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48780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语 文 试 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做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仅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要在极其有限的篇幅里统摄庞大问题的著述,往往最后只能止步于浅尝辄止。但这本中国艺术演讲录是个例外。这本集子汇集了近代赫赫有名的中国文物收藏家和鉴定家福开森于1918年在芝加哥艺术学院所作的六次关于中国艺术的演讲。文化的传承具有根植性和排他性,要了解异域的艺术文化,“

2、蜻蜓点水”并不难,难的是深入对方传统的内核。福开森做到了。福开森七十岁时,画家李育灵为其画像。画中的福开森虽有着洋人的容貌,但其衣着、身形、气韵已与中国文人并无二致,而整幅画的留白、款式也都是典型的中国范儿。这幅画像就像是福开森与中国艺术关系的隐喻。初翻这本演讲录的谋篇,并不深奥,依据的是大家在初识中国艺术时常会依附的支脉:“青铜器”“玉器”“石刻”“陶瓷”“书画”和“绘画”。但是平淡的不一定无奇。对于中国文化和艺术精神主脉的独立拿捏令福开森虽然依循着“骨感”的大而化之的框架,但他的论说却是“丰满”的他可以旁征博引许多历史故事,可以列举出被我们忽略的故宫博物院某一件藏品来作为例证。他就像是在用

3、自己的笔墨描摹一幅中国艺术地图。地图上每一个“标注点”,除了精准、切中肯綮,还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而“手绘”就成了这幅“地图”最耐人寻味之处。即使福开森选取的“标注点”并非全新,“标注方式”却常新鲜别致譬如,许多大家都曾论及的“中国画立足于记忆性复现和想象性重构,而不是对模型或模特作精确的摹写”的观点,福开森通过构想仿真图和宋人虎图的成画过程来试图还原中国文人作画的过程,生动可感又余味悠长。当然,“个性鲜明”的潜在弊端是“主观”以及因此可能导致的偏见,特别是对于具有天然且深厚西学背景的福开森而言。但是,西学背景不仅没有成为他研读中国艺术的屏障,反而令他越发领悟到深植于中国土壤的中国艺术本质所在

4、。西方艺术的种种标准和情状,作为一种“视觉经验”反而更显现出中西方艺术的“区别性特征”。所以,在这本著述里,福开森会质疑西方学者对于中国艺术的评判。但他并非只是偏向中国艺术和中国专家的阵营,深厚的中西方学术根基令他不会盲从和迷信任何一方的既有观点他只信赖自己的眼光。即使面对的是已经盖棺定论的观点,他还是要经由自己的独立思考延展伸发。这种在观点论争和考辨上的独立精神弥漫在整部著述中,令这本“入门读物”蕴藉丰厚。尽管福开森对中国艺术的理解已然深潜入其神髓,但在字里行间依然掩盖不住这本著述的“异域气质”。事实上,福开森也并无意于“掩盖”这也正是“手绘”地图的笔墨意之所在他用济慈的诗来注解中国山水画,

5、用斯宾塞和丁尼生的名言来体悟关全的山水杰作。这些灵光乍现的“宕开一笔”,让我们对于中国艺术在人类艺术史中的格局有了亲近而切实的感受。艺术的国界如此模糊,因为人类的心灵如此相近。 (改编自中国艺术的“手绘地图”)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许多在有限的篇幅里论及大问题而只能浅尝辄止的著述相比,中国艺术演讲录这本“入门读物”却已然深入了异域艺术文化的精髓。B福开森七十岁时的画像具体生动地展现了他与中国艺术关系:中国文化的精神、内蕴和气息已经潜移默化地浸透了他的内心。C从通常在初识中国艺术时都会依附的支脉结构角度看,中国艺术演讲录的六个演讲选题的谋篇是平淡无奇并不深奥的。D在

6、中国艺术演讲录这本著述里,福开森面对中西方学者关于中国艺术的评判、考辨上的论争,绝不会盲从和迷信任何一方的既有观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对于中国文化和艺术精神主脉的独立理解和把握,决定了中国艺术演讲录的大而化之的“骨感”框架和论说的“丰满”。B福开森鲜明的个性色彩通过中国艺术演讲录中新颖的“标注点”和别致的“标注方式”得以充分的体现。C构想和还原仿真图宋人虎图等古代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一种生动可感又余味悠长的艺术理解和评论方法。D在以深厚的中西方学术为根基同时又弥漫着独立精神的中国艺术演讲录中,福开森提供了论说中国艺术的新思想新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

7、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的传承具有很强的根植性和排他性,要真正了解异域的艺术文化,深入对方传统的内核,需要避免主观和偏见,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B中国的艺术深植于中国的土壤,西方艺术的种种标准和情状,不是评判中国艺术的标尺,而是中西方艺术“区别性特征”的一种参照。C用济慈的诗以及斯宾塞和丁尼生的名言来解悟中国艺术,福开森这种“异域气质”的笔墨把中国艺术推进到了人类艺术史的大格局中。D具有天然且深厚西学背景的福开森反而越发领悟到中国文化艺术的本质,这一事实充分佐证了艺术的国界的确是如此的模糊。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段秀实,字成公,陇

8、州淠阳人也。秀实性至孝六岁母疾水浆不入口七日疾有间然后饮食及长沉厚有断。大历元年,马璘奏加开府仪同三司。璘决事有不合理者,必固争之,得璘引过乃已。璘既奉诏徙镇泾州,其士众尝自四镇、北庭赴难中原,侨居骤移,颇积劳怨。刀斧将王童之因人心动摇,导以为乱。或告其事,且曰:“候严,警鼓为约矣。”秀实乃召鼓人,阳怒失节,且戒之日:“每更筹尽,必来报。”每白之,辄延数刻,四更毕而曙。既差互,童之乱不能作。四年,朱泚盗据宫阙,源休教泚伪迎銮驾,阴济逆志。泚以秀实尝为泾原节度,颇得士心,后罢兵权,以为蓄愤且久,必肯同恶,乃召与谋议。秀实初诈从之,阴说大将刘海宾、何明礼、姚令言判官岐灵岳同谋杀泚,以兵迎乘舆。及韩

