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48609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6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济南市 20192019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 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除 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 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

2、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 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 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 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 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 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 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 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 巴黎一间终

3、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 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 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 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 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 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 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 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

4、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 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 意味。19 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 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 “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 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 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 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

5、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 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 后的游历见闻。 C.17 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 或在素材来源方面, 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 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水手在

6、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 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 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 们更注重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 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 分)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 接近的文字,

7、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 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 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 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46 题。 幸存者 熬到第三个饥饿的夜晚,诺尼把眼睛盯在那条狗身上。在这座漂流的冰岛上,除了高耸的冰 山之外,没有任何的血肉就剩他们两个了。 在那次

8、撞击中,诺尼失去了他的雪橇、食物、皮衣,甚至他的尖刀。他只救起了心爱的猎犬 尼奴克。如今,一人一狗被困在冰岛上,保持着一定的 距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方。 诺尼以往对尼奴克的宠爱绝对是真实的,真实得如同此刻的饥饿、夜晚的寒冷以及那只受伤 的脚上咬啮着的痛苦。然而家乡的人在荒年不也屠杀他们的狗来果腹吗?不是吗?他们甚至 想都不想一下就做了。 他告诉自己,当饥饿到了尽头一定要觅食,“我们二者之中注定要有一个被对方残杀,”诺 尼想,“所以” 他无法徒手捕杀那只狗。尼奴克的凶悍有力远胜于他。此刻,他急需一件 武器。 他脱下手套,把腿上的绷带拆下来。几个星期前,他伤了自己的腿,用一些绳索和三片铁板 绑成

9、了绷带。 他跪在地上,把一片铁板插入冰地的细缝里,并且使劲地用另一片铁板在上面磨擦。 尼奴克聚精会神地看着他。诺尼仿佛能感觉到那炯炯的眼神正放出愈发炽烈的光芒。 他继续工作,并且企图使自己忘记它的目的。那片铁板现在已经有一面的刃了,并且越磨越 锋利。太阳升起时他刚好完成了工作。 诺尼将那新磨的尖刀从冰地里拔出来,用拇指抚拭着刀刃。太阳光从刀面反射过来,几乎使 他一时眼花目眩。诺尼把自己完全变得残酷起来,“到这儿来,尼奴克!”他轻轻地叫着。 狗疑惑地看着他。“过来,快!”他唤着。 尼奴克走近了一点。诺尼在它的眼神中看到恐惧。从它沉滞的喘息和蹒跚、笨重的脚步可以 得知它的饥饿和痛楚。他的内心开始哭

10、泣了。他痛恨自己,但又不得不狠下心来。 尼奴克越来越近了,保持着它的警戒。诺尼感到喉间一股浓重的呼吸,他看出它那两只眼睛 好似两股痛苦哀怨的井泉。 现在,就是现在!快攻击它! 诺尼跪倒在地上的身体因一阵激烈的哽咽而颤抖着。他突然唾骂起那把尖刀,疯狂地把它往 远处掷去。他空着双手,颠踬地向狗爬去,终于倒在雪地里。 狗发出凶狞的咆哮,环绕着他的身体走动。诺尼现在充满了恐惧。 掷出那把刀子之后,他已没有任何防备。诺尼现在虚弱得毫无力气反抗。 他的性命就好像悬在尼奴克面前的一块肉,而它的眼中充满了饥饿。 狗绕着他徘徊,并且开始从后面匍匐前进,诺尼现在听到那饥饿的喉咙发出咕噜咕噜的吞咽 唾液的声音。 他

11、闭上眼睛,祈求着这次的攻击不要太痛苦,他感觉到它的爪子踏上他的腿,尼奴克渐热的 喘息逼近他的脖子,一股强烈的气流聚集在他的喉头。然后,他感觉到一条热热的舌头在轻 轻地舔着他。 诺尼睁开眼睛,怀疑地注视着尼奴克。他伸出一只手臂把它和自己紧紧地抱在一起,悲伤地 开始呜咽 一小时之后,一架飞机从南方起飞,上面一位年轻的驾驶员沿着海岸巡逻,他往下注视着那 片漂流的浮冰,在冰山的正上方盘旋,此时,他看到一道刺眼 的闪光。 那是阳光在某件物体上反射的光芒。他的好奇心渐渐升起,他降低了高度,沿着冰山盘旋。 此时,他发现冰山的阴影之中一堆黑色的影子,从形状上来看似乎是人类,仿佛那影子有时 还分成两个。他把飞机

12、降落在水边,开始巡查,发现了那两个影子,一个人和一只狗。那个 男人已经昏迷不醒,但确信还活着,那只狗呜呜地在一旁哀鸣,已经虚弱得不能移动了。 至于那道引起驾驶员注意的光芒,就是那把磨得雪亮的尖刀。它挺直地插在不远的雪地上, 在风中微微地颤动着 (有改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本文情节设置颇具匠心,既有线索的设置,又有悬念的制造,故事情节紧凑,波澜起伏, 情节在人和狗的命运悬念中发展,牢牢地抓往了读者,引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B.本文对狗的描写也十分细致,既有神态描写,也有动作描写,尤其是多次描写到狗的眼神, 作者想借此来衬托出主人

13、公无助、矛盾、内疚、感激的心理历程。 C.本文将人和狗进行了对比,在同样饥饿的状态下,人总是想着杀狗自保,而狗却始终守护 主人,表现了人性的肮脏与狗性的善良,突出了“人性本恶”的主题。 D. 本文结尾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彩,雪地上挺直插着的尖刀,如同特写镜头,给人以强烈的视 觉冲击力,撞击着人们的心扉,同时留下了艺术的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 5.本文采用的叙述视角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6 分) 6.主人公的武器“尖刀”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8 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

14、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以亲嫌自列,乃以为 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 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人相顾骇 愧曰: “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 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駁也。” 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 管 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 使还,求 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 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

15、鞫王甲杀人, 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 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义也。 相传以为神明。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 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 即变前狱,至于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诛者或讦而过直。敞 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 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

16、,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 年,卒,年五十。 (节选自宋史刘敞传) 注潴:蓄积。傅致:罗织。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回屈殆千里殆:几乎 B.敞质译人曰质:质问 C.求知永兴军知:管理 D.诛者或讦而过直过:过错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廷试是科举制度中的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在殿廷上亲发策问考试,故又称殿试、御试, 廷试第一按惯例应被点为状元。 B.驿是古代接待传递公文的差役和来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