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48334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抚顺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抚顺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抚顺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抚顺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抚顺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抚顺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抚顺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目:语文(试题册)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册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要求答题,各题必须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作答部分视为无效。第卷和第卷均不能答在本试题册上,写在试题册上无效。3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4考试结束时,将本试题册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本试题册共10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姓 名 准考证号 2018年抚顺市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模拟考试语 文 试 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

2、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第卷1至8页。第卷9至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清宫书画的鉴藏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宫廷对书画作品的收藏随之发展。南朝政权更迭迅速,宫廷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隋唐时期国家一统,加上帝王的喜好,天下书画名品源源进入皇家“秘府”,然而“安史之乱”则使自太宗朝积累起来的唐内府书画藏品“耗散颇多”。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

3、失。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明代宣宗、宪宗、孝宗三朝的书画收藏之盛甚至不亚于宋代宣和与绍兴两朝,但松懈的管理使藏品不断流失,后期更将书画作为发给官吏的薪金,即所谓的“折俸”。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即皇家内府与民间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清代皇室书画收藏不仅远胜于私家收藏,而且为前朝各代所不及。明末清初之际,流散在各地的书画已有一部分为清室所收集,后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等许多著名私人鉴藏家的藏品亦陆续归入内府。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逢年过节、万寿大典或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贡献,其中又以进书画、文玩较为讨喜。清自入关后经

4、四代积累,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在清宫书画收藏中,“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王羲之的名迹快雪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此为皇帝之正式寝宫。王献之的中秋帖则置于御书房。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得到王珣的伯远帖后,遂在自己办理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居所中辟专室存放这三件晋人名迹,并名之为“三希堂”。他为此写有三希堂记,认为这三件书迹不仅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而且是历经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内府秘籍”,三帖的重聚因此就有了非凡的意义。所谓“四美”,即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传为宋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乾隆年间,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品搜集行动中,这四件名品相继进入

5、清宫,至乾隆十一年夏,“四美”重新团聚。乾隆皇帝后特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辟出专室存放“四美”,并命名曰“四美具”,御题“四美具”赞,一再强调“剑合珠还”之意。此时,存世的唐、宋、元、明名画几乎收罗殆尽。这是继宋徽宗宣和内府后最全的一次汇集。据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记载,乾清宫、重华宫、养心殿、御书房为古书画收藏最集中的殿阁。清内府所藏的书画作品曾经专人鉴定,尤其是乾隆朝,更进行了全面整理与分类编目,数次组织书画名家和鉴赏家对藏品进行鉴定和品评,区别上等、次等,并分详简著录。其成果体现在奉敕编纂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正编、续编、三编。全书的编纂过程前后长达74年之久,共收录上起魏晋、下至清代中期近两千年书画

6、作品一万多件。 (节选自郑欣淼清宫书画鉴藏、佚存与研究述评,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宫廷书画的收藏是从汉代开始的。魏晋时期,宫廷书画的收藏随着个人书画创作的风行而发展。B.政权迅速更迭使南朝宫廷书画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安史之乱”使唐代宫廷书画藏品散失了很多,“靖康之变”使宋宣和内府的书画藏品大量散失。C.宫廷书画的收藏,宋代在徽宗时最盛,元代在文宗朝颇为可观,明代则是宣宗、宪宗、孝宗三朝兴盛,而清代在乾隆朝蔚为大观。D.清代宫廷书画的藏品,有清室收集流散在各地的,有著名私人鉴藏家的归入,也有臣民的进贡。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7、是( )A.书画收藏有官藏和私藏两个方面,官藏在很多朝代曾出现过兴盛时期,而最为壮观的则是清朝。B.很多朝代宫廷书画收藏的鼎盛时期一般都有标志性藏品,如宋代的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清代的“三希”和“四美”。C.乾隆认为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的重聚意义重大,因为这三帖既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也都曾是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珍品。D.乾隆年间,皇室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品搜集行动,“四美”正是在这次行动中陆续归入内府,重新团聚,被存放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明时期宫廷书画收藏都曾经相当可观,但对存世的藏品进行收集的完整度不如宋徽宗宣和

8、内府,而清宫对存世的名品收集得比较完全。B.书画收藏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官藏兴盛,私藏相对衰落,比如宋宣和年间、清乾隆年间,官藏鼎盛,私藏相对就要寥落。C.很多朝代皇家书画的收藏在其达到顶峰后就逐渐衰落了,像元代、明代,清代也是如此,乾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战争,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D.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是皇帝下令编纂的,工程浩大,历时74年,对清室的书画藏品进行了分类编目,还有书画名家和鉴赏家的鉴定。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

9、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仕周,历魏县、南乐二令。 太祖受禅,拜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迁殿中侍御史。乾德三年,知制诰。六年,转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太原,已济河。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即命祐知潞州。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 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

10、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继以用兵岭表,徙知襄州。湖湘平,移知潭州。召还,摄判吏部铨。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月余卒,年六十四。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 (宋史王祐传有删减)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11、的一项是(3分)A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B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C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D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辟、拜、封”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字,“迁、转、徙”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字,“罢、除、黜”是表罢免官职一类的字,“判”则表高位兼低职。B古代纪年方法大致有干支纪

12、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文中“乾德三年”应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C“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太祖被推举而称帝。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不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A王祐很有才华,文章写得很好。桑维翰赞誉他的书信辞藻华丽,使他闻名京城,就连皇帝对他的文章也很嘉许。B王祐有政治才能,很受皇帝重用。太祖征讨太原时,因运粮车辆堵塞道路而治罪转运使,赵普劝说太祖原谅他,并举荐王祐去治理,果然形势很好。C王祐敢于直言,劝谏皇帝。在为符彦卿一事申

13、辩时,他讽谏太祖不要像五代的国君那样,因为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D王祐不依附权贵,有政治远见。卢多逊多次劝他依附自己,但王祐没有听从;王祐用宇文融排挤张说的事劝说卢多逊,结果事情的发展果然与宇文融相似。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2)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 西楼望月几

14、回圆。注:唐德宗建中四年,韦应物到滁州任刺史。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诗作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第二年春天,韦应物派人北上打探消息,探者还没有回滁州。李儋,字元锡,韦应物的诗交好友,曾托人问候。8.有人说此诗前两句情景交融,对其颇为推崇赞美。但有人认为这种评论并不切实。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分析。(5分)9.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抒发守边将士盼归心切,却无法实现的句子是“_,_。”(2)韩

15、愈的师说中士大夫以互相学习为耻,其根本原因是“_,_。”(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人的感受来侧面描写蜀道高险的句子是“_,_。”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格桑梅朵来到川藏线上这个道班的时候,正是一个凛冽的冬天,风像长了牙齿,龇牙咧嘴地向我扑来。连绵的雪山矗立在眼前,一眼望去,是意料之中的一片纯白。父亲在这条线上修了一辈子路,最后不得不带着一身的高原病回到家乡。临走时,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