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4月调研(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48615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4月调研(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4月调研(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4月调研(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4月调研(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4月调研(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4月调研(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4月调研(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宁市2018年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班级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指定答题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用双横线划掉原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

2、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于“读书”这件事,历史上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而观点却大相径庭。单在基本以读书为业的知识分子内部,说到读书时态度也有宵壤之别。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苏东坡一面发誓“立志读尽人间书”,一面又有“人生识字忧患始”的缺撼;清朝的黄景仁就更绝望了,他有“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喟叹。探究起来,在这种评价的天差地远背后,除了个人的因缘机遇、性格胸襟不同之外,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在于对读书的认识不同。 ,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读书的评价。如果仅以功业来权衡,那么古人早已发现, 。但如果像欧阳修认为的那样,读书为立身之本,这个“立身”不仅是功业的建立,还包括

3、见识的( ) 、品质的( )、精神的( )、人格的健全。从这里出发,欧阳修看到了读书之于人生的重大价值,他对于读书的评价因此没有显得逼仄与偏侠。 1文中加点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缺撼 汗牛充栋 B权衡 大相径庭C喟叹 宵壤之别 D偏侠 天差地远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拓展 挺立 铸造 B铸造 拓展 挺立C挺立 拓展 铸造 D拓展 铸造 挺立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想从读书中获取什么,怎么看待读书 谋取功业的唯一途径远非读书B怎么看待读书,想从读书中获取什么 谋取功业的唯一途径远非读书C怎么看待读书,想从读书中获取什么 读书远非谋取功业的

4、唯一途径D想从读书中获取什么,怎么看待读书 读书远非谋取功业的唯一途径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在第一届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赛初选赛上,阳光一中代表队的同学含英咀华,舌灿莲花,力挫对手,表现优异,取得了良好成绩。B如果大型国有文化企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主动脉,那么小微文化企业就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不可一视同仁的毛细血管。C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再工业化结构政策等,都存在较强的以邻为壑、保护主义和转嫁风险的外溢效应。D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层层带动,就能形成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总体效应,引领整个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展开。5下列各句中,没有

5、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农业部将“镰刀弯”地区中的非优势区作为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涉及到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3个省份的部分地区。B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工商总局决定自2019年4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内集中整治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专项执法行动。C很多地方的建筑垃圾的资源化、产业化不理想,就是因为在其运输、处置、产生和利用等环节上,有不同程度的机制滞后或政策缺位。D.当年的金沙江流域,很多林场都面临着变成荒山的危险,由于缺乏足够的森林涵养水源,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

6、入山村处处花。”苏东坡描绘的是一幅多么富于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致。青山翠竹、粉墙黛瓦,牧笛山歌、蛙声蝉鸣,我们的祖先曾经就是如此诗意栖居,神话般地生活。这种农耕文明的恬美情境至今还保留在一些山清水秀、文化灿烂的古村落中。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汹涌而来的今天,守护和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就意味着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古村落是在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引领下产生的居住方式,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我们祖先长期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见证。它如同一部历史教科书,记录和镌刻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如同一条历史长河,至今滋养着中华儿女的心田。古村落不仅仅是一个地点和空间,而且保存着年轮

7、的印痕和光阴的故事,它曾以五千年文脉涵养了一个泱泱中华。古村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有自己的外形和内核,有自己的精神和灵魂。保护古村落,绝不能被动地对抗岁月的磨蚀,而是更加注重对古村落人文生命的挖掘与扬弃。完整的古村落不仅包括民宅建筑、桥梁、祠堂、古戏台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应包括与之密切关联的各种民俗、生产生活、婚丧嫁娶、民间信仰崇拜、民间艺术等口头的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解古村落就可以理解中国文化的民族密码和历史细节,读懂古村落就可以读懂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中国文化遗产的丰富性留存在古村落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闪烁在古村落里,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散落在古村落里,中国民间文化的独特

8、魅力汇聚在古村落里,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深扎在古村落里。在历史面前我们应该是虔诚的,在文化面前我们应该是卑躬的,在故土面前我们应该是敬重的。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曾经失去了很多充满温馨、充满诗意的村庄,是鳞次栉比的水泥森林再次唤醒了人们对古村落的重新认识。田园牧歌式的居住不仅是古人的生活理想,更是当代人的精神诉求。我们在渴望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同时,也渴望留住那些曾经养育了我们祖辈、温暖了我们心灵的多样化的原生态古村落。对古村落的保护、建设和开发一定要按规律办事,切忌在开发和建设中造成不可补救的破坏,使历经浩劫而幸存的古村落在不当开发中消亡。在古村落保护过程中,应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觉,以历史的情怀、超

9、前的眼光、长远的规划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寻找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两全之策,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古村落传承保护机制,从而不断增强古村落的魅力和生命力,找回那种“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美好诗意。(节选自罗杨古村落:“天人合一”的美好家园,有删改)6.下列各项中,有关古村落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村落这种居住方式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指导下的产物,是我们祖先长期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见证。B.古村落不仅仅是一个地点和空间,还记录和镌刻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保存着年轮的印痕和光阴的故事。C.古村落的外形,指民宅、桥梁、祠堂等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内核是指独特魅力的中国民

