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48782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龙泉中学高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 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拿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教授整年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他们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读过什么书?哈姆雷特根据哪些书写的?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2、,学者们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这些功夫属于“考据学”。教授只做这种功夫,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并不过问。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

3、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领略领略它的滋味。在考据学者们看来,考据就是文学批评,但是一般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的就是美,违背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

4、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

5、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的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摘编自朱光潜考据、批评与欣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于文学作品的欣赏,

6、一般人把阅读产生的快感、联想当作美感,学者们则认为考据和批评就是欣赏,二者都是误解。B. 学者们埋头旧书籍、资料来寻根究底,下一些考据学的功夫,获取相关历史知识,这些工作对于欣赏是有帮助的。C. 从欣赏层面来说,了解作品的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并没有进入作品本身,也不可能获得美感经验。D. 真正走进文艺的领域,则欣赏洛神赋,就弄清曹植和甄后的关系;欣赏饮酒诗,就考定原本中到底是不是 “悠然见南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苦心孤诣拉史实来附会;止步于考据,而不进行深入领略:这些说明考据家们不明白艺术是创造的。B. 衡量一切作品,全用心中预

7、存的几条纪律,把“我”和作品割裂开来,以纪律代替欣赏,这是被称作“法官式”文学批评的缘由。C. “法官”式的文学批评者秉承亚里士多德提出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的看法,因此认定莎士比亚剧作麦克白不是一部悲剧。D. 印象派的文学批评认为文学批评是艺术的、主体的,重视艺术直觉和个人的嗜好,物我合一,因而,更容易得到美感体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派别不同,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同:“法官”式的批评认为美丑有普遍的标准,印象派则认为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B. “批评的态度”对待文艺作品,总是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冷静而不杂情感,因而对作品的评价是客观的。C. 认为有文艺的嗜好

8、就可以谈文艺,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有的人又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这两种现象都是错误的。D. 内行和外行遇见同一个作品各有各的印象,欣赏和评价也不一致,但无论如何,文学批评都应该说出感受美丑的道理。二、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这几天,霍夫曼的心情就如同街道上空随风飘飞、不知方向的落叶一样纷乱复杂。 霍夫曼名义上是驻某国大使馆的武官,实际上是一名双重间谍,不仅为自己国家工作,也给敌国提供情报。当然,他也获得了他人无法想象的利益。为了方便自己的“工作”,他娶了一个驻在国的姑娘,这样才有借口每天回家。 这天早上,霍夫曼刚进使馆,大使就要他去办公室。 霍夫曼下意识地摸了

9、摸腰边的手枪。他看到二秘伯朗正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盯着他,顿时意识到失态了,连忙笑笑,问:“有什么事吗?”伯朗耸耸肩,说:“我怎么知道。” 大使眯着眼睛吸烟斗,慢悠悠地问霍夫曼:“我亲爱的上校武官,你知道吗,在我们中间出现了一个可恶的家伙,他享受着我国纳税人为他提供的金钱,却在为我们的敌人效劳!”说完,他用一双深邃的眼睛定定地看着霍夫曼。 霍夫曼站得笔直,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心里却在紧张地琢磨:看来我已经暴露了,怎么办?是鱼死网破,还是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问,霍夫曼听到一声“坐”。他一个激灵。大使离开座位,朝霍夫曼走来。霍夫曼暗暗捏紧了拳头 大使绕过霍夫曼,走到门边,将门轻轻关好,然后回过身,说:“

10、有个重要的任务要你去执行,秘密押解这只狼回祖国,而且不能让他有所察觉,就像平常回国述职一样。当然,一回到祖国,我们就会对他进行正义的审判,让这个该死的家伙受到应有的惩罚!” 霍夫曼这才轻轻地舒了一口气。他挺了挺腰,问:“大使先生,能告诉我这个家伙是谁吗?”大使说:“我们的二等秘书伯朗。” “他?”霍夫曼做梦也没想到伯朗竟然也是双重间谍。他看到大使正用一种说不出的目光看着自己,突然浑身一颤,心中恨恨地骂道:“你这只老狐狸,我差点上了你的当。你这是用特殊的方法考验我呢。混蛋!” 大使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两张机票,扬了扬,说:“喏,今天下午的。要记住,千万不能让伯朗有所发现,更不能让他溜掉。” 大使

