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热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48521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热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热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热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热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热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热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热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年级二模热身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银行信贷依然快速增长的前提下,现行的楼市调控政策只能是 。因为充盈的流动性正继续吹大楼价泡沫,开发商依然可以从银行那里源源不断地获取资金,这使得他们并无 的资金链压力,从而也就有 的资源长久与中央政府耗下去。因此,一道道“限购令”,充其量只是延后了房价的进一步上涨而已。A.扬汤止沸 迫不及待 充沛 B.扬汤止沸 迫在眉睫 充足C.推波助澜 迫在眉睫 充足 D.推波助澜 迫不及待 充沛2下列诗句中,不含借代的一项是 (3分)( )A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B又恐春风归

2、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一个知识分子在面对文化遗产时,必定会觉得它浩浩洋洋,仰之弥高。 , 。 , 。 , 。这些活水之中的一小份可以存在于你我的脑子里,照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1 不过我以为它的来源更值得尊重2 这些东西是数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积累3 所有的文化遗产都是它的沉积物4 当然是值得尊重的 那就是活着的人们所拥有的智慧 这种东西就如一汪活水A B C D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老之言为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

3、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B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古代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三年之丧满称之为服阙。C“丈人”在古代常常是对老年男人的尊称,“泰山”在古代可用来指称妻子的父亲。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5下列诗句与画面意境最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C对局清宵解客醺,坐窥玄妙杳难群。D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秋悲春更悲。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8分)鲁云谷传张岱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

4、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性极好洁,负米颠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

5、于此。以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注】岐黄:指医学。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竹肉:指伴奏和歌唱。遗蜕:死去。苍头:仆人。室人:妻子。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

6、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可救则望之却走 却:退避B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 得:获得 C剧谈谑笑 剧谈:畅谈D经旬不与交语 经:经过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云谷医术高明,擅治痈疽和痘疹,不拘前人古方,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每次都考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常能起死回生。B云谷有米颠一样的洁癖,痛恨他人吸烟喝酒、采摘花朵、随地吐痰等恶习,所以只有趣味高雅的人,才愿和他交往。C云谷自小多才多艺,精通多种乐器,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能与他和谐配合的只有李玉成、王公端两人。D云谷心胸豁达开朗,对于世态炎凉、势利之事,全不在意。他随不晓文墨、不解诗画、身处俗

7、世,却有着高雅的情趣。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4分)译文: (2)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4分)译文: 9请简要概括鲁云谷在交友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4分) 三诗歌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虞美人宜州见梅作黄庭坚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注】本词作于作者第二次被贬宜州(今属广西)的冬天。玉台:落满雪的亭台。飘到眉心住:用典,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

8、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1)第一句中“也有”二字饶有意味,请结合诗句赏析。(3分) (2)请简要分析“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描写梅花的用意。(4分) (3)最后两句,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变化?(4分) 四背诵常见的名句(8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2)从今若许闲乘月, 。(游山西村)(3)白头搔更短, 。(春望) (4) ,抱明月而长终。(赤壁赋)(5)管弦呕哑, 。(阿房宫赋) (6)夜深忽梦少年事, 。(琵琶行)(7)君子以文会友, 。(论语) (8)大道

9、之行也, 。(礼记)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戈壁听沙(节选)韩少功六十年代末,一小群中学生曾想瞒着父母去新疆参加军垦其中便有我这个初中生。那次逃窜未遂的记忆被悠悠岁月洗刷模糊之后,直到去年,我才寻得一机会西出边关。据说我去的不是时候,草原已枯萎,河流已干涸,葡萄园已凋零,肃杀寒风把梦境中的缤纷五彩淘洗一尽,只留下一片沙海。沙丘,沙河,沙地,沙窟,举目茫茫,大地干净。不管什么时候在车上醒来,疲乏地探头远眺,看见的很可能仍是一片单调的灰黄,无边无际又无声无息,让人觉得车子跑了几天却仍留在原地。我想,壮丽的西部文化是不是从我手中这一捧沙砾中流出来的?西部汉人不少

10、,他们与西部各民族一道,真正开始了对沙的征服。据说当年解放军为投资军垦,节省军费,每人每年少发一套军服,而且军服都没有衣领和口袋,省下一寸算一寸。白日汗淋全身,夜晚围炉取暖。中央知道官兵太苦,曾给他们一人补发了几百块钱。但他们手里的光洋叮当响,就是买不到什么东西。一位医院护士还向我说起她以前的一些知青伙伴。她们初入疆时,怕野兽,怕鬼,晚上不敢上厕所。于是她们只能紧闭着门,一个人哭起来,女伴们就陪着哭一夜。有位女子想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带着一个提包独身而去,结果迷路在大沙漠中。找到她时,发现她双腿已经冻坏,只得将大哭大闹的她送往医院,锯掉双腿在乌鲁木齐,在喀什和石河子,我在陌生的人影中默默地寻找

11、,想知道谁是当年那位锯去双腿的城市姑娘。我甚至想,要是十六年前我来到这里,我会是这人海中的谁呢?是那位蹲在墙角咬着羊肉串、不时用油光光的袖口抹嘴的大胡子吗?戈壁滩收纳了太多的血汗和眼泪,但这一切流入疏松沙土,很快就渗漏了,无影无踪了。一捧捧沙粒,竟全是同样的灰黄色,没有任何痕迹。远古时期的戈壁似乎是较为繁荣的,西域早就是中国版图中重要的一部分,考古工作者还证明,这里存在过石器时代,而东亚很多民族与这石器有着奇妙的关系。一些土家族史学家认为土家族为伏羲之后,源于甘肃,并以龙山县彭何两姓均自称“陇西堂”为证。研究古代服装的沈从文先生,认为今天的苗装,可能保留了西部原始民族的服饰特征。王国维的读史诗

12、则开篇就是:“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何当踏破双芒鞋,却向昆仑望故乡。”又说:“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如果这些古代民族曾一度被西部的山川所养育,那戈壁滩真是一个孕生中华民族的母胎。上下几千年,它输送了一个又一个的种族远去,自己却枯缩了,干瘪了,只剩下一片静静的黄沙,还有几声似乎沙化了的鸦噪。我静静地听着屋外呜呜咽咽的风沙声。那是戈壁在哭泣吧,是思念它孕育的东亚亿万子孙而哭泣吧戈壁滩如此干枯,以致没有泪水,只有这呜呜咽咽的哭泣。我突然想起,十六年前我鬼使神差地要远赴西域,一定是在睡梦中听到了这哭泣,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我离开新疆时没有坐飞机,目的之一是想更多地看沙和听沙。火车昏昏沉沉地摇晃着,因为路基多沙,不宜高速。坐在对面的是一位青年,他告诉我,政府正在考虑运用专家在中东治理大沙漠的经验,来绿化戈壁。“当然,这需要很多很多的钱。但我们会有钱的。”他笑着说,抽了口莫合烟。我点点头。这时,车头长啸了一声,拉着列车掠过张掖,向河西走廊的出口奔去,我感到我正在从母腹中第二次诞生下来。12.文章开头从“那次逃窜未遂的记忆”写起,说说作者这一交待在文中的作用。(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