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19届高三第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48329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2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2019届高三第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届高三第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届高三第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届高三第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届高三第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2019届高三第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2019届高三第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连市大连市 20182018 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能力测试语文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8 题,共 150 分。考试时间 为 150 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和谐的统一体中,壮美包含着某种对立、冲突的因素,它在直观上表现出某些动荡、严肃, 奇伟、巨大、豪放、刚正等等不太和淆的状态和形式,但总体上却不给人以压抑痛苦,而仍给人 以

2、自由、愉悦的感受。这与近代充满对立和痛感的崇高之美大不相同。壮美的深层内涵是主体对 客体的渴望和追逐, 即主体要求在对象世界中实现自己, 但不时遇到对来自对象世界的某种抗拒。 这就必然会使它们表现出一定的时立、冲突,矛盾色彩。然而,古典美学中,主体和客体、人与 自然、个人与社会是不存在深刻分裂的,它们在本质上统 一和谐的,因此,来自吋象的抗拒必 然会被克服,主体也就通过对对象的获得和占有显示出自己巍然的人格高度成生命力量。由于壮 美理想是在外向性的主客关系结构中呈现出来的,因而它必然要规定着审美和艺术偏重于模拟、 写实,再现,是“诗在画中”,亦即表现统一于再现。 而优美则与此不同,它强调的是矛

3、盾双方的互依,均衡与和谐,因而一切动荡的、对立的因 素都被淡化和水解在宁静、整一的和谐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它所表现出未的感性特征是柔婉、 圆润、娇小、清丽、淡雅、自然等等。它给人的感受也没有壮美感中那种亢奋高扬的情绪,而是 一种单纯的、平和的愉悦说和享受。优美理想的深层动因是主体在静守中对象形成的自由关系, 也即是说,主体不是通过外向的追求表实现同对象的拥抱巧与合一,而是在心灵的内省、直觉的 感性中达到物我两忘、意境相融、形神统一、情理结合,亦即在对对象的超越中达到同对象的融 合统一。必此避免了主体在外向追觅中同客体的抵牾、矛省和冲突,从而同客体保持一种和谐、 自由的统一关系。优美理想的这种内

4、向性、 自省性结构也决定了审美和艺术的心必然是表情的、 写意的,是“画中有诗”,即再现统一于表现,形质统一于神意。这也即是说,审美和艺术不再 为对象的感性特征所制约和局限,而是自由地超越着他们,在它们的具体有限性之外或之上寻求 无限的韵味、神趣、意兴等等。 审美理想的壮美与优美的两大形态,既是相对的逻辑范畴,又是发展的历史范畴。就整个中 国美学的历史发展来看,宋元审美文化实现了由古典壮美向优美的转化。中唐以前,以阳刚为主 的壮美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盛唐时期,充满雄强博大之气的壮美形态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达到 了个高峰。而中唐以后,特别是宋元至明中叶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审美理想和文化也发生 了巨

5、大而深刻的历史转型,即在刚柔结合、壮美和优美为主的并列中,以柔为主的优美理想以及 由此规定的偏于写意缘情的表现倾向,获得全面发展和确立。这一点从宋元时期的美学思想、艺 术的表现形式(如诗、散文、词、书画、杂剧、雕塑、建筑等),到实用生活中的审美趣味、工 艺(如园林、瓷器、服饰、饮食与茶艺等),都无不以鲜明的时代特色表现出来。 (节选自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宋元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壮美在直观上表现出诸多不太大和谐的状态和形式,但它仍能绐人以自由愉悦的感受,总 体上并不会让人感到压抑和痛苦。 B. 壮美的深层内涵是主体对客体的渴望和追逐;主体在自我实现时会不时遇到某

6、种抗拒,这使 它们表现出一定的不和谐的色彩。 C. 古典美学中主客体、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不存在明显的分裂,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和谐的, 主体仍能显示出自己的价值。 D.在外向性的主客关系结构中呈现出的壮美理想,必然要规定着审美和艺术是表现统一于再现, 即偏重于模拟、写实和再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优美强调矛盾双方的互依、均衡与和和谐,一切动荡、对立的因素皆融合在宁静而整一的和谐 关系中,从而表现出圆润等感性特征。 B.在优美理想中,因为主体不通过外向的追觅来实现同对象的和谐关系,而是向内静守,由此则 避免同客体的抵牾、矛盾和冲突。 C.体现优美理想的审美和艺术突破

7、了其对象感性特征的制约和局限,在对象具体有限性之外或之 上寻求着无限的韵味、神趣、意兴等等。 D.中唐之前壮美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到宋元开始被以柔为主的优美取代,体 现了审美理想两大形态的历史转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壮美给人亢奋高扬的感受与近代充满对立和痛感的崇高美给人的感受大不相同,也不同于优美 给人的单纯、平和的偷悦和亨受的感受。 B.古典美学中壮美和优美各自主客体之间虽然都存在着矛盾冲突,但由于其关系结构的不同,最 终也都显示出融合,统一与和谐的状态。 C.“诗在画中”与再现统一于表现、形质统一于神意的“画中有诗”不同,“画”,是艺术审