11、拍拍霍夫曼的肩头。 下午,霍夫曼和伯朗按时登上了飞机。今天的任务到底是什么他还是摸不清。不过,看来自己暴露的可能性不大。退一步说,就算这伯朗是自己的战友,既然已经暴露,为了长远的利益,也只能让他做出牺牲来保全自己了。 霍夫曼看看伯朗,伯朗一路上嘴巴闭得紧紧的,什么也不说。 在法兰克福转机要等待三个小时。两人无所事事,就在候机大厅里到处转。突然,伯朗对霍夫曼说:“上校,你替我看会儿包,我去趟卫生问。”说罢,也不等霍夫曼答应,就匆匆向卫生间走去。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霍夫曼的大脑竟一片空白,好一会儿没有反应过来。难道他发觉了,准备脱身?想到这儿,霍夫曼不由冒出冷汗。霍夫曼一个箭步冲到卫生间里,没人。

12、他喊道:“伯朗先生!伯朗先生!”没人应声。霍夫曼真的慌了,他抬头看看天花板,有一块似乎有点松动,于是他一个打挺蹿上竖着的隔板,准备钻进天棚里。就这时,下面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霍夫曼上校,您在干什么呢?” 伯朗像变魔术般地又出现在霍夫曼的面前,以至于霍夫曼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他问:“你刚才”“噢,一个女士摔倒了,我帮了她一下。”伯朗若无其事地说,“你进来干什么,也解手?” “噢,是的。”霍夫曼忙跳了下来。 霍夫曼再不敢有一丝的大意了,19个小时的旅程他强打精神,不敢合眼。那伯朗好像也正在等机会,所以整个旅程中虽是哈欠连天,却一刻也不睡。终于到了,两辆高级轿车将他们分别接到了外交部和国防部。

13、 霍夫曼对国防部长一个敬礼,然后报告:“上校霍夫曼执行完毕祖国交给我的任务。” 部长点点头,然后冲门外一挥手,立时进来两个全副武装的军人,一下子将霍夫曼按倒在地上,给他戴上了手铐。 霍夫曼高声抗议:“部长先生,您误会了。我是奉命将伯朗押解回国的功臣!” 部长微笑着说:“不错,伯朗是你押回来的。但你不知道,伯朗的任务就是秘密押解你回国。我们早已调查清了,你一直在为德意轴心国效劳,将我们的大量情报出卖给敌国!为了避免引起你的疑心,我们才给了你一项假任务。谢谢你的全力配合。” 霍夫曼听罢,目瞪口呆。 虽然霍夫曼没有供出什么,但军事法庭还是判处了他死刑。当行刑车停下来后,霍夫曼看到刑场上还停有一辆行刑

14、车,一个人被推下车来。霍夫曼看到他,顿时惊讶得张大嘴巴,因为那人不是别人,正是伯朗。伯朗看到了霍夫曼,同样也露出惊讶的神情。 行刑官将二人推到一起,冷笑了一声,说:“互相认识一下吧,这位是012号霍夫曼,这位是009号伯朗。你们这对人民的败类。” 霍夫曼不由仰头长叹。蔚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3分)( ) A小说开篇对落叶的描写和结尾对天空的描写都对人物有烘托作用,前者烘托出人物烦乱不安的心理,后者烘托出人物惊讶恐惧的心理。 B小说擅长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写伯朗“异样的眼光”“嘴巴闭得紧紧的”“一刻也不睡”等细节就透露出人物的谨慎

15、警觉。 C当大使说出霍夫曼要押解的对象是伯朗时,霍夫曼看到了大使那“说不出的目光”,说明霍夫曼已经察觉大使在怀疑自己了。 D小说以二战时的西方战场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充满悬念的谍战故事,看起来是在写两个间谍,暗中却是在写正义力量的谋划,构思巧妙。 E小说在语言上不追求华丽辞藻,以近乎白描的手法来写情节;在人物描写上注重行为描写和心理描写,不使用修辞手法,文笔简洁明快。 5、小说在刻画霍夫曼的人物形象时,重点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4分) 6、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题目是“秘密押解”,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题目是“谍影重重”,你认为哪个更好一些?请结合文本分析?(5分)三、现代文阅读(三)(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世上从此无真人熊十力十六、七岁就开始了游学乡间的生活,邻县有一位举人进京会试,购回一些新书,他常去借阅,得以阅读维新派变法的论文与奏章,接受了维新思想。他知道世变日剧,产生了关怀国政时局的冲动。1901年,清廷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熊十力愤然参加武昌新军,组织了黄冈军学界讲习社,积极在新军中宣传革命。他一腔热血,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