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学校2019届高三第九次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48320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7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学校2019届高三第九次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学校2019届高三第九次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学校2019届高三第九次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学校2019届高三第九次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学校2019届高三第九次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学校2019届高三第九次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学校2019届高三第九次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 20192019 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科试卷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科试卷 答题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命题人:高三语文组校对人:高三语文组 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微文学: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的新融合 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媒介、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短信、微博、微信为主要载体的传 播手段逐渐普及,衍生出了微文学这种崭新的文学样式。从范围上它包括短信文学、微博文学、

2、微电影文学、微图文文学等众多文学子类,从内容上它承继了传统文学道义担当、弘扬真善美的 精神品格,又呈现出了快捷、互动、多样的技术特质,更容易为广大受众所接受。 基于技术上对“微”的要求,微文学作品一般语言都高度凝结精练、情感表达直率自然,较 少用华丽的辞藻。从内容类别上看集中在哲理类、社会类等愉情喻理的主题范围,这些主题贴合 大众的情绪需求,容易用简练的语句取得较好的效果,类似于佛教中用“顿悟”的方式以一个微 小的细节瞬间引发受众的共鸣。因此微文学特别强调“炼字” ,强调言简而意浓。这种对语言提 炼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当代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络文学作品等的码字、注水现象。 微文学的“微”是一

3、把双刃剑,体量的“微”很容易造成思考的浅薄和言说的局限,不能很 好地表达深刻的思想。与此同时,技术上的“微”却又有效地克服了这种“浅言说”的缺陷。作 为微文学载体出现的微博、微信等传播方式的便捷、多样,以及数码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微 文学可以通过多样化、炫目化的技术方式实现内容的“深表达” 。微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内容是作 者即时发布的、亲身感知的真实事件,在以往许多难以被捕捉、只能通过文学作品假想的现实故 事也能够即时地呈现,而这种真实的现实一旦呈现,在一定意义上就比刻意创作的小说更深刻、 更震撼,从而具备了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只能进行阅读、评价,很难有效地参与创作、修

4、改。微文学能很 好地克服这种缺点,微博、微信本身群体化或部落化的特征,使其对微文学作品评论、转发十分 便利,读者与作者联系沟通的交互性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最终改变了微文学作品的初始形态,使 其呈现出了新的面貌。这种互动的思想碰撞会改变作者原初的想法,使作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文学出现了由个体创作向集体参与创作的转变。通过互动、回应,微文学产生了区别于传统文学 的再创作效果, 它有利于文学走出传统的疆域,以开放的姿态不断地扩展影响力,提升文学表达的效果。诚 然,当前微文学的发展还比较散乱。但是,人类不断追求审美境界提升的要求和媒介技术带来的 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必将促使微文学自身不断发展完善,而其

5、所具有的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有 机融合的特质,既能有效地统辖未来层出不穷的技术变迁,又能为整个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和方向,它的发展壮大将最终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成为文学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微文学是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它将主题集中在哲理类、社会类等愉情喻理的主题范围, 从大众情绪需求和简练语句表达效果出发。 B微文学重视“炼字” ,强调言简意浓,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当代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络文 学作品等的码字、注水现象。 C微文学以其技术上“微”的优势有效地克服了体量上“微”的缺陷,从而在形式上实现 了从“浅言说”到“深表达”的转变。

6、 D读者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只能阅读、评价,根本无法参与创作、修改;而在微文学作品 中却可通过互动、回应,产生再创作效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微文学客观上的技术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大众获取的便利度,适应了当代人快餐式阅读的 需要,具有很好的读者基础。 B微文学作品基于技术上对“微”的要求,在内容表达上要实现从普通文学作品的繁复、 宏大向凝结精练、直率自然的转变。 C作者在微文学作品中呈现的亲身感知的真实事件,要比传统文学中的小说更深刻、更震 撼,因而读者获得的审美体验更深。 D微文学借助读者与作者的互动、回应,可以改变作者原初的想法,使作品向多元化方向 发展

