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第六章消化系统和腹膜腔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7721390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5.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学第六章消化系统和腹膜腔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医学影像学第六章消化系统和腹膜腔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医学影像学第六章消化系统和腹膜腔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医学影像学第六章消化系统和腹膜腔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医学影像学第六章消化系统和腹膜腔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第六章消化系统和腹膜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学第六章消化系统和腹膜腔(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六章 消化系统和腹膜腔,第一部分 胃肠道,2,教学要求 1.重点理解掌握胃肠道肿瘤的X线、CT表现; 2.掌握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要点; 3.了解胃肠道相对少见疾病的影像表现; 4.了解不同影像检查技术对胃肠道不同疾病的诊断价值 和限度,3,检查方法,透视 平片 X线造影:口服、灌注 (首选) 钡餐 气钡双重造影 注意:胃肠道准备 多体位/时相 CT,4,5,6,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 胃,(一)正常X线(造影)表现 解剖结构识别: 形态:牛角型、钩型、瀑布型、长钩型(无力型) 黏膜像:均匀光滑的条纹状影 双对比造影:胃小区/胃小沟 胃蠕动与排空:2-4 小时排空 (二)正常CT表现 壁厚

2、度,浆膜,毗邻结构,7,牛角型,无力型,瀑布型,鱼钩型,8,9,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 十二指肠 Duodenum,(一)正常X线(造影)表现 解剖结构识别:四部分 十二指肠乳头 形态: C形 黏膜像:球部-纵行、平行的条纹影 降部以下-羽毛状 蠕动:可有逆蠕动 (二)正常CT表现 壁厚度,浆膜,毗邻结构,10,Treitz ligament,duodenal papilla,低张双对比造影,11,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 空回肠(小肠, Small bowel),(一)正常X线(造影)表现 解剖结构识别:位置、分组 黏膜像:空肠-羽毛状、雪花状 回肠-纵行/斜行 充盈轮廓光滑 蠕动与排空: 推

3、进性 2-6小时 7-9小时 (二)正常CT表现 壁厚度-3-5 mm,肠系膜结构,12,粘膜相,充盈相,13,小肠粘膜皱襞形态 收缩时呈纵形 舒张时呈横形,14,小肠CT图,15,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 大肠 (Colon),(一)正常X线(造影)表现 解剖结构识别:结肠袋、半月襞、回盲瓣、阑尾 黏膜皱襞: 双对比造影:无名沟 蠕动与排空:24-48 小时 (二)正常CT表现 壁厚度-3-5 mm,浆膜,直肠周围脂肪层,肠脂垂,16,充盈相,黏膜相,气钡双对比相,17,二、异常影像学表现,(一)异常X线(造影)表现 轮廓异常 黏膜皱襞的改变 管腔大小的改变 位置移动度的改变 功能性改变,18

4、,二、异常影像学表现,(二)异常CT表现 管壁增厚:食道壁、小肠5 mm;胃壁10 mm;大 肠壁5 mm为可疑增厚,10 mm为确定 的异常增厚。继发管腔狭窄。 2. 肿块:腔内/外,大小、边缘、溃疡及坏死 3. 周围脂肪层改变:浆膜面,肠系膜 4. 邻近脏器浸润:脂肪间隙消失,邻近脏器内异常密度 5. 淋巴结转移:胃癌最常见,一般15 mm 6. 远处脏器转移:肝脏最常见且易被发现,19,三、临床应用及比较影像学,X线造影检查首选(曾经):多体位,动态,可显示局 部与全貌、形态与功能 限制-早期黏膜病变,黏膜下病变 主要用于病变范围的显示,术后吻合口观察 CT应用逐渐普及、价值突出:肿瘤分

5、期 MR少用 超声可选用,但具有局限性,20,21,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2,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胃肠道穿孔,最常见的急腹症,最常见原因溃疡 骤然持续性上腹痛,不久可延及全腹 影像表现: 最重要征象:气腹(膈下游离气体),23,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膈下游离气体,24,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腹腔游离积气,25,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腹部术后膈下游离气体,26,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肠梗阻,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 痛、呕、胀、闭 影像表现: 肠管扩张积气/液,多发气-液平影 注意梗阻病因的观察,27,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高位小肠梗阻,28,

6、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低位小肠梗阻,29,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痹性肠梗阻,结肠充气 为诊断本病 的重要依据,3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粪块性肠梗阻,31,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直肠癌伴肠梗阻,32,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3,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临床与病理】 门脉受阻 侧支血管 食管粘膜下V、周围V丛 破裂出血,【影像学表现】 X线造影:早期:黏膜皱襞增粗、稍迂曲,管壁边缘呈锯齿状,尚柔软;进展期:串珠/蚯蚓状充缺,管壁边缘不规则,蠕动减弱,排空延迟 CT:管壁增厚,增强后黏膜下迂曲扩张静脉,34,Esophageal Varices,35,

7、食道静脉曲张,腹腔侧枝循环开放,36,溃疡(Ulcer),(一)胃溃疡,【临床与病理】 好发胃小弯、胃角,次为胃窦,常单发 胃壁溃烂缺损(龛影),黏膜至肌层,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20 mm,深5-10 mm,溃疡口周围炎性水肿 穿透性溃疡/穿孔 上腹部痛:反复、周期、节律;恶心、呕吐、反酸、嗳气;出血、黑便 可恶变,37,【影像学表现】 X线造影: 直接征象-双对比及加压法较易显示 龛影(轮廓外):钡剂充填胃壁缺损处的直接投影,切线位易观察。 透明带-溃疡口部黏膜水肿带: 项圈征/狭颈征 黏膜皱襞均匀性纠集:慢性溃疡周围瘢痕收缩 间接征象(功能改变) 痉挛性改变;分泌增加;蠕动 CT有助于显

