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48574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聊城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聊城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聊城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聊城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模块考试高三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卷(选择题 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回爆竹声声”。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 甲 (题写题签)的楹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 乙 (蕴涵内涵)与品位

2、。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 丙 (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稔冬祥(shn)意蕴 B镌刻(jn)锒锒上口C言简意赅(gi)撰写 D楹联(yng)齿颊留香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题写 内涵 吟咏B题签 内涵 涵泳C题写 蕴涵 涵泳D题签 蕴涵 吟咏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看不到钱对人的腐蚀,就会误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B他写一个人物,常常要一年、数年,甚至二、三十年才能完成。

3、C实践,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去检验:实践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D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4下列语句中的加点成语(熟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老李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式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B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C制定了这份策划书,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也是费了很大的劲,还是希望大家能好好参考一下。D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

4、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5年“审虎月”的到来彰显了党和国家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意味着依法反腐绝不是走过场,绝不是一阵风。B北京晨报消息称,社科院文学研究员李建军,在接受采访时说平凡的世界一书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写作已经哀落,对此我们深表惋惜。C小说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去世之后,无数异国他乡的读者为之黯然,短短几天时间,全球众多报刊登载了大量的缅怀他的文章。D签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标志着亚投行筹建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行动,展示了各方对成立亚投行的庄严承诺。二、阅读下面的文

5、章,完成68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当“中式教育”遇上英国土壤 黄培昭 英国广播公司有关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经历的纪录片本周播放了最后一部分,那些接受“中式教育”的英国学生最终在各个科目中得到很好的成绩。不过,这期间引发的各种争议值得人们再度思考。 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尴尬,实际上是在两个文明和两套社会体系坐标下,不同教育理念、思想、模式等发生碰撞后产生的结果。英式教育,大体可称之为“快乐教育”,其推崇的观念在于:教育的艺术,是唤醒孩童天生好奇心并在未来满足它的艺术;而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成正比。笔者曾到英国的一些中小学采访,还参加过家长会,发现学生们笑意

6、盈盈的时候居多,少见眉头紧锁、满脸严肃。 中国乃至东亚的教育,非常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讲究学生的“勤学苦练”。最常说的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学校都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施教,因而基础教育水平极高。学生们吸收了丰富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应试技能,这都是英国学生所缺乏的,英国学生的数学等基础学科水平普遍较差,甚至要低于中国一两个年级。在英国,时常听闻有些学生遇到考试神经紧张,甚至还需要考前心理舒压。看来,快乐也是有代价的。 不能否认的是,貌似以“玩乐”为主的英式教育,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大有裨益,这也对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后进行学习、科研潜力的爆

7、发进行了铺垫。笔者发现,英国中小学更注重艺术、文学等课程的设置,而不认为苦练加减乘除等计算技巧很有需求。支撑这一观念的人认为,在计算机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没必要再让人脑来做最基本的运算活动。相反,艺术、文学能够启迪人的心智,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唤醒他们心中的审美等,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使他们进入大学后,在学习能力与职业竞争力等方面,能够后来居上。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英国教育就是“放养”模式。他们认为若在“圈养”的框架下,学生们中规中矩,束手束脚,虽然营养丰富,但不得不面对未来“单飞”时能力匮乏的窘境。不过,“放养”也是有规矩的。英国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并不低:社会实践,各种集训,访学实习,野

8、外生存等,不一而足。这些活动使得学生们从小就接触实践,实现了与社会的对接。 当然,正像“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英教育发端于各自国土,符合本国国情社情。双方教育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有差异,并不存在教育本身孰优孰劣的问题。如果英国一味照搬中国的教育模式,即便如这次取得了好成绩,但“水土不服”就会引发纪录片中校长那样的抵触情绪;如果把英国教育模式移植到中国,显然也根本行不通。看来,相互借鉴、有机融合,彼此取长补短,逐步填平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鸿沟,才是应取态度。乐于学习而不“夜郎自大”,不盲目妄议、指摘和贬损对方,才是教育的应有之道。 (摘自2015年08月21日人民日报)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

