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崇州市崇庆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48741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崇州市崇庆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崇州市崇庆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崇州市崇庆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崇州市崇庆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崇州市崇庆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崇州市崇庆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崇州市崇庆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崇庆中学高2019届高三上期半期考试语 文 试 题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两卷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一、论述性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在写文章时,我们通常会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主次相成等写作手法,而这些章法,在建筑组合之中同样可以被灵活应用。大小、曲直、繁简、抑扬、奇偶、虚实等手法在传统建筑中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建筑中的“钩心斗角”结构便是很好的例证。心是指宫室的中心,角是指檐角,诸角向心,叫“钩心”;诸角彼此相向,像戈相斗,叫做“斗角”。在曲阜的

2、孔庙,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建筑结构。“勾心斗角”原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及建筑结构的美观,而创造出的一门以巧补拙的建筑美学。其实就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如故宫、雍和宫等的建筑结构,都是纵横交错、榫榫相咬,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针锋相对。原本难以共存的拥挤的建筑,在建筑师的设计下反而和谐共生。作为祭祀祖先神灵之用的天坛,其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而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

3、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而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则体现了古人的宇宙观。就单体建筑,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镶着象征天空的蓝色的琉璃瓦,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奇异感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丹陛桥,它连接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三座主建筑,贯通南北,由南向北逐渐升至 3 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因此,当跨出祈年殿的大门,在笔直的甬道不停回望,但见成贞门又与祈年殿相融为一,边走边回看,仿佛祈年殿越变越高,如升入云

4、天。可见,无论是大到整体布局还是小到一砖一瓦,天坛在几乎处处传递着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它在建筑中融入中国这一传统的宇宙观,让孤立分散的建筑,通过巧妙地布局,仿佛也具有了灵魂。不同的民族之间总是有很多的文化隔膜,建筑尤其需要适应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中国古代建筑非但没有一味排外,反而博采众长。一方面传统建筑尊重本民族历史,但另一方面又力求创新,对于外来的建筑样式,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巧妙地将其改造、融合,赋予新意。因此,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中外文化的兼容并蓄,反而让传统建筑更多了几分异域的光彩,如圆明园中的西洋楼、“观水法”。在宗教建筑中,这个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北海公园湖面上傲然挺立

5、的白塔,就是中外文化的完美结合的典型代表。塔是一种佛教建筑,相传白塔是尼泊尔人阿哥尼的杰作。北海白塔,在这幅传统中国山水画中,非但无突兀之感,反而与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相映成趣,在阳光照耀下,放佛浑然天成,让人心生无限开阔之感。从最初西汉传入佛教、唐代传入伊斯兰教、明清传入基督教,这些宗教在中国本土落地生根,不断开枝散叶,与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逐渐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宗教建筑形式。“和而不同”在其间大放异彩。(节选自从传统建筑看中国文化的“和而不同”)1下列关于建筑组合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A建筑组合与写文章一样,也会灵活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相声、抑扬结婚、主次相成等技巧,

6、而且一般都不会单独使用某一技巧。B使檐角向心,将诸个檐角彼此相向如同兵戈相斗,这种传统建筑中的“钩心斗角”结构很好地体现了建筑组合的章法特点。C传统建筑中以巧补拙的“钩心斗角”结构,本只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而设计,客观上却使建筑结构和谐美观,显出组合之妙。D故宫、雍和宫等的建筑结构,纵横交错、榫榫相咬,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它们之所以显得和谐,与运用了组合的章法有关系。2下列对天坛设计理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天坛的设计注意体现古人的宇宙观,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B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外观形式,天坛的全

7、部设计都是为了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表现“天”的至高无上,以供祭祀天地之用。C内坛、外坛、圜丘坛的布局设计,增加了天坛西侧的空旷程度,从而有利于人们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D天坛建筑几乎处处体现出了“天人合一”这一传统的思想,让一些孤立分散的建筑,通过巧妙的布局,仿佛也具有了灵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不同民族因为众多的文化隔膜,其传统建筑总是固执而鲜明地体现着各自的文化特征,努力保护自身不受异域文化的影响。B一种外来的建筑样式,如果能与本民族本国家的建筑相融合,一定不是机械的照搬照抄,而是经过一定改造、融合,赋予了新意。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

8、教带来的建筑样式,之所以能够和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与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有很大的关系。D中国传统建筑不仅重视建筑组合,还注意空间布局,善于博采众长,从而既满足使用上的要求,又能取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二胡演奏家闵惠芬 琴音一曲余韵长曹玲娟5月12日上午10时05分,素有“二胡皇后”美誉的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因病在沪去世,享年69岁。这位“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最终挥手告别,留一曲琴音,缭绕人间。年少结缘,终成一代“二胡皇后”闵惠芬曾告诉二胡爱好者顾兆农,自己的第一把二胡是美术老师给做的,“用蛤蟆的皮做的,都不是蛇皮。”从摸到二胡伊始,

