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盟校2019届高三语文联合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48018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1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盟校2019届高三语文联合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盟校2019届高三语文联合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盟校2019届高三语文联合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盟校2019届高三语文联合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盟校2019届高三语文联合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盟校2019届高三语文联合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盟校2019届高三语文联合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盟校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盟校 20192019 届高三联考届高三联考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 场号填写在答题卡(纸)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纸)上,写在本卷上无效。3.满分 15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 ) 甲甲必考题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9 分分 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中华文化元素”,指 中华民族在长期

2、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 生相克、家国天下情怀、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 守。 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色;武术的技 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民间风俗文化的吉祥、灵动、热烈、圆 满;建筑中的“中国红”、中轴线、对称与不对称美等。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 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

3、、风俗之中。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 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 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 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 文字”,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 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 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

4、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 动的语文载体。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 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 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故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汉字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影响最深远广大的 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的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它 区别于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欧洲文化。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是世界上颇 具原创性和传承力的文化圈之一。 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而具有历

5、史承袭性、稳 定性,因而是经典的。它同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代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 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皆为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的展现。中华文化 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是中国的也是 世界的。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演绎中华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便是一个例证。 中华文化元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开 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使人们增强历史敬畏感和时代 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传承创新中华文

6、化的自觉性。此外,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 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并将其传播给异域受众,可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选自 2019 年 1 月 21 日人民日报版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质素,它发育 并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 B.中华文化门类众多、级次不同,各有不同的个性化元素。如“吉祥、灵动、热烈、圆满”属于民间风俗 文化中的个性元素,“刚柔并济、讲究武德、技艺合一”属于武术文化中个性化元素。 C.随着中外文化的广泛

7、交流,中华文化元素在世界视野的观照下,也被外域文化所吸纳,美国好莱坞动画 片功夫熊猫花木兰夹杂着中华文化元素。 D.中华文化元素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元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世界上各种文字都是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汉字从象形文字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形 声字便是属于这种类型的文字。 B.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旺盛的古文字,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有学者称之为“东亚的拉 丁文”,可见其在汉字文化圈诸国影响之大。 C.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它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

8、达方式的文化 系统,它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D.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具有原创性和传承力的特点,在古代,朝鲜、越南、 日本等东亚国家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中国长期是其文化供应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元素蕴藏于中华民族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因此中华炎黄子孙身上就流淌着中国文化因子的 血液,他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 B.中华文化元素依托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它无法独立存在,从来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 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 C.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既是经典的、又

9、是时代的,因为它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 性,同时又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开掘、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使人们增强历史的敬畏感, 提升民族的自信心、认同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36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赵葵,字 南仲,京湖制置使方之子。少与兄范俱有志事功,方器之,聘郑清之、全子才为之师。又遣 从南康李燔为有用之学。每闻警报,葵与诸将偕出,遇敌则深入死战。一日,方赏将士,恩不偿劳,军欲 为变。葵时十二三,觉之,亟呼曰:“此朝廷赐也,本司别有赏赍。”军心赖一言而

10、定,人服其机警。 嘉定十年,金兵犯襄阳,围枣阳。时边烽久熄,金兵猝至,人情震惧。方帅范、葵往战,败走之。十 三年方遣葵及都统扈再兴攻金人至高头。高头,金人必守之处也,出劲兵拒战,葵率先锋奋击,再兴继进 歼之。翼日,葵麾军进击,金兵亦大出合战,大破之,俘斩及降者几二万,获万户而下十数人,夺马八 百,逐北直傅 城下而还。 十四年,金人犯蕲州,金大将阿海引兵出战,葵帅精骑赴敌,再兴从之,大捷,斩首万余。金人闭门 不出。范曰:“金人必复谋夜战以幸胜,乃预备大鼓,令军中闻叠鼓声始动,若彼未至五十步内而辄动者 斩。未几,金兵稍下山,范叠鼓麾军突斗,葵继进,金人僵尸相属。复相持至夜分,金人虽敛,而阵如 故。

