提出了改进学校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并责成领导尽快落实。D. 我收到昔日好友的来信,他在信中问候说:“家严身体安康吗?”二、现代文阅读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寺庙余秋雨还记得吗,离尼姑庵一箭之遥的西北边,是吴山庙。同是晨钟暮鼓,却一衰一荣,一静一动,一冷一热,对比明显。尼姑庵废弃时,风光全都到了吴山庙。等到尼姑庵变成了小学校,一切又都变了。衰的,静的,冷的,是吴山庙;荣的,动的,热的,是学校。牌坊般的校门下,在一半嫩黄、一半浅紫的花丛

5、边,今天轮值的何老师笑眯眯地站着。她在检查每个孩子的衣着,叫他们把纽扣扣起来,把裤腿放下来,把鞋子穿上,再进教室。课的铃声响了,很巧,吴山庙那边也敲起了钟,还传来了清脆的木鱼声。紧接着,是吴山庙的醒禅和尚领着诵经,老太太们跟着一起诵。虽然听不清语句,但那音调,能把四周的田野稳稳罩住。何老师已经在上课,今天的课目是“常识地球”。听到了诵经声,何老师皱了皱眉,便走下讲台,来到教室的西窗前,伸手把那扇新装的玻璃窗关上了。女老师们都从不同的他乡来,但都有共同的立场,那就不喜欢传统。庙里的和尚和学校里的女教师,一直回避着互不见面。有一次,两个和尚在路边看到一头羊被石头一绊,差点跌到河里。他们惜生护生,立

6、即牵起羊颈上的绳子,拴在路旁的一棵小树上。当时,大路旁已种下两排小树,伸向远方。两位和尚笑眯眯地正待走开,从校门里急急地奔出何老师,气喘吁吁地解开拴在树上的绳子,对男孩子们说:“羊要把小树挣断的,快把羊送还给主人!”两位和尚在几步之外,呆呆呆站着。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惜生护生,好像并不包括植物,而老师的心中,却藏着一个绿色的天地。不久,何老师教学生唱了一首歌。学生放学后就到了庙里,想开一个不小的玩笑,用歌声与正在念经的和尚们比赛。学生们唱的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阳山外山学生们唱完,听到木鱼边上传出一个声音:“等一等!”随着声音站起来的,是醒禅和尚。他问: “你们刚才

7、唱的是什么?”孩子们以为要受训诫了,嗫嚅地背诵了一遍歌词。醒禅和尚走到桌边举笔展纸,让孩子们一句句再念一遍,他跟着写。写完,他自个儿咿唔了一阵,点头说:“写得好,是你们老师写的?”第二天上学时转告何老师,和尚称赞她的歌写得好。何老师一听就笑了,说:“我怎么写得出来?那是李叔同写的。人家可是有名的音乐家。”几天之后,孩子们又来到庙里,醒禅和尚知道了写歌人的名字,便用毛笔写下了那三个字:李叔同。写完,醒禅和尚嘀咕了一句:“这倒是与五磊寺的弘一法师重名。”他仰头想了一会又笑了,“法师持戒森严,对于这种歌舞娱乐,他一听就会掉头离去。”何老师听了孩子们的转述立即从椅子上站起身来,说:“咳,李叔同就是弘一

8、法师!怎么,他到了五磊寺?”趁暑假,何老师约着其他两位女教师,由村里一位大婶陪着,来到了五磊寺,只想拜见弘一法师。但是,法师已经持杖远行。回来的路上,三位老师越想越惊奇,越说越热闹。“果然是他!我们的学生唱着他的歌去与和尚比赛,没想到他自己做了和尚!”“那么精通现代的文化教育,怎么回过头去投向了佛教?”“这是倒退,还是提升?”“肯定是提升,只是我们还太浅薄,悟不了。”毕业时,路边的小树确实已经长大,但是还说不上林荫道。有四个学生要到县城考中学,到小学里来向老师们告别。今天一早,几位祖母已经领着他们到庙里拜佛,和尚还为他们的远行诵了三通经。“读了中学,我们一定会回来。”学生向老师保证。“不要这样

9、保证。”何老师阻止,她笑着扬了扬手,说,“你看这村,这乡,原来土匪横行,幸亏有一批批外来人。和尚是外来的,尼姑是外来的,弘一法师是外来的,我们也是外来的。我教过你们孔子的话,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不要太黏着乡土。只有来来去去,自己活了,地方也活了。”正说着,吴山庙的钟声又响起了,和尚们诵经声也响起了,悠扬而婉转,低沉又绵长。何老师听了一笑,说:“好了,佛在说,动身吧。”(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只有来来去去,自己活了,地方也活了。”表现了何老师超越中国传统的安土重迁观念的情怀,体现了现代知识分子以四海为家的广阔胸襟。B小说的标题为“寺庙”,因为文本的主人公

