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97校大联考2019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48387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9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97校大联考2019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97校大联考2019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97校大联考2019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97校大联考2019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97校大联考2019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97校大联考2019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97校大联考2019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江苏淮海中学、盐城中学、淳辉高中等 97 校 2019 届高三 12 月联考 语 文 试 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胡适之先生一生将“自由、平等、民主”作为自己奋斗的社会理想,令人折服。然而当时的社会环 境使得先生的政治理想。尽管他的主张在今天有许多值得的地方,但是作为一 个开放的现代型国家,决不能以意识形态作为对历史人物的依据! A.一蹶不振商榷评头品足B.付诸

2、东流商定评头品足 C.付诸东流商榷盖棺定论D.一蹶不振商定盖棺定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3 分) A.2017 年度诺贝尔文学获得者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热爱音乐,喜欢创作歌曲,曾为爵士女歌手斯黛 茜肯特作词,甚至被应邀参加皇家音乐会。 B.在共享单车带给民众方便的同时,也把国民素质丑陋的一面照得通透,给社会环境与安全提出 了新的治理命题,即共享单车的未来在哪里。 C.被贴上“油炸”“添加剂”等标签的传统方便食品,不能满足人们绿色生活、健康发展的需求,造成 了方便食品行业如今江河日下的困顿。 D.2017 年 6 月 26 日,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被命名为“复兴号”的动车组在京沪高铁

3、亮相,开启了 中国铁路技术装备一个崭新的时代。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 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D.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4.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滕王阁的一组是(3 分) 无边大地铺三镇寥廓江天耸一楼 有客临舟怀帝子何人下榻学陈公 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 珠帘画栋人何处秋水长江我独游 A.B.C.D. 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 分) 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B.白云无事常来往,莫怪山人不送迎。 C.落花不语空辞树,

4、流水无情自入池。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黄州安国寺记 苏轼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 ,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 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 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 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 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 洗之?”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 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

5、物我相忘,身心 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 ,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 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 留之。连笑曰:“知足不 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 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 石请记之。余 不得辞。 寺立于 伪唐保大二年,始名护国,嘉祐八年,赐今名。堂宇斋阁,连皆易新之,严丽深稳,悦可人意,至 者 忘归。岁正月,男女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祠瘟神,江淮旧俗也。 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苏轼记。 (选自苏东坡集卷三十七)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6、3 分) A.上不忍诛 诛:杀 B.表里翛然 翛然:无拘无束的样子 C.其徒与父老相率 留之相率:相互 D.具 石请记之具:准备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不锄其本,而 耘其末 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 B.余是以愧其 人其 皆出于此乎 C.寺立于 伪唐保大二年不拘于 时 D.至者 忘归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4 分) (2)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4 分) 9.请根据文章第三段,概括作者“乐之”的原因。(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

7、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 金陵怀古(其一) 王安石 霸主 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 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霸主:指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君主。麦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 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 10.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5 分) 11.后人评价王安石“冷峻严苛,诗如其人”,即他的诗歌是冷静严肃的,请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然后施行,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2)春冬之时,回清倒影。

8、(郦道元三峡) (3)位卑则足羞,。(韩愈师说) (4),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驾一叶之扁舟,。(苏轼赤壁赋)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大道之行也,。(礼记礼运) (8)衰兰送客咸阳道,。(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16 题。 我们为什么不会哀愁了 迟子建 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 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 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

9、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 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 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 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作颓废、腐朽的代名 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一种文化底蕴,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 是那种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 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 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我视他为当代的蒲松龄,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 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

10、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 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 不让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 我所耳闻目睹的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它们就像三股弦。它们扭结在 一起,奏出了“哀愁”的旋律。 所以创作伊始,我的笔触就自然而然地伸向了这片天空,我也格外欣赏那些 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屈原、杜甫、曹雪芹的作品就是这样。我发现哀愁也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 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

11、,从而 洞穿人的心灵世界。他们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比如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 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阿斯塔菲耶夫 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所以当我听到苏联解体的消 息,当全世界很多人为这个民族的前途而担忧的时候,我曾对人讲,俄罗斯是不会死的 ,它会复苏的!理 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大哀愁的民族啊。 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 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 可是在这个欲望膨胀的时代, 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

12、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 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 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 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 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 于奔逃。 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 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而丧失了自我,那种散发着哀愁之 气

13、的艺术的生活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了。 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的霓虹灯?是越 来越眩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产生出的滚滚沙尘? 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我们 所创造的有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因为缺少哀愁的情怀,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傥荡、 装神弄鬼。那些自诩为切近底层生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的却是一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气。我们的 心中不再有哀愁了,所以说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尽管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也许只是 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 13.在作者看

14、来,真正的哀愁是什么?(4 分) 14.作者为什么认为“俄罗斯是不会死的”?(6 分) 15.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4 分) 16.请探究文章结尾画线句的内涵。(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19 题。 论称誉 培根 称誉是才德的反映。但是它像镜子或其他映影的东西一样。如果它是从俗人来的,那它就多半是 虚假而无价值的;并且是随着妄人而不随有德之士的。因为流俗之人是不懂得许多出类拔萃的美德 的。 最低级的才德能赢得他们的称誉;中等的才德能在他们心里引起惊讶或艳羡;但是对于最上的才德 他们就没有识别的能力了。唯有表面上的表现和假冒的才德乃

15、是最受他们欢迎的。 称誉的确好像一条河,能载轻浮中空之物而淹没沉重坚实之物。但是假如有地位和有见识的人同 声称誉某人,则有如圣经所谓“美名有如香膏”。它的香气播满四周而且不易消逝。盖香膏的香气 比花卉的香气耐久也。 可以恭维人的假原因太多了,所以一个人怀疑人家的称誉是有理由的。 有一种称誉只是出自谄谀; 要是说话的人是一个普通的谄谀者,那么他就会有几种普通的套话,对于谁都可以用;要是他是一个奸 猾的谄谀者,那么他就会摹仿“谄谀者之王”的那就是一个人的自我;一个人自以为最长于某事,或 最富于某种美德,那奸猾的谄谀者就会在这些地方竭力赞成他;但是假如他是一个大胆的谄谀者,他就 会找出一个人自己感觉

16、最缺陷的地方,自己深以为耻的地方,而坚持说他在这些地方很有长处。 有些称誉是出自善意与尊敬心的,这种称誉是我们对于帝王或大人物们应有的礼仪,这就是“以称 誉为教训”;就是,对某些人说他们是如何如何的时候,实际就是告诉他们应当如何如何也。有些人受称 誉其实是被人恶意中伤,为的是好引起别人对他们的嫉妒心;“最恶的仇敌就是那些恭维你的仇敌”;所 以希腊人有句成语:“被人恶意恭维的人鼻子上要长小疮”,就好像我们的成语所谓“说谎的人舌头上要 长水泡”一样。中节的称誉,用之得时,而且不俗的,确是能有好处的。 至于一个人自夸自赞,除了在很少见的情形之中,是不能成为合理的;但如果是自己称扬自己的职 务职业,则可以漂亮地并且带点豪气而为之。 圣保罗在自夸的时候,常常加上一句“我说句狂话”;但是在 说到他职务的时候,他就说“我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