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48563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语文试卷及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青岛市高考模拟检测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区市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共

2、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方,无雪不成冬。每当天降大雪时,乱云便早旱落下帷幕,把天空酝酿成一片沧茫。不久,雪花翩跹而至。那一羽羽雪花,是从天籁之际而来的精灵,似凝脂的容颜,_,盈动着我的心弦。冬雪覆盖的小屋,伫立在原野里,_。原野是动物的天堂,野兔轻盈跳跃,在雪地觅食;狐狸狡黠地四处张望,找寻目标冬,正在频频为大地着色,描摹着(简单简约)流畅的线条,用圣洁的飞花,将(喧闹喧哗)的凡尘冰封素裹。皑皑白雪,是北国“特产”的安琪儿,与北方人溶为一体,共同经营着整个冬季,(所以只是)与其他地域那些转瞬即融的雪,有着天壤之别。最刺激的是朋友之间,互抛雪球,雪灌满

3、脖颈儿,热闹极了。再看看被我们践踏成一片狼藉的雪地,不禁又黯然神伤,多美多纯的雪地呀,那种怜香惜玉的情感溢满心头缠绵许久。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帷(wi) 沧茫 B跹(xin) 溶为一体C黠(xi) 描摹 D藉(j) 黯然神伤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简单 喧哗 只是 B简约 喧闹 所以C简单 喧闹 所以 D简约 喧哗 只是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染尘埃的气质,不与世争的品行 如痴痴守望的老者B不与世争的品行,不染尘埃的气质 如静静思考的学者 C不与世争的品行,不染尘埃的气质 如痴痴守望的老者 D不染尘埃的气质,不与

4、世争的品行 如静静思考的学者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经过90分钟苦战,中国男足在主场1:0兵不血刃地战胜韩国队,奇迹般地取得了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的首场胜利。在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之际,欧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恐怖袭击威胁加剧,民粹主义在“欧洲大选年”甚嚣尘上,导致欧盟内部人心涣散。国家设立的雄安新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新区如何定位?官方通告中透露出的只言片语,让这片土地依然保持神秘。参加青岛市第十届“书法家进校园”活动的书画大师们着手成春,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呈献给了孩子们。华盛顿与樱桃树爱迪生救妈妈等课文因真实性存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么多“假课文”被指出,给人

5、一种小学语文教材泥沙俱下的感觉。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所揭露的官场腐败与现实中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交相辉映,直击社会痛点、敏感点。A B C 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文艺事业的兴盛既有赖于艺术家的创作,还受制于人民群众艺术素养和整个社会文艺氛围。所以,我们要培育艺术群众,提升人民群众的艺术鉴赏能力。B“萨德”事件使中韩关系持续恶化,中国人民对韩国乐天集团解释向韩国国防部提供旗下高尔夫球场以部署“萨德”的问题,普遍感到十分气愤。C江西上饶为纪念建军90周年、秋收起义90周年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现代赣剧斧头将军日前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上演。D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培

6、养青年礼敬传统文化的意识,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等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传统节日的产生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往往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蕴含着厚重的历史与人文情怀,成为涵养中华文明、凝聚社会共识、培育民族精神、留住乡土情怀的共同心理纽带和精神支柱。它经过千百年的淬

7、炼和代代相传,已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成为复兴、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些年来,每当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到来时,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节日似乎要过得冷清、随意得多,越来越淡的年味成为人们普遍的感受,甚至连其中的感情投入也越来越少了,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渐渐被人们遗忘。究其原因,正是在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不足,认识不够系统,对节日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节日文化的载体建设相对缺乏,对节日的仪式感体会不深,从而导致传统节日在仪式感、载体、符号等方面缺乏时代感,不能满足人们在审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与现代人的生活

8、方式结合不够,降低了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对来年的美好希望与祝福。另外,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精神、思想也在变化。所以,我们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反

9、之,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窗花,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这些节日载体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展示过程也轻松活泼、贴近自然,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娱,传递温暖。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

10、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当传统节日丧失了仪式感,节日应有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要有仪式感地过好传统节日。 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文化符号、载体、仪式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宏观层面的正确引导,也需要社会各类主体的共同参与。 (选自2019年3月人民论坛,作者范如国,有删改)6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节日

11、”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等方面的内容,已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B中国传统节日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C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必然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有助于留住乡土情怀。D中国传统节日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复兴、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7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过得冷清、随意”原因的一项是A近些年来,部分中国

12、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B我们不够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也不能系统地认识、不能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C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生动的节日符号,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载体的建设不到位,更不必说举行节日仪式。D中国传统节日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不够,人们不能充分感受到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存在。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围绕中国传统节日,分别从传统节日的起源、形成、内涵、意义,国人对其的淡化,如何继承和发扬三大方面阐释了如何过好传统节日的论点。B建设节日文化载体能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冲击,使人感受到欢娱,体会到亲

13、情;举办隆重的节日仪式,可让人领略到美好,体会到善良。C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节日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内涵,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更无法与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相符。D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母亲节的献花,七夕节的乞巧等,都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符号或载体。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小题。 潘荣,字尊用,龙溪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犒师广东,还,除吏科给事中。景泰初,疏论停起复、抑奔竞数事。帝纳之。寻进右给事中。四年九月上言:“致治之要,莫切于纳谏。比以言者忤圣意,谕礼部,凡遇建言,务加审察。或假以报复,具奏罪之。此今一下,廷臣丧气,以言为讳。国

14、家有利害,生民有得失,大臣有奸慝,何由而知?况今巨寇陆梁,塞上多事,奈何反塞言者路。望明诏台谏,知无不言,缄默者罪。并敕阁部大臣,勿搜求参驳,亏伤治体。”疏入,报闻。 天顺六年使琉球,还,迁都给事中。成化六年三月偕同官上言:“近雨雪愆期,灾异迭见。陛下降诏自责,躬行祈祷,诏大臣尽言,宜上天感格。而今乃风霾昼晦沴气赤而复黑岂非应天之道有未尽欤夫人君敬天不在斋戒祈祷而已。政今乖宜,下民失所;崇尚珍玩,费用不经;后宫无序,恩泽不均;爵滥施于贱工,赏妄及于非分,皆非敬天之道。愿陛下日御便殿,召大臣极陈缺失而厘革之,庶灾变可弭。”时万妃专宠,群小夤缘进宝玩,官赏冗滥,故荣等恳言之。帝不能用。是年迁南京太

15、常少卿。 又七年,就擢户部右侍郎。寻改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积粮数万石以备荒。十七年召为户部左侍郎,寻署部事。英国公张懋等四十三人自陈先世以大功赐爵,子孙承继,所司辄减岁禄,非祖宗报功意。荣等言:“懋等于无事时妄请增禄,若有功何以劝赏?况频年水旱,国用未充,所请不可许。”事乃寝。中官赵阳等乞两淮盐十万引,帝已许之。荣等言:“近禁势家中盐,诏旨甫颁,而阳等辄违犯,宜正其罪。”帝为切责阳等。 南京户部尚书黄镐罢,以荣代之。孝宗嗣位,谢政归。赐月廪、岁夫如制。九年卒,年七十有八。赠太子太保。 (明史列传卷四十五)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比以言者忤圣意 比:近来B务加审察 审:仔细,周密C近雨雪愆期 愆:过失,罪过D谢政归 谢:辞去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致治之要,莫切于纳谏 夫晋,何厌之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