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古县等三县八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48852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8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古县等三县八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西省古县等三县八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西省古县等三县八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西省古县等三县八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西省古县等三县八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古县等三县八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古县等三县八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古县、高县、离石县八校山西省古县、高县、离石县八校 20192019 届高三下学期届高三下学期 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第一次适应性考试 语文语文 第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隐逸文化 岳国文 (1)隐逸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尽管西方国家偶或有之,但没有中国这样的连续性、稳 固性和完整性。“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 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 文化的重要一翼, 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 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

2、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2)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 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孔子当 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 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 提倡“无道则隐”。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 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3)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 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

3、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 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 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 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 游”。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 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4)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 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

4、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 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 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 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 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 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 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衰落。 (5)纵观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隐逸思想有着浓厚的传统,而且涌现了许多关于隐逸思想的作 品,也涌现出了众多的隐士,以及假隐士。而隐逸思想的核心,就是逍遥林泉,走访名山大川, 走进自然,感受自由气息,远离政治事务

5、,结交鸿儒名士,陶冶心情,旷达任性,摆脱世间万事 万物的困扰和束缚,使自己的心身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应当说,没有士人就没有中国的古代社 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 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 文化,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华了人 格,丰富了社会价值。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强劲的张力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 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力。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的隐逸传统应当与民族的

6、文明史差不多同源,隐士人数相当多,著名的隐士也不少,其 中巢父、许由这两位大隐士就是中国最早的隐士。 B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所以因归隐田园而成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影 响很大,千百年来一直令后人追思敬仰。 C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 由此发展来的,因此,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D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是庄子,原因有两个,一是庄子本身就是大隐士,二是他全面系统地提 出了中国隐逸理论中追求纯粹的自我存在的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隐身的含义就是使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能干扰内心,并进一步卸

7、除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 在天地间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B隐士是士阶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不只指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从隐逸文化的角度 看,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 C隐心的含义是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了喜怒哀乐,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什么 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D隐士人格有强劲的辐射力,隐逸文化有强劲的张力,这两种力量会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 壤变得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来作为他隐居 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8、这其实是孔子构建了一套积极入世者的处世策略。 B传统隐逸文化以儒道文化的融合互补为基础,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潜隐的 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必要 的。 C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 形态, 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 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 D因为不同的时期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汉 代的朝隐注重现实功利,唐代的中隐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宋代的酒隐则更注重精神的超越。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

9、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邓继曾,字士鲁,资县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行人 。世宗即位之四月,以久雨,疏言:“明诏 虽颁,而废阁大半。大狱已定,而迟留尚多。拟旨间出于中人,奸谀渐幸于左右。礼有所不遵, 孝有所偏重。纳谏如流,施行则寡。是陛下修己亲贤之诚,渐不如始,故天降霪雨以示警戒。伏 愿出令必信,断狱不留,事惟咨于辅臣,宠勿启于近习,割恩以定礼,稽古以崇孝,则一念转移, 可以销天灾,答天戒矣。”未几,擢兵科给事中。疏陈杜渐保终四事:一、定君心之主宰,以杜 蛊惑之渐;二、均两宫 之孝养,以杜嫌隙之渐;三、一政令,以杜欺蔽之渐;四、清传奉,以杜 假托之渐。寻言兴

10、府从驾官不宜滥授。帝纳之。 嘉靖改元 ,帝欲尊所生为帝后。会掖庭火,廷臣多言咎在“大礼”。继曾亦言:“去年五月 日精门灾,今月二日长安榜廊灾,及今郊祀日,内廷小房又灾。天有五行,火实主礼。人有五事, 火实主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礼不兴。今岁未期而灾者三,废礼失言之郊也。”提督三 千营广宁伯刘佶久病,继曾论罢之。宣大、关陕、广西数有警,中原盗窃发。继曾陈战守方略及 储将练兵足食之计,多议行。 三年,帝渐疏大臣,政率内决。继曾抗章曰:“比来中旨,大戾王言。事不考经文不会理悦 邪说之谄媚则赐敕褒俞恶师保之抗言则渐将放黜臣目睹出涕口诵吞声。夫祖宗以来,凡有批答, 必付内阁拟进者,非止虑独见之或偏