11、范、葵急会将校,选死士数千,黎明四面奋击,唤声撼山谷。金人走,乘胜逐北,斩首数千级,拔所 掠子女万余。 十七年,淮东制置使许国檄葵议兵。葵至曰:“君侯欲图贼,而坐贼阱中,悔已无及,惟有重帐前置 兵,犹足制之尔。”国曰:“兵不能集,集不能精,奈何?”曰:“葵请视两路之兵,别 其精锐,君侯留 三万帐前,贼不敢动矣。”国曰:“不若集淮兵来阅,而君董 之,既足示众,亦可选锐。”葵曰:“有兵 之郡,必当冲要,守将岂可空壁以从制置使命耶?必匿其强壮,遣老弱以备数。本欲选锐,适得其钝,本 欲示众,适示单弱。”国不听,卒败。 绍定元年,出知滁州。二年,葵母疾,谒告省侍不得,刲股杂药以寄之。母卒,葵求解官,不许

12、,不 得已,卒哭复视事。 绍定六年,授 两淮宣抚使,判 扬州,进封 鲁国公,寻奉祠 。咸淳元年,乞致仕。特授少师、武安军节 度使,进封冀国公。舟次 小孤山,薨,年八十一。赠太傅,谥 忠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有删改)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逐北直傅 城下而还逼近B.葵请视两路之兵,别 其精锐挑选 C.不若集淮兵来阅,而君董 之监督管理D.舟次 小孤山驻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赵葵,字南仲”。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 字是供平

13、辈和晚辈称呼。 B.文中“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中的“授”指授给、给予官职。“判”指低位兼低职。 “封”指帝王把土地、封号或爵位授予亲属或臣僚。 C.文中“寻奉祠”的“奉祠”指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 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 D.文中“ 谥忠靖”的“ 谥”是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 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赵葵小小年纪就表现出其机

14、警灵敏。有一次他父亲奖赏部属不当,引起军队骚乱时,他急中生智,一句 话化解危机,稳定了军心。 B.赵葵是一位身先士卒、英勇善战的将领。嘉定十三年、十四年,当金兵进犯时,赵葵都率先带领士兵奋 勇出击,并大败金兵。 C.赵葵有军事谋略。淮东制置使许国邀请赵奎商议对付贼寇的办法,赵葵分析军情切中肯綮,设计应敌方 略,许国不用其谋,大败。 D.赵葵有孝心。赵葵的母亲患病,他请假探视未被批准,于是,他割下大腿的肉杂入药中寄送给母亲。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金人走,乘胜逐北,斩首数千,拔所掠子女万余。(5 分) 本欲选锐,适得其钝,本欲示众,适示单弱。(5 分) ( (二二) )

15、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11(11 分分)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89 题。 【中吕】喜春来 张养浩 路逢饿殍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只落的白发满头新。 注:这首曲子为张养浩到灾区赈灾时所作。 8.开篇两句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官员形象?请简要分析。(5 分) 9.“还自哂”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 分) ( (三三) )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6(6 分分) ) 10.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 屈 原 在 离 骚 中 表 示 自 己 埋 怨 楚 怀 王 行 事 荒 唐

16、 , 不 能 体 察 自 己 忧 国 忧 民 之 情 的 两 句 是:,。 庄子在逍遥游中用“,” 两句,具体举例说明“小年”在认识上的局 限性。 乙乙选考题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请考生在第三(1111)、四()、四(12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25 分)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哈提雅的第 28 个馅饼 乔叶 天上不会掉馅饼。在碰到哈提雅之前,我是一直信奉这句话的。 2004 年秋天,我随河南作家代表团去西部采风。在等着导游买票的工夫,我站在入口处向里张望。 “阿姨。”有人拽着我的衣襟。我皱皱眉,今天穿了一件白色的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