7、,从而产生集体参与创作的作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微文学将传统文学道义担当、弘扬真善美的精神品格和现代技术快捷、互动、多样的特 质联结起来,更易为受众所接受。 B作为微文学载体出现的微博、微信等传播方式的便捷、多样,以及数码技术日新月异的 变化,使微文学可以通过多样化、炫目化的技术方式实现内容的“深表达” 。 C微文学不仅能应运而生,而且能不断发展完善,因为人类有着提升审美境界的要求,而 媒介技术也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 D微文学有机融合了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的特质,所以它既能统辖未来的技术变迁,又能 为文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二)文学类

8、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1414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插田 叶紫 失业,生病,将我第一次从嚣张的都市驱逐到那幽静的农村。我想,总该能安安闲闲地休养 几日吧。 这时候,是阴历四月的初旬农忙的插田的节气。 我披着破大衣踱出我的房门来,田原上早已经充满劳作的歌声了。通红的肿胀的太阳,映出 那些弯腰的斜长的阴影,轻轻地移动着。碧绿的秧禾,在粗黑的农人们的手中微微地颤抖。一把 一把地连根拔起来,用稻草将中端扎着,堆进那高大的秧箩,挑到田原中分散了。 我的心中,充满着一种轻松的、幽雅而闲静的欢愉,贪婪地听取他们悠扬的歌曲。我在他们 的那乌黑的脸膛上,隐约的,可以看出一种不可言喻

9、的、高兴的心情来。我想: “是呀!小人望 过年,大人望插田!这原是他们一年巨大的希望的开头呢。” 我轻轻地走过去。在秧田里第一个看见和我点头招呼的,便是那雪白胡须的四公公,他今年 已经七十三岁了,还肯那么高兴地跟着儿孙们扎草挑秧,这是多么伟大的农人的劳力啊! “四公公,还能弯腰吗?”我半玩笑半关心地问他。 “怎么不能呀! 农夫不下力,饿死帝王君呢。先生! ”他骄傲地笑着,用一对小眼珠子在 我的身上打望了一遍, “好些了?” “是的,好些了。不过腰还是有些” “那总会好的啰! ”他又弯腰拔他的秧去了。 我站着看了一会,在他们那种高兴的、辛勤的劳动中,我深深地感到自家几年来生活的卑微 和厌倦了。东

10、浮西荡,什么东西毫无长进,而身体,又是那样的受到许多沉重的创伤;不能按照 自家的心思做事,又不会立业安家,有时甚至连一个人的衣食都难以温饱,有什么东西能值得向 他们夸耀呢?而他们,一天到晚,田中,山上,微漪的、淡绿的湖水,疏云的、辽阔的天际! 唱自家爱唱的歌儿,谈自家开心的故事。忧?愁?夜间的,酣甜的呓梦! 我开始羡慕起他们来。我觉得,我连年都市的漂流,完全错了;我不应该在那样的骷髅群中 去寻求生路的,我应该回到这恬静的农村中来。我应该同他们一样,用自家的辛勤劳动,争取自 家的应得的生存;我应该不闻世事,我应该 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兴趣,使我突然忘记了腰肢的痛楚,脱下了鞋袜和大衣,想同他们插起田

11、来。我的白嫩的脚掌踏着那坚牢的田塍,感到针刺般的酸痛。然而,我却竭力地忍耐着,艰难地 跟着他们下到了那水浑的田中。 四公公几乎笑出眼泪来了。他拿给我一把秧,教会我一个插田的脚步和姿势,就把我送到那 最外边的一层。顺着他们里边的行列,倒退着,插起秧来。 四公公越到我的前头来了他已经比我快过了一个长行。他抬头站了一站,我便趁这个机 会像夸张自家的能干般地和他攀谈起来。 “我插的行吗?四公公! ” “行! ”四公公笑了一笑,但即刻又皱着眉头说, “读书人,干这些事情总不大合适呀!对 吗?” “不,四公公,我是想试试看呢,我看我能不能插秧!我想唔,四公公,我想回到乡下 来种田呀! ” “种田?王先生,