11、,亦防矫伪者之假托也。正德之世,盖极弊矣,尚未有如今 日之可骇可叹者。左右群小,目不知书,身未经事,乘隙招权,弄笔取宠,故言出无稽,一至于 此。陛下不与大臣共政,而倚信群小,臣恐大器之不安也。”疏入,帝震怒,下诏狱掠治,谪金 坛县丞。给事中张逵、韩楷、郑一鹏,御史林有孚、马明衡、季本皆论救,不报。累迁至徽州知 府,卒。 帝初践阼,言路大开。进言者或过于切直,帝亦优容之。自刘最及继曾得罪后,厌薄言官 , 废黜相继,纳谏之风微矣。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五)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事不考经/文不会理/悦邪说之/谄媚则赐敕褒俞/恶师保之/抗言则渐将放黜/

12、臣目睹出涕/口 诵吞声 B. 事/不考经/文/不会理/悦邪说之谄媚则赐敕褒俞/恶师保之抗言则渐将放黜/臣目睹出涕/口 诵吞声 C. 事不考经/文不会理/悦邪说之谄媚则赐敕褒俞/恶师保之抗言则渐将放黜/臣目睹出涕/口诵 吞声 D. 事不考/经文不会/理悦邪/说之谄媚/则赐敕褒俞/恶师保之抗言则渐将放黜/臣目睹出涕/口 诵吞声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行人。代指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吏或者外交官,在此指的是前者 B两宫。在明时,先朝皇后与皇帝生母并尊为太后,所以两宫多指两位太后 C改元。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为元年,皇帝即位时必须要更换纪年的年号,同一皇帝

13、可以有 多个年号 D言官。由监官和谏官组成,合称为言官。前者是君主监察各级官员的耳目,后者是对君主的 过失直言规劝并使之改正的官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邓继曾拥有大智。新官上任时,邓继曾有条理的直陈防微杜渐保终四事,有效的通过法律的 形势防止官员腐化 B邓继曾直言敢谏。在面对法度失衡,小人当权的局面时,邓继曾上疏劝谏皇上,并且用天劫 的诏示来规劝皇上 C邓继曾眼光独到。面对宫中旁舍失火,邓继曾没有同大多廷官一样将责任归咎于“大礼”头 上,而是说这是废礼失言的效验 D世宗皇昏庸无道。虽然他多次采纳了大臣的意见,但大多并未真正推之施行,到最后甚至不

14、 亲近大臣,实行专裁,致使小人专政,国事衰微 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伏愿出令必信,断狱不留,事惟咨于辅臣,宠勿启于近习,割恩以定礼,稽古以崇孝 (2)正德之世,盖极弊矣,尚未有如今日之可骇可叹者。左右群小,目不知书,身未经事,乘 隙招权,弄笔取宠,故言出无稽,一至于此。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惜别 严仁 一曲危弦 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危弦:哀弦。捩柂(li du) :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8上片

15、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 分) 9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人物情感的?请结合词句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两句既流露出对 故友的怀念,又生发现出心中的恍然隔世之叹。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_,_。”两句,写出了诗人年少时 便不迎合世俗,热爱山水。 (3)高适在燕歌行中描写出自己尽忠死节报国并不是为了个人功勋利益的一联是: “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试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16、不 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小园中 奥地利里尔克 一个人有时会产生各种莫名其妙的想法就譬如说昨天吧。当时我又和露西夫人并排坐在 她家别墅前的小花园里。年轻的金发夫人沉默无言,一双目光深沉的大眼睛仰望着黄昏时锦缎般 绚丽的天空,手里把一块布鲁塞尔花边手绢当作扇子轻轻摇着。我闻到阵阵沁人肺腑的芳香,但 不知是来自她这摇动的手绢呢,还是来自那株丁香树?“这株美丽的丁香可真叫”我说 纯粹是无话找话。须知沉默是一条神秘的林间小道啊;在这条小道上,常会有种种见不得人的念 头窜来窜去的。所以万万沉默不得!这当儿,夫人闭上了眼睛,头往后靠着椅背,让夕照静静地 躺卧在她那线条细腻的眼皮上。她的鼻翼微微颤动,宛如一只在鲜嫩的玫瑰上吮吸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