9、闵惠芬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8岁,闵惠芬跟从父亲闵季骞学习二胡,13岁考入上海音乐附中,师从王乙先生,19岁跳级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民乐系,师从陆修堂先生。1963年,闵惠芬便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可谓年少成名。“她参加上海之春那年还不满18岁。”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王甫建说,闵惠芬曾告诉他,那届比赛二泉映月是必选曲目,她正是凭借自己超出年龄的理解和演奏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闵惠芬出生在江苏,听惯江南丝竹吹打、民谣小调,跟阿炳也算同乡。对这首自己演奏的成名之作,闵惠芬生前似乎总还有点不够尽兴的感觉,“阿炳拉二泉映月其实是可以一直拉下去的,当时的录音技术只能录6分钟,

10、所以人们现在听到这首曲子,在结尾时有点意犹未尽。”随后的艺术生涯,闵惠芬获奖无数。她先后访问过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所到之处,均获高度评价。1973年,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指挥大师奥曼迪称赞闵惠芬是一个“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波士顿交响乐团听了她的演奏后,首席评论员撰文称赞她为“伟大的弦乐演奏家”。“我也算二胡发烧友。”顾兆农说,同样拉二胡曲赛马,“一听就知道是不是闵惠芬,她的演奏特别有激情。”二胡在闵惠芬手里,热情内涵、动人而不媚,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情感气势与神韵合而为一。有人甚至如此评价,“听闵惠芬拉二胡,要跪着听。”与病魔抗争三十三载,二胡拉出了她第二条生命。

11、在艺术的道路上,闵惠芬有足够的幸运与成功,但她长期与病魔抗争。36岁时,闵惠芬就罹患皮肤癌,6次手术、15个疗程的化疗没能击垮她,这位坚强的艺术家康复后依然活跃于舞台,用她的音乐激励着观众。“她很乐观,也很豁达。之前已经经历过一次生命的考验了,对人生有一种彻悟的感觉。对她来说,自己的事业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活着一切为了二胡。”王甫建回忆。闵惠芬曾这样说过,“我的生命依恋着许许多多的生命,是二胡拉出了我第二条生命。民乐、二胡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生来就属于它们。”她悉心研究“器乐演奏声腔化”课题,推出了大量耳熟能详、韵味浓郁的二胡曲。她说,“二胡的声音,像中国人在说话。”也因此,由她演奏的洪湖

12、主题随想曲川江号子等源于声乐素材的作品,无不体现出她声腔化演奏的特点。闵惠芬常说,“民乐既要让外国人喜爱,也要让中国人喜爱,才算成功。”她的毕生精力,都用在二胡和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上。她曾提出“中西合璧”的观点。传承千年的民族音乐借鉴西方的音乐技术,用新的语言和方式来传达,或许更加能够使现代的观众接受。“她重要的一个代表作,就是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王甫建认为。长城随想是作曲家刘文金与闵惠芬写就的经典之作,全曲纵横驰骋、延绵起伏,恰如长城龙行之势。王甫建说,每当乐队宏大的引子之后闵老师奏出第一个长音,那种气定神闲、大开大阖的演奏状态,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个有着半个世纪演奏经历、曾身患重病的老演奏家

13、。“无论是在海内外的任何一个演出场所,她每一次开始演奏时,几乎都是一样的神情和姿态自信、专注、端庄,闭目凝神,音乐大气磅礴,挥洒自如。”这一影像,深深刻在王甫建与很多人的心中。相关链接:1977年,闵惠芬演奏的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曾使日本指挥大师小泽征尔感动得伏案恸哭,“拉出的人间悲切,听起来使人痛彻肺腑。”法国报纸评论她的演奏,“连休止符也充满了音乐”,“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她是中国二胡艺术的一面旗帜,对二胡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在与病魔的抗争中,完成了艺术的升华。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二胡演奏家胡志平。(选自2014年5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

14、确的两项是(4分)A作者在开头就用“二胡皇后”“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来称呼闵惠芬,一方面让读者了解了传主的身份,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和高度评价。B本文并未采用一般传记使用的按时间先后记叙的纵式结构,而是从闵慧芬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两部分分别记叙,融抒情与议论于一体,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一代艺术大师的崇敬之情。C闵惠芬跟阿炳是同乡,因此她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选择了阿炳的二泉映月曲目来参赛,并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作者记叙这件事是为了着力表现闵慧芬在艺术追求上的完美主义。D在二胡演艺事业中奋斗的闵慧芬获奖无数,她带着她的二胡访问了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广泛赞誉,她独特而又感人

15、的演奏甚至让人觉得“要跪着听”。E闵慧芬认为传承民族音乐要借鉴西方的音乐技术,用新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所以她提出了“中西合璧”的观点,并用尽毕生精力去实践它。5作者多处引用闵惠芬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4分) 6闵惠芬二胡演奏艺术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没有对手的生活侯德云 我的舅舅王五退休了,他说:“我终于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啦。”可在我看来,他刚休息了三两天,人就委顿得如同一片枯黄的菜叶。 我这样形容我的舅舅王五,并非故意对他不敬,而是因为,他以前经常用同样的话来讽刺我。所以,当我看到他满脸憔悴的样子,就不由自主想起了那句话。我跟他之间的关系,已经令人兴奋地变成了一片黄菜叶与另一片黄菜叶之间的关系,这很好。 退休以前,我的舅舅王五是这座城市里一个不大不小的领导干部。我呢,什么也不是。我辞掉了工作,回到家里睡觉。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