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49104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 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1至8页,第卷(表达题)9至10页,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绿林与侠为同源所出,

2、这个“源”就是战国时期以墨家为代表的武士集团。“士”是先秦时期一个极为活跃的社会群体。在春秋以前,知识为贵族垄断,“士”主要指那些从平民中分化出来的以作战为主、以耕田为辅的社会阶层。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学在官府的局面解体,使部分平民有了接受文化知识的可能。于是“士”出现了分化,一部分士人从习武转向习文,如孔子,这就是早期的“儒士”。另一些没有分化出去的武士仍然保持尚武传统和强悍性格,并不断汲取民间文化营养向前发展,这便是“侠士”的萌芽。从此以后,“儒”与“侠”便成为代表两种不同人格内涵的文化模式角逐在历史舞台上。双方都不满于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很不一样。儒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

3、全力恢复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秩序和礼乐文化;墨家的目标则很模糊,他们提出的“兼爱”和“非攻”实际上只是一个具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国,于是他们便以行侠的方式去破坏现存秩序。在先秦时期,墨家与儒家的地位是平分秋色的,人们每以儒墨并称。但这两种学说在秦亡以后便处于截然不同的境地:儒被独尊为正统文化的代表,墨则被排挤而成为民间文化精神的根源。儒家的正统地位决定了它不仅为士人言行的准则,而且它的理论学说本身也被后人完善和补充着;墨家在被取缔后,其理论学说便基本湮灭,主要以精神渗透与积淀的形式对后代的绿林侠客产生观念和行为上的影响。战国时期的武士有人身的自由权,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阶层。他们以“舍生取义”的态度看

4、待个人生命与重名好义的关系,随时准备为能证明其“义”的一切惊天动地的事业而献身,他们所追求的是存在于现实世界又具有超现实的高尚而纯洁的道德目标。这种精神是包括绿林好汉在内的后代侠士的重要内驱力之一。秦统一以后,中国成为专制的一统帝国,它已经不允许那种独立于社会之外的社会阶层的存在。所以,从这时开始,侠士便出现了分化:一是投向贵族,一是转向平民。随着分化的深入,侠的贵族化使它日益成为贵族生活方式的点缀,因而日益萎缩;而侠的平民化,特别是它与绿林的合流,使其找到了一种生存的土壤,因而愈加发展起来。如果说汉唐间武侠贵族化的倾向要稍大于平民化倾向,那么到了宋代,武侠之风在上层社会几乎已经没有市场,而被

5、挤向了民间,挤向了山林。这是因为,以兵变形式夺取最高权力的宋代统治者,鉴于五代十国频繁政变的教训,实行了崇文抑武的政策。再加上北宋中期以后的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使不少人铤而走险,亡命江湖。同时,城市经济的繁荣,造就了日益扩大的市民阶层,为绿林活动创造了社会基础;大量的江河湖泊和山脉森林则为义军和土匪提供了栖身和活动的场所。这些大大小小的林立山寨不仅蔓布四方,构成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网络,而且在各个网络中,绿林好汉的组织形态、各种仪式及绿林的观念意识等,也都将绿林文化推向了巅峰状态,并构成了中国正统文化外围的一个亚文化圈。宋代以后绿林豪杰仍不乏其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李自成。推翻明王朝的事实,已经证

6、明绿林事业的巨大能量。但入清以后,随着社会关系的各种变化,绿林活动又重新被统治者利用,各地设立的镖局和职业刺客的出现说明了这种情况。只是到了清代后期,随着国内各种矛盾的激化和外族的入侵,绿林活动才大有东山再起之势,出现了白莲教、太平军、义和拳等声势浩大的活动。它与镖师、刺客的活动并存或转化,表明了绿林活动在后期的复杂化。(节选自绿林文化的渊源与演变,有删改)1下列关于绿林文化演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时期“士”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成为儒士,另一部分则继续保持了尚武传统和强悍性格,成为“侠士”的萌芽。B战国时期武士奉行“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追求高尚而纯洁的道德目标,这一精神成为后代

7、绿林好汉的重要内驱力。C秦统一中国后,侠出现分化,侠的贵族化使其日益衰落,而平民化使其日益发展,这标志着绿林文化的正式形成。D清朝镖局与职业刺客的出现意味着绿林活动为统治者利用,它们和白莲教等活动的并存或转化,表明绿林活动复杂化。2下列对绿林文化在宋代民间得到发展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朝统治者采用崇文抑武的治国政策,武侠之风在上层社会几乎没有市场,绿林活动被迫纷纷转向民间。B不少平民亡命江湖壮大了绿林队伍,城市经济的繁荣扩大了市民阶层,为绿林活动发展创造了社会基础。C大量的江河湖泊和山脉森林,有利于义军和土匪的栖身和活动,客观上为绿林活动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D绿林活动蔓布四方