10、间文化和作为根脉的中华文化。D.古村落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它曾以五千年文脉涵养了一个泱泱中华,今天仍然滋养着中华儿女的心田。7.下列各项中,其内涵与本文主旨不相关的一项是A.中国新文化的嫩芽绝不会凭空萌生,它离不开那些虽已衰老却还蕴含生机的老根乡村。(梁潄溟)B.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百户、几千户的大村。(费孝通)C.如果这些古村落都没有了,都消失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乡愁”?(冯骥才)D.中国最大的文物是长城,最大的非遗是春节,而最大的文物与非遗结合体就是传统古村落。(罗杨)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

11、古村落至今都还保留着农耕文明的恬美情境,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不仅是古人的生活理想,更是当代人的精神诉求。B.古村落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这样的家园,今天城市化进程更加迅猛,保护好古村落的意义更加重大。C.保护古村落,需要具备有历史的情怀、超前的眼光、长远的规划和持之以恒的决心,要在保护与发展中找到恰当的平衡点。D.对古村落的保护、建设和开发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就有可能对古村落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甚至使古村落在开发中消亡。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刘蕡,字去华,幽州昌平人。明春秋,能言古兴亡事,沉健于谋,浩然有救世意。擢进士第。元和后,权纲驰迁,神策中尉

12、王守澄负弑逆罪,更二帝不能讨,天下愤之。文宗即位,思洗元和宿耻。方宦人握兵,外胁群臣,内掣侮天子。蕡常痛疾。太和二年,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帝引诸儒百余人于廷,策曰:“子大夫皆识达古今,必当箴治之阙,辨政之疵。何施革于前弊?何泽惠于下土?何修而治古可近?何道而和气克充?推之本源,著于条对,朕将亲览。”蕡对曰:“臣诚不佞,今逢陛下询求过阙,咨访嘉谋,臣敢不悉意以言?至于上所忌,时所禁,权幸所讳恶,有司所与夺,臣愚不识。伏惟陛下少加优容,不使圣时有谠言受戮者,天下之幸也。”所对六千言,直斥权宦,陈兴除之道,辞气慷慨。士人读其辞,至感慨流涕者。是时,考策官冯宿、贾餗、庞严见蕡对嗟伏,以为过古晁、董,而

13、畏中官眦睚,不敢取。于时,被选者二十有三人,所言皆冗龊常务,类得优调。河南府参军事李郃曰:“蕡逐我留,吾颜其厚邪!”乃上疏曰:“以陛下仁圣,近臣故无害忠良之谋;以宗庙威严,近臣故无速败亡之祸。指事取验,何惧直言?且陛下以直言召天下士,蕡以直言副陛下所问,虽讦必容,虽过当奖。书于史策,千古光明!况臣所对,不及蕡远甚,内怀愧耻,自谓贤良,奈人言何!乞回臣所授,以旌蕡直。臣逃苟且之惭,朝有公正之路,陛下免天下之疑,顾不美哉!”帝不纳。蕡对后七年,令狐楚、牛僧孺节度山南东西道,皆表蕡幕府,授秘书郎以师礼礼之而宦人深嫉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始,文宗恭俭求治,志除凶人,然懦而不睿,臣下畏祸不敢言。故蕡

14、对引阍弑吴子,阴赞帝决。帝依违其间,不敢主也。贾餗与王涯、李训、舒元舆位宰相,以谋败,皆为中官夷其宗,而宦者益横,帝以忧崩。及昭宗即位,左拾遗罗衮上言:“蕡当太和时,宦官始炽,因直言策,遂罹谴逐,身死异土。六十余年,正人义夫切齿饮泣。比陛下幽东内,幸西州,王室几丧。使蕡策早用,则杜渐防萌,逆节可消,宁殷忧多难,远及圣世耶!”帝感悟,赠蕡左谏议大夫,访子孙授以官云。(节选自新唐书刘蕡传,有删改)注刘蕡:fn。晁、董:指晁错、董仲舒。阍弑吴子:春秋载吴起为阍者所杀,刘蕡引用是以阍者比宦官。阍,守门人。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道而和气克充 克:能够B.近臣故无速败亡之祸

15、速:很快,迅速C.乞回臣所授,以旌蕡直 旌:表彰D.因直言策,遂罹谴逐 罹:遭到,遭遇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沉健于谋 B. 而畏中官眦睚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C. 皆为中官夷其宗 D. 访子孙授以官云为武置酒设乐 但以刘日薄西山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授秘书郎以师礼礼之而宦人深嫉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B.授秘书郎以师礼礼之而宦人深嫉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C.授秘书郎以师礼礼之而宦人深嫉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D.授秘书郎以师礼礼之而宦人深嫉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蕡直言敢谏,他参加科试时的答对文章痛斥宦官专权,陈述兴利除弊的办法,让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