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word论文】缬沙坦联用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心功能不全58例分析【临床医学专业论文】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50KB
约3页
文档ID:8772365
【最新word论文】缬沙坦联用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心功能不全58例分析【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1页
1/3

1缬沙坦联用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心功能不全 58例分析作者:罗素平 张春林 蒋晓燕 王秀梅 【关键词】 缬沙坦【摘要】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用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对高血压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 58 例给予缬沙坦联用吲达帕胺治疗,4 周后观察血压、心功能、心率、心电图、血脂、血糖、血电解质和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血压稳定下降,有效率 89.7%(P<0.01) ;心功能改善,有效率87.9%;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恢复,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缬沙坦联用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有降压和改善心功能双重作用关键词】 缬沙坦;吲达帕胺;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本文选用缬沙坦(代文)联用吲达帕胺(寿比山)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 58 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根据 1999 年 WHO/ISH 高血压诊断标准,选择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 58 例,均无缬沙坦用药禁忌,男 31 例,女 27 例;年龄52~75 岁,平均 65.5 岁;高血压 2 级 26 例,3 级 32 例按照 NYHA 的心功能分级法:心功能Ⅱ级 13 例,Ⅲ级 40 例,Ⅳ级 5 例。

1.2 方法1.2.1 血压测定[1] 所有患者均于上午 8~10 时在高血压专科门诊测量坐位右臂血压,测量前休息 15min,舒张压以声音消失为准,连续测量 3 次取均值服药第一周每天测血压 1 次,调整服药剂量及次数,血压稳定后每周测血压 2 次1.2.2 给药方法 非初治者入选后停用降压药 2 周[药物清洗期,如收缩压(SBP)>180mmHg 则给予硝苯地平控制到安全水平]后与初治者一起口服缬沙坦 80~160mg,1~2 次/d,吲达帕胺 2.5mg/d,连续治疗 4 周1.2.3 观察内容 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测血压,记录症状、体征,查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并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时记录不良反应1.2.4 疗效判定标准 血压判定标准[2] (1)显效:舒张压(DBP)下降2≥10mmHg 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如 SBP 高也同时降至正常 (2)有效:DBP 下降<10mmHg 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 10~19mmHg,如 SBP 高则下降≥30mmHg (3)无效:未达上述指标者心功能判定标准(1)显效:心功能改善 2 级 (2)有效:心功能改善 1 级。

(3)无效:未达上述标准1.2.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资料进行配对 t 检验2 结果2.1 降压效果 经治疗显效 28 例(48.3%) ,有效 24 例(41.4%) ,无效 6 例(10.3%) ,总有效率 89.7%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见表 1表 1 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 (略)2.2 心功能改变 显效 28 例,有效 23 例,无效 7 例,总有效率 87.9%2.3 心电图改变 58 例治疗前均有 ST-T 改变,治疗后 ST 段下移有恢复,T波倒置变浅者 31 例,占 53.4%2.4 其他 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血糖、血电解质无异常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无统计学意义2.5 不良反应 头晕 2 例,消化道反应 2 例,调整用药剂量后均缓解,能耐受治疗3 讨论高血压是导致心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常出现心力衰竭1999 年 WHO/ISH 高血压治疗指南中指出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心力衰竭的危险性至少增加 6 倍预防高血压向心力衰竭进展,积极有效的血压达标治疗及重视左室肥厚(LVH)的逆转是关键[3] 根据 VALUE 试验研究的报道,在迄今为止的大型临床试验中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方案的降压效果最为显著[4] ,是对 LVH 逆转较好的降压药物之一[3] 。

VALIANT 研究证实,对于高危心脏病发作存活并具有进一步发生心脏事件可能的患者,缬沙坦在心脏保护和挽救生命方面,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同样有效目前认为几种降压药物联合应用较单用一种药物优越,不仅可通过协同作用提高疗效,且可通过减少药物剂量使不良反应减少[5] 吲达帕胺属于二氢吲哚类利尿剂,具有利尿和钙离子拮抗作用,是一种方便长效,患者顺应性好、安全的降压药吲达帕胺对电解质影响轻微,不干扰糖脂代谢,它还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肾功能及治疗心力衰竭观察结果表明,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用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不但降压安全有效,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参考文献】1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0.32 刘力生.临床高血压病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94.3 孙宁玲.高血压与心力衰竭.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383-384.4 Julius S,Kjeldsen S,Brunner S,et al.The VALUE trial:long-term blood pressure trends in 13449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Am J Hypertens,2003,16:544-548.5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87-129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