8、美 的重心;而“画中有诗”的重心则是“诗”。 D.宋元时期美学思想、艺术表现形式及实用生活中的审美趣味、工艺偏于写意缘情,刚柔结合中 以柔为主,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樊逊,字孝谦。河东北猗人也。逊少学,常为兄仲优饶。既而自责曰:“名为人弟,独受安 逸,可不愧于心乎?”欲同勤事业。母冯氏谓之曰:“汝欲谨小行耶?”逊感母言,遂专心典籍, 恒书壁作“见贤思齐”四字,以自劝勉。属本州岛沦陷,寓居邺中,为临漳小史。县令裴鉴莅官 清苦,致白雀等瑞,逊上清德颂十首。鉴大加赏重,擢为主簿,仍荐之于右仆射崔暹,与

9、辽 东李广、渤海封孝琰等为暹宾客。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 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逊曰:“家无荫第,不敢当此。” 天保元年,本 州岛复召举秀才。五年正月,制诏问求才审官,逊对曰:“今日公卿,抑亦天授,与之为治,何 欲不从。高悬王爵,唯能是与。无令桓谭非谶,官止于郡丞;赵壹负才,位终于计掾 。则天下宅 心,幽明知感,真人去而复归,从此而言,可以无愧。”又问刑罚宽猛,逊对曰:“伏惟陛下 , 昧旦坐朝,留心政术,明罚以纠诸侯,申恩以孩百姓。王者之治,务先礼乐,如有未从,刑书乃 用,宽猛兼设,水火俱陈,则天下自治,大道公行。”七年,诏令校定书,逊等十一人

10、同被尚 书召共刊定。时秘府书籍纰缪者多,逊乃议曰:“按汉中垒校尉刘向受诏校书,每一书竟,表 上, 辄言:臣向书、太史公书、太常博士书、中外书合若干本以相比校,然后杀青 。向之故事,见存 府合,即欲刊定,必藉众本。邢子才、魏收等并不是多书之家,请牒借本参校得失。”凡得别本 三千余卷,五经诸史。殆无遗阙。八年,诏尚书开东西二省官选,所司策问,逊为当时第一。 (节选自北齐节樊逊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 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B. 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

11、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 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C.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 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D 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 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5.下列对文中加点同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掾”原为佐助之意,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曹,掾史,掾属。“计掾”是古 代州郡的计吏。 B.“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转达臣子进言意愿的侍者,后发展 为帝王的谦称。 C. “表”是给呈帝

12、的奏承,与之相关的词语“表函”是上呈天子的函件,“表奏”是表文奏章, “表草”楚表文草稿。 D.古代制作竹简,先用火烤,使其冒出水分,这个程序叫“杀青”,也叫“汗青”。选文 中“杀 青”指书籍定稿。 6.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樊逊有责任心,读书勤勉,他不想安逸地受人照顾,愿与兄长一同致力家业;在母亲开导下, 他又全力研读典籍,并常在墙上题字以自勉。B.樊逊颇有文才,能把握时机,在担任临漳小史时, 他钦佩县令为官清廉,就作了十首清德颂,受到县令的赏识,被提拔为主簿。 C.樊逊善于策对,治国有见地,他认为国家应该重用有才德的人,不要埋没人才;他认为王者之 道应以礼

13、乐为先,后用刑罚,恩威并施。 D.樊逊能以史为鉴,处事有方,他在主持校定群书时,借鉴汉代刘向的做法,搜集种不同版本的 书籍对照校定,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昧旦坐朝,留心政术,明罚以纠诸侯,申恩以孩百姓。(5 分) (2)凡得别本三千余卷,五经诸史,殆无遗阙。(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割鸡令得近乡关。 【注 1凌云:椐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所作大

14、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黄绶:黄色的 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湔祓:即荐拔。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 8.首联在两种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 分) 9.诗人在尾联向执政“诸公”发出“寄语”, 其中蕴含有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以“,”表达出自己心中国破家亡之 痛与身世飘零之苦。 (2)屈原离骚中“,”两句,写出了流俗的弊病,痛斥人们投机取巧而不 顾准则的生活状态。 (3)苏轼赤壁陚中“,” 两句,是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强调了事物处于绝 对运动之中。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

15、、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 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 医心 明晓东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叫喊声和 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 白忠孝长叹一声,这群蛮夷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

16、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 一个人拖了进来。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 说,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 王仁甫看了师弟一眼说,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 白忠孝就嗫嚅着退到一边,心惊胆战地听听窗外的动静,不再说话了。 王仁甫先是取下墙上的皮囊,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片 刻,汩汩流血的伤口便止住了血。王仁甫伸出一只手一点一点地捏着,把碎裂的骨头复位,再敷 上草药,揩掉头上的细汗,牵出后院的骡子,套上车扶伤者躺了上去,目送两人在黑暗中离去。 翌日,门外飘起了膏药旗,日本兵长驱直入,把医心堂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抓走了一旁瑟 瑟发抖的白忠孝。不几日,人们经常看到白忠孝点头哈腰地围着日本鬼子大队长宫本一郎转来转 去,才知道白忠孝医好了宫本的头痛病,成了日本人的军医。 白忠孝带着宫本走进医心堂的时候,王仁甫正捻着他的宝贝银针,一枚一枚地仔细看着。 宫本一郎进门就喝退了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