8、构成了社会的特殊网络,绿林文化蓬勃发展,构成了中国正统文化外围的亚文化圈。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时期政治秩序和礼乐文化遭到破坏,部分平民有了接受知识的机会,这为“士”的习文与习武的分化创造了条件。B儒与侠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地位有所不同,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人格内涵的文化模式,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秦朝的灭亡使儒墨两种学说的地位从大致相当走向截然不同,墨家理论基本湮灭,只能以精神渗透和积淀形式来发挥影响力。D虽然历朝历代绿林活动的发展情况各有不同,但绿林活动一直对社会有一定影响,绿林事业有时甚至可能使江山改朝换代。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

9、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沈希仪,字唐佐,贵县人。嗣世职为奉议卫指挥使。正德十二年,调征永安。以数百人捣陈村寨,马陷淖中,腾而上,连馘三酋,破其余众。嘉靖五年,总督姚镆将讨田州岑猛。用希仪计,间猛妇翁归顺土酋岑璋,使图猛,而分兵五哨进。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比明合战,则所遣军已立帜山巅,贼大败溃。猛走归顺,为璋所执,田州平。希仪功最,镆抑之,止受赉。改右江柳庆参将,驻柳州。柳在万山中,城外五里即贼巢,军民至无地可田,而官军素罢不任战。又贼耳目遍官府,闺闼动静无不知。希仪谓欲大破贼,非狼兵不可,请于制府。调那地狼兵二千来,戍兵稍振。乃

10、求得与瑶通贩易者数十人,持其罪而厚抚之,使诇贼。贼动静,希仪亦无不知。及驻军设伏,贼必至,遇伏辄奔。官军击之,无不如志。已,贼寇他所,官军又先至。远村僻聚,贼度官军所不逮者,往寇之,官军又未尝不在,贼惊以为神。希仪每于风雨晦冥夜,侦贼所止宿,分遣人赍铳潜伏舍旁。中夜铳举,贼大骇曰:“老沈来矣!”咸挈妻子匍匐上山。儿啼女号,或寒冻触厓石死,争怨悔作贼非计。希仪镇柳、庆久,渠魁宿猾捕诛殆尽。先后捣巢,斩馘积五千余级,未尝悉奏功,故多不叙。十九年,复谢病,柳人祀之山云祠。希仪镇柳、庆,每战必先登,身数被创,阴雨辄痛剧,故数谢病。二十六年,琼州五指山熟黎素畏法,供徭赋,知州邵浚虐取之。其酋那燕遂结崖州

11、、感恩、昌化诸黎为乱。希仪乃偕参将武鸾、俞大猷等直入五指山下,斩那燕及其党五千四百有奇。后倭寇海上,命督川、广兵赴剿。无功,为周如斗劾罢。赞曰:呜呼,明至中叶,曷尝无边材哉!如沈希仪之徒,出奇制胜,得士卒死力,虽古名将何以加焉?然功高赏薄,起蹶靡常。此无异故,其抗怀奋激,无以结欢在朝柄政重人,宜其粗龉不相入也!(选自明史卷二百十一列传第九十九,有删节)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B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C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

12、/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D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本义是生儿育女。古时,男子二十岁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结发及笄时取字。B州,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单位。州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路、府、省、道等,区域大小大致相同。C闺,旧时特指女子居住的内室。闼,建筑物内的小门。文中的“闺闼”指女眷所居内室的门户。D徭,指古代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赋,田赋。“轻徭薄赋”指“减轻徭役,降低赋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沈希仪颇有勇

13、力。陈村寨一战,希仪的战马陷在泥淖之中,他腾跃而起,连杀几个头领。B沈希仪智谋过人。姚镆征讨岑猛,用希仪离间计,夜出奇兵,最终大败岑猛,平定田州。C沈希仪战功显赫。在镇守柳庆二州期间,捣毁贼巢,先后斩杀不法之徒,就达到五千多。D沈希仪深得人心。希仪平定柳州厚抚有罪士卒,离开时,有柳人在山云洞为他设祀纪念。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远村僻聚,贼度官军所不逮者,往寇之,官军又未尝不在,贼惊以为神。(5分)译文:_(2)此无异故,其抗怀奋激,无以结欢在朝柄政重人,宜其龃龉不相入也!(5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9题。木兰花晏殊池塘水绿风微

14、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注重头:一首词上下阕节拍完全相同者称作“重头”。入破:乐曲中的繁声。8“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_9“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5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杜甫在登高中感慨漂泊离乡、年老多病的诗句是“_,_。”(2)杜牧阿房宫赋中“_,_”表达了对统治者若不汲取教训,必将重蹈覆辙的告诫。(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奉劝刘禅处理朝政须统一赏罚标准的句子是:“_,_。”

15、请从下面第三(11题)、第四(12题)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花瓷细腰鼓杨轻抒眉间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街还不直,微有弧线之前电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间坊一座三间平房围成的小四合院里。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春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飞扬。围墙是灰砖砌的,高过人头,爬满七里香。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有时候鲁老师也念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而深透,秋水一般。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