12、你别开玩笑呢! ” “真的呀!还是种田的好些,我想。 ” 四公公的脸上阴郁起来了,他呆呆地站在田中,用小眼珠子惊异地朝我侦察着我的话是否真 实。我艰难地移近到他的身边,就开始说起我那高兴农人生活的理由来,我大声地骂了一通都市 人们的罪恶,又说了许多读书人的卑鄙,下流,然后,正当欲颂赞他们生活的清高的时候, 四公公便突然地打断了我的话头: “得啦!先生,你为什么竟说出这样的话来呢?”他朝儿孙们 打望了一下,摸着胡子,凄然地撒掉手中的残秧。 “在我们,原没有办法的,明知种田是死路, 但也只得种!有什么旁的生涯给我们做的呢?命中注定八合米,走尽天下不满升。 而先 生,你读书人,高升的门路几多啊!你还

13、真的说这种话,你以为,唉!先生,这田中的 收成都能归我们自家?” 他咽住了一口气,用手揉揉那湿润的小眼睛,摇头没有再说下去了。他的胡子悲哀地随风飘 动着,有一颗晶莹的泪珠子顺着他那眼角的深深的皱纹爬将下来。 我没有再听出他底下说的是什么话来,痴呆地,羞惭地站在那里,看着他祖孙们手中的秧禾 和那矫捷的插田动作。“死路” 。 “高升的门路! ”我觉得有一道冰凉的电流,从水里通 过我的脚干,曲曲折折地传到我的全身! 我的腰肢,开始痛得更加厉害了。 (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对田野的精心描写,既营造了宁静祥和的乡村环境,也烘托了摆脱都市

14、喧嚣后内 心的轻松和愉悦。 B.文章多处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出了一个待人友善、勤劳本分、易于满足而又乐观 刚强的四公公形象。 C.结尾处“我羞惭地站在那里”的原因是四公公的话触动了我强烈的自尊心,让我这个读书 人觉得自己不辨事理、一无是处。 D.“我的腰肢,开始痛得更加厉害了。”这一细节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将我身体与心灵的疼 痛汇集在一起,引人深思。 5.作品以“插田”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5 分) 6.在作品中,“我”向往“插田”的农村生活,而四公公却说“种田是死路”应该追求城市生活。 这也是当今社会的一种现象。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5、(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当民国范儿遇上物理达人 明 心 80 年前,一个有着浓郁民国范儿的 23 岁才女,踏进了美国伯克利大学的校门,从此开启了 一段非凡的人生之旅。她就是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的物理学家吴健雄。 吴健雄出身在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吴仲裔是位有远见卓识的开明士绅。吴健雄 “健”字辈,排行第二,父亲以“英雄豪杰”依次命名,故得名健雄。虽为女儿身,父亲希望她 不让须眉,胸怀男儿志,积健为雄。吴仲裔一向重视教育,自然不会错过孩子的启蒙教育。但在 吴仲裔看来,中国之所以落后,受洋人欺侮,主要原因是科学不发达,因此他时常跑到上海

16、的书 店,为孩子们购买一些有关科学知识的图书及报纸杂志。当别的女孩还在为不用裹小脚而庆幸的 时候,小健雄已经知道了大气的压力、水的浮力,以及打雷和闪电是怎么回事等自然科学知识, 并按照书里看到的、收音机里听到的,开始跟哥哥一起做一些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了。 等到了上学年纪,在父亲创办的明德女子学校里,十来岁的吴健雄知道了“乐以天下,忧以 天下”的大胸怀,明白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才是最好的学习态度。 受父亲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吴健雄后来考上了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其间,她多次到东 吴大学听胡适演讲,常使少年吴健雄“思绪潮湃,激动不已” 。吴健雄曾说,在一生中影响她最 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父亲, 另一个则是胡适先生。 她的研究 “不过是根据胡先生平日提倡的大 胆假设,小心求证之科学方法” 。 后来,吴健雄从中央大学数学系转到物理系。老师同学大为不解,都认为她在数学领域肯定 能有所建树,却不知她对物理学早已“情有独钟” 。 吴健雄知道,全球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