10、是寺庙里的和尚。C弘一法师曾积极出世,后又隐遁入空门,反映出自古中国文人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D小说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了何老师这一个性鲜明、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E两个和尚只知道救助小羊,而何老师还懂得保护小树,这体现出和尚们的思想境界没有老师的高。(2)文章开头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何老师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余秋雨在另一篇文章庙宇中写道:法师出家,是新文化在中国的尴尬,他逃避着现代,而现代却莽莽撞撞地闯到了庙门前。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文本主体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想起苏州胡

11、跃先 想起苏州就想起江南的烟雨红颜,江南的杏花春雨,江南的小花伞。苏州的婉约细腻大抵就在那一城一水,一花一叶了,是的,苏州的城是梦幻迷离的,天下园林在江南,江南园林在苏州,可见她的风姿绰约。拙政园的大气,留园的小巧玲珑都好似一幅幅醉人的写意画,那画上有桃红柳绿,有燕子来时月满西楼,也有吴山点点愁。那一扇扇古老的门楼里都是一个个散发着幽香的故事,那故事里有动人的歌谣和图画。想起苏州就想起唐伯虎,想起唐伯虎就想起他的桃花庵,想起桃花庵就想起他的桃花庵歌和落花诗。在月夜孤凄的夜晚,在红消香断的白天,吴门四才子和吴中四杰的唐伯虎踏歌而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12、”这是唐伯虎的潇洒。 “别人笑我忒风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唐伯虎又是痴迷的“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再看他的落花诗,我们就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这是不是与曹雪芹的葬花吟有些相似呢?是的,简直与林黛玉一个口吻,一样的哀怜。再看林黛玉也是出生在苏州,也许就是拙政园或留园的大家闺秀,10岁以前她就在那里吟诗绘画做女红。那青砖黛瓦,绿树红墙,还有那一溪的桃花,成就了她一生的聪明,也注定了她的冰肌玉骨。她

13、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女子,可惜寿年不终,早早地夭折了,带走的是红楼的遗恨,带不走的是苏州的雨,苏州的风,苏州的春花秋月,苏州的小桥流水。我们在记住黛玉的同时,也记住了苏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是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难道不认为林黛玉的冰雪聪明和她的兰香蕙质不就是这座城市的代名词吗?黛玉姑娘手中的那把小花伞又传过了百年,那三月的雨仍是那样多情和柔软。我是二十年前去的,在苏州我看到了最美的风景,最美的女人。就在虎丘山下,我邂逅了秋香,她和唐伯虎款款而来,他们在雨中相遇,共用一把小花伞,深情一顾,情动千年。他们习字作诗,绘画绣花,不染尘埃,不求闻达,心无旁鹜,只在山林。虽然在我是梦的幻影,然而,

14、我思故我在。我见到的游人,以及那一个个红男绿女难道不是秋香和唐伯虎吗?你看他们多么相爱,多么风流袅娜。苏州既是柔软的也是锋利的。两千多年前兵学大师孙武在这里操练兵马,威震三军。吴王的美人不听招呼,他挥刀砍下他们的头颅,从而一呼百应,苏州从此寒光无比。天幕血红,孙武带领吴国的军队南征北战,攻齐攻楚攻越,一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而成就了千秋兵学宝典孙子兵法。但是后来孙武还是归入五湖明月,和他的爱人一起在夕阳牧歌中静静地长眠。所以世界上的东西绚丽总是暂时的,唯有平淡才是永恒的。天心月满,人有几何?如今已是六月,雨水渐多,江南的雨更是下个不停,想必苏州的雨也分外撩人,那拙政园的荷塘,那枫桥

15、的绿水,以及那满街满巷的俏丽女子和他们手中的小花伞都牵动着我的情思。(有删改)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散文开头概写苏州城的梦幻迷离,风姿绰约,并以拙政园和留园的特点引出散发着幽香的故事,以及那故事里的动人歌谣和图画。B. 我们看到唐伯虎既是潇酒的也是哀怜的两面,我们可以肯定人性都有两面性;苏州城也具有两面性,如拙政园大气,留园小巧玲珑。C. 散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文中所写之景、之人,不在眼前的,乃是回忆,此为虚;如今已是六月,雨水渐多,江南的雨更是下个不停,写现在,此为实。D. “归入五湖明月,和他的爱人一起在夕阳牧歌中静静地长眠”一句意味深长,“静静”是“平淡之意,“长眠”是“永恒”之意,“五湖明月”既寓意平淡,又寓意永恒。8这篇散文以“想起苏州”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9文中“苏州既是柔软的也是锋利的”单独成段有什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