9、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广播公司的纪录片显示,英国的一些学生在接受了“中式教育”后,各个科目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B由于中英两国教育的理念、思想、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性,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尴尬。C英式教育虽然以玩乐为主,但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大有裨益。D英国教育者认为将学生置于“圈养”的框架下,会令他们束手束脚,进而难以独白对应未来的挑战。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英式教育是“快乐教育”,英国的中小学学生少有眉头紧锁、神经紧张的,总是笑意盈盈的。B中国的教育,很是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教育水平很高,中国学生在基本知识和

10、应试技能的把握上要优于英国学生。C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是成正比的,英式教育较为注重对孩童天生好奇心的唤醒。D英式教育绝不是完全式“放养”,它在社会实践、各种集训、访学实习、野外生存等活动方面有着相当高的要求。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施教原则,说明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教育,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讲究学生的“勤学苦练”。B作者认为在计算机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没必要再让人脑来做最基本的运算活动,所以中小学应大力加强艺术、文学等课程的设置,而不用苦练加减乘除等计算技巧。C中英双方教育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是

11、有差异的,但并不存在教育本身孰优孰劣的问题,只存在适合和适应的问题。D中英教育应该相互借鉴、有机融合,彼此取长补短,逐步填平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鸿沟,但直接移植别国教育模式,显然也根本行不通。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赵希乾传赵希乾,南丰东门人,幼丧父,以织布为业。年十七,母抱病月余,日夜祈祷身代,不少愈。往问吉凶于日者,日者推测素验,言母命无生理。又往卜于市,占者复言不去,希乾踟蹰不去,曰:“何以救母病?”占者恶其烦数,曰:“汝母病必不治,若欲求愈,无乃割心救之耶?”希乾归,侍母左右,见痛益危笃。时日光斜射床席,形影孑立,寂寂旁无一人。希乾忽起去,笥中得薙发小刀

12、,立于窗外,剖胸,深寸许,以手入取其心,不可得。忽风声震飒,门户胥动,以为有人至。四顾周章,急取得肠,抽出,割数寸。盖人惊则心上忡,肠盘旋满胸腹云。希乾置肠于釜上,昏仆就室而卧。顷刻,母姑来视病,见釜上物,以为希乾股肉也,烹而进之母。再视希乾,则血淋漓心腹间,不能出声,始知希乾为割心矣。 赵氏故宋裔,为南丰巨族。宗党以为奇孝,供赡其母子,而更教之读书,学使者侯峒曾闻其事,取充博士弟子员。崇祯壬午,以恩诏天下学,选一人贡于成均。学铰者吴石渠,既考试毕,进诸生而告之回:“百行以孝为先。赵希乾割心救母,不死,不可以寻常论。建武多才,校士衡文,希乾不应入选。今欲诸生让贡希乾,以示奖劝。”诸生成顿首悦服

13、。于是以希乾选补壬午恩贡。又三四年而有甲申、乙酉之变,希乾避乱山中,将母不遑,遂卖卜,逃走于四方,以养其母。又十余年,母寿八十余而卒。 予自幼时常见希乾过先君谈,饮食起居如常人。面黎黝,高准方耳,睛光满眸子,颀然而长,多浑朴之风。自是希乾少家居。母死未十年,而希乾亦卒,年六十一。 甘表曰:朝廷不旌毁伤愚孝,尚矣。然希乾一念之诚,若有以通天地、格神鬼也,岂不可嘉哉?汤公惕庵最恶言希乾事,予则以为应出特典,一加旌赏。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然旌而不传不若不旌而传也。安得龙门之书以施于后世哉?呜呼,古今忠孝之士,非愚不能成。而世之身没而名不传者

14、,又何多也?悲夫! (选自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占者恶其烦数 恶:厌恶 B昏仆就室而卧 仆;仆人C以示奖劝 劝:勉励 D常见希乾过先君谈 过:拜访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烹而进之母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B又往卜于市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何以救母病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D予则以为应出特典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B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C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D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希乾的母亲生病,他日夜祈祷,希望用自身代替母亲生病,但没有效果,后来接受占卜者的建议,割心救母,才最终治好了母亲的病。 B赵氏宗族的人因为赵希乾孝敬母亲,纷纷供养他们母子,并教他读书。吴石渠因为感动于他的孝道,把本应落选的赵希乾选补为恩贡。 C为了躲避甲申、乙酉战乱,赵希乾带着母亲四处奔走,甚至为了赡养母亲,曾经以占卜为业,又过了十多年,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