8、示并发症,38,39,穿透性溃疡,40,posterior gastric wall ulcer perforated with loculated fluid and gas in lesser sac,41,(二)十二指肠溃疡,【临床与病理】 较胃溃疡常见,好发球部(前后壁),次为降部,可多发 临床症状与胃溃疡相仿,【影像学表现】 X线造影直接征象同胃溃疡 间接重要征象-球部痉挛/恒久变形;激惹征,42,龛影,球部变形,球部激惹,43,44,【影像学表现】 X线造影:早期-黏膜粗乱变平,肠壁边缘尖刺状影 进展期-特征性表现:卵石征,非对称性,节段性或 跳跃性分布 晚期-瘘管或窦道形成 CT

9、:节段性肠壁增厚 分层现象,肠系膜改变,梳样征,(小肠)克罗恩病(Crohn),【临床与病理】 好发青壮年,胃肠道非特异性节段性肉芽肿性炎 可累及全消化道,以末端回肠和结肠最常见 病理特征:肠壁纵行溃疡,全层肠壁肉芽肿性炎,纤维增生,淋巴管阻塞 腹泻、腹痛等,45,卵石征,46,【影像学表现】 X线造影:非特异 跳跃征,黏膜粗大紊乱 纤维增生-肠管狭窄、变形、挛缩 CT:肠壁增厚 较长范围,肠系膜LN增大、钙化,肠结核,【临床与病理】 好发回肠末端、回盲部,多继发肺结核 肠源性、血源性、周围脏器蔓延 病理特征:溃疡型、增殖型、混合型 腹泻、腹痛等,47,增殖型肠结核:CT与X线对照,48,【影

10、像学表现】 X线:无特征性,粪石,局部肠管推移 CT:直接征象-阑尾增粗肿大,壁增厚,腔积液,粪石 间接征象-周围炎性渗出,脓肿,穿孔表现,阑尾炎及周围脓肿,【临床与病理】 常见病,阑尾及局部炎症,穿孔周围脓肿 转移性右下腹痛,49,50,51,胃肠道肿瘤,良性/恶性/交界性 上皮源性肿瘤:息肉、腺瘤、癌 非上皮性肿瘤: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神经源性瘤 (上皮下肿瘤) 血管瘤 平滑肌肉瘤,淋巴瘤 腔内/壁内/壁外,癌猛于虎!,52,癌最常见: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发病率均居所有恶性肿瘤前10位。 其次主要有淋巴瘤、间质瘤、类癌、肉瘤。,53,胃肠道癌的基本特点,病理学分型:起源于黏膜,鳞癌

11、、腺癌;早期癌与进展期癌。 形态学(X线)基本分型: 早期-浅表型,隆起型,凹陷型 进展期-肿块型,浸润型,溃疡型 食道癌4分型-髓质、蕈伞、溃疡、缩窄 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肿块、溃疡、浸润溃疡、浸润 临床表现:早期一般都无症状 食管癌-吞咽困难 其他-腹痛,消化道出血等,54,胃肠道癌的基本影像学表现,X线造影表现: 轮廓异常 黏膜皱襞的改变 管腔大小的改变 位置移动度的改变 功能性改变,CT表现: 管壁增厚 肿块 周围脂肪层改变 邻近脏器浸润 淋巴结转移 远处脏器转移,55,(一)食管癌,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56,57,型:突向腔内充缺影,58,型:溃疡型,半月综合

12、征-环堤征、指压征、裂隙征,59,型:溃疡型,60,弥漫浸润:皮革胃,型:浸润型,61,型:浸润型(局部) X线、CT对照,62,胃癌CT平扫、增强:通常中度以上强化(更易分辨),63,胃癌淋巴结与肝脏转移,64,(三)结肠直肠癌,早期,进展期,增生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增生肿块型,65,溃疡型 MDCT虚拟内窥镜,66,浸润型,67,直肠癌MR,68,胃肠道癌肿X线、CT表现总结及比较影像学,直接征象 肿块:不规则形充盈缺损,分叶状,表面不整, 常2 cm,广基底 浸润: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伴梗阻,局限性 溃疡:较大的腔内龛影,环堤征、裂隙征、指压迹征 龛影口黏膜中断破坏 间接征象 X

13、线功能改变:管壁僵硬蠕动消失 CT显示有无浆膜面及周围脂肪层的变化,有无淋巴结的转移,有无邻近脏器的侵犯及远处脏器的转移 MR在直肠癌上的优势,69,胃肠道最常见的原发性间叶源性肿瘤 胃最常见,次为小肠,可发生在胃肠道外 恶性潜能 评判重要指标: 1、大小(5cm)、密度、边缘、囊变/坏死/出血 2、有无浸润周围组织及转移 CT和MR是检出和诊断的主要方法 肿块 密度常不均匀,向腔内或腔外生长,较大时中心多发生坏死,可出血、囊变,表面易溃疡而与胃肠道穿通,三、胃肠道间质瘤(GIST),70,腔外肿块,71,腔内肿块,腔外肿块,壁间肿块,72,十二指肠间质瘤伴转移,73,直肠间质瘤,74,五、胃肠道良性肿瘤,【临床与病理】 主要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瘤 大多为上皮下肿块,膨胀性生长,圆形或椭圆形, 常无明显症状,【影像学表现】 X线造影:充缺影-境界光滑锐利 (局限性) 双对比-戒圈征 黏膜一般无破坏,管壁尚柔软 难以显示肿瘤全貌以及评价肿瘤良恶性 CT:肿块,壁间/外生长 定性有时比较困难,某些具有特征性-脂肪瘤,75,(食管)平滑肌瘤(Leiomyom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影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