9、旻追驾,秀实以为宗社之危,期于顷刻,乃使人走谕灵岳,窃令言印。不遂,乃盗用司农印印符以追兵。旻至骆驿得符,军人亦莫辩其印文,惶遽而回。秀实谓海宾等日:“旻之来,吾党无遗类矣!我当直搏杀泚,不得则死,终不能向此贼称臣。”明日,泚召秀实议事,源休、姚令言、李忠臣、李子平皆在坐。秀实戎服,与泚并膝。语至僭位,秀实勃然而起,执休腕夺其象笏,奋跃而前,唾泚面大骂日:“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我岂逐汝反耶!”遂击之。泚举臂自捍,才中其额,流血匍匐而走。凶党群至,遂遇害焉。德宗在奉天闻其事,惜其委用不至,垂涕久之。兴元元年二月,诏曰:“昔王蠋守死以全节,周颧正色而抗词,惟我信臣,无愧前哲。不有殊等之赏,旌表非

10、常之功。可赠太尉,谥日忠烈,宣付史官,赐实封五百户、庄宅各一区。废朝三日,收京城之后,以礼葬祭,旌表门闾。有临危致命,殁而逾彰;有因事成功,权以合道。苟利社稷,存亡一致,酬报之典,岂限常伦。”自贞元后,累朝凡赦书节文褒奖忠烈,必以秀实为首。 (摘自旧唐书列传七十八,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秀实性至孝六岁母疾水浆不入口七日疾有间然后饮食及长沉厚有断B秀实性至孝六岁母疾水浆不入口七日疾有间然后饮食及长沉厚有断C秀实性至孝六岁母疾水浆不入口七日疾有间然后饮食及长沉厚有断D秀实性至孝六岁母疾水浆不入口七日疾有间然/后饮食及长沉厚有断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11、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宫阙,宫殿。因宫殿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常常用来指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文中的“宫阙”则是借指朝廷政权。B符,指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文中的“符”是指盖有印信以证明真实性的、向下属发出命令或通知。C笏,古代大臣上朝面君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按官品分为玉笏、象牙笏和竹笏,在上面可以比画和记事,以备遗忘。D旌表,指古代统治者提倡封建德行的一种方式。受表彰者通常会得到朝廷赐予匾额或者修造石坊的恩遇,以彰显名节。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段秀实不仅倾力协助马璘合理决事,而且在马璘奉诏率众前往泾州后,成功阻止了王童之煽动的变乱。

12、B段秀实在危急时刻,别无良策,只好铤而走险,用盗盖司农印的险招,侥幸地追回了叛将韩旻的部队。C段秀实乘朱泚召他参加议事会的机会,抱以身殉国之念,当场勃然大骂,拼力抢夺象笏希望能击杀朱泚。D段秀实被认为可与守死全节的王蠋、正色抗词的周颧媲美,得到了赠太尉、谥忠烈、赐实封等特别奖赏。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秀实乃召鼓人,阳怒失节,且戒之日:“每更筹尽,必来报。”(5分)_(2)苟利社稷,存亡一致,酬报之典,岂限常伦。(5分)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早雁 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

13、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乡菰米岸莓苔。【注】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虏:指南侵的回鹘。仙掌:指汉长安建章宫前举掌托起承露盘的仙人铜铸像。长门:汉宫殿名。8.诗歌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边塞惊雁”图?请简要描述。(5分)_9.从全诗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庄子逍遥游中“_ ,_”两句,描写出了神奇的“大鹏鸟”凭借大风慢慢地飞了起来。(2)琵琶行中“_,_。”两句,写的是第二次听琵琶女弹琴时自己心潮起伏,不禁泪湿衣襟。(3)岳阳楼记中的“ _,_”两句, 表明了他不管自己仕途如何起伏

14、,都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鸳鸯劫 梁晓声(1)冯先生是我的一位朋友,擅画鸳鸯,颇有名气。近三五年,他的画作卖得很好,就在京郊置了一幢大别墅,还营造了几亩地的庭院。庭院里蓄了一塘水,塘中养着些水鸟,有野鸭、鸳鸯什么的,还有一对天鹅。(2)冯先生搬到别墅去住不久,有次亲自驾车将我接了去,让我分享他的快乐。我二人坐在

15、庭院里的葡萄架下,吸着烟,饮着茶,一边观赏着塘中水鸟们悠哉悠哉地游动,一边东一句西一句地闲聊。(3)我问:“它们不会飞走吗?”(4)冯先生说:“不会的,买来之前已被养熟了。没有人迹的地方,它们反而不愿去了。”(5)又问:“在天鹅与鸳鸯之间,你更喜欢哪一种?”(6)答日:“都喜欢。天鹅有贵族气;鸳鸯之美,则属小家碧玉,各有其美。”(7)我虚心求教:“听别人讲,鸳鸯鸳鸯,雄者为鸳,雌者为鸯;鸳不离鸯,鸯不离鸳,一时分离,岂叫鸳鸯,不知道这其中有没有什么传说故事?”(8)冯先生却说,他也不太清楚,说他只对线条和色彩以及构图技巧感兴趣,至于什么故事不故事,不想多知道。(9)三个月以后的某日,我正睡午觉,突然被电话铃扰醒,抓起一听,对方是冯先生。“惊心动魄!惊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