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48383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通化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省通化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省通化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吉林省通化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吉林省通化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通化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通化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19题,共150分,共4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张再林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一如也。”故“恕”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在这里,我却宁愿使用“体贴”这个词。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其说是一种“心思”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

2、的“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互动”。我们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医生给人看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的对象”,而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麻木不仁”成为医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的“介入疗法”,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成为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医患关系是如

3、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礼”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解一种专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种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它同样是古人的“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故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贴。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姿态,脸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东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使

4、社会借以形成为一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古人不仅用“体贴”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而且从“天人合一”之道出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不是像西人那样,把其看作是异己于人的“自在之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而是把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故在古人的心目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

5、有喜怒哀乐,有生老病死,乃至人有两性,自然有阴阳,人有四体,自然有四时,人有五伦,自然有五行,乃至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被视为所谓的“天的震怒”,所谓的“天象示儆”,乃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的生命的每一次感动,都会同体感通地在自然现象中引起微妙的连锁反应。因此,“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中国的“人我不二”的伦理观、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乃至中国的“神美同义”的宗教观。舍此我们也就不能理解古人的“无之不体”的人生境界和追求。乃至于可以用“手足”喻兄弟,用“腹心”喻朋友,用“同胞”喻众生,用“父母”喻天地,乃至其使无论我们人类还是整个宇宙都成为我自

6、身生命机体的生动的隐喻和象征。当然,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并不意味着我们否认孔子的“恕”、孟子的“恻隐”、王阳明的“良知”这些概念同等的重要性。它仅仅是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一切其他概念将失去了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并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因为真正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近取诸身”、“反求诸身”的文化,一旦舍弃了这种“身体”,中国文化中的任何东西都无从谈起,因为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选自民办教育研究)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己所不欲,

7、勿施于人”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是指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B“礼”也可以视为生命共同体中一种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是中国古人“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C因为中国的医患双方构成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所以,中医疗法能在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D中国古人把“体贴”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2下列选项与文中“体贴”的概念不一致的一项的是(3分)( )A中医的“望、闻、问、切”。B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 C论语中的“乡人饮

8、酒,杖者出,斯出矣”。D用“手足”喻兄弟,用“父母”喻天地。3下面选项中对作者解读的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的理解错误的一项(3分)( )A中国文化的特质强调的不仅仅是认知,还有身体践履,认为其是一种生命体验。B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C中国古人还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D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

9、(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题。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仕州为主簿。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濬。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除廷尉。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迁散骑侍郎。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厚封赏,欲以恩泽自卫。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奏曰:“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

10、;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臣等敢冒陈闻。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论功,制度名牒,皆悉具存。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帝不纳。后杨骏反,以豫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莅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竟称疾不起。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伦怒,将诛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攀居心平允,莅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巴西陈寿、阎

11、义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所谤,清议十余年。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子璋嗣,亦有父风。(选自晋书何攀传 有删改)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 愿举国为内臣B今承洪基,此乃天授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今之开制,当垂于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 若属皆且为所虏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时攀适丁母丧 适得府君书 B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 素善留侯张良 C固让不就 金就砺则利 D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 以致天下之士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12、分)( )A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B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C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D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一般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

13、亲。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攀担任别驾之时,不仅奉王濬之命带着奏章前往中央,与张华商量伐吴事宜,还又前去拜访羊祜,面陈讨吴之策,他的才能赢得皇帝嘉许。B何攀与石崇共同弹劾杨骏,认为其赏赐封爵不应厚于本朝开国之时,不应高于对灭吴功臣的封赏,即使不能遵循远古典制,也应当依照先例。 C何攀为官严肃,曾任廷尉、刺史、大司农等职,却坚决推辞了兖州刺史、鹰扬将军之职,后带病应召,是为篡位的赵王司马伦所迫,实属无奈之举。D何攀正直爱才,不仅任梁州、益州中正之时引荐被埋没的人才,而且还勇于辩明曲直,为刺史皇甫晏以及西州名士陈寿、阎义洗清了冤枉。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14、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译文: (2)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乌夜啼李白黄云城边枝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州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秦州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窦韬,符国秦州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10.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黄云城边枝欲栖”一句在诗中起来什么作用?(5分) 11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秦州女的情感的?请就其中两点作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借助对听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来侧面描写琵琶音乐动听的两句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