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第十二章脂肪性肝病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7712966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第十二章脂肪性肝病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十二章脂肪性肝病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十二章脂肪性肝病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十二章脂肪性肝病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十二章脂肪性肝病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学第十二章脂肪性肝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第十二章脂肪性肝病(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脂 肪 性 肝 病 Fatty Liver Disease,1,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脂肪性肝病诊断 临床表现 (二)熟悉:病理 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治疗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了解:流行病学 预后 患者教育,2,脂肪性肝病( fatty liver disease) : 肝细胞脂肪过度贮积和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男女均发病,以40 -49岁的发病率最高, 我国成人患病率为15%25% 之间,近年上升,患病年龄提前。 有无长期过量饮酒分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定 义,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2、 disease , NAFLD) 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脂肪性肝炎( non -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 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 NAFLD现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第一节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4,基 本 概 念,脂类是生物体内的一类重要物质。 主要分为脂肪和类脂。,5,脂类,类脂(lipoid):磷脂、固醇类,脂肪(fat):甘油三酯(甘油+脂肪酸),基 本 概 念,6,正常人每100g肝脏湿重含4-5g脂质,主要用于构成生物膜的脂质双层结构

3、,磷脂占50%以上,TG占20%,FFA占20%,胆固醇占7%,其余为胆固醇酯等。 肝细胞在体内脂质的摄取、转运、代谢及排泄中起十分重要作用。 在正常肝组织内,仅贮存维生素A的贮脂细胞(肝星状细胞HSC)胞浆内含少量脂滴,而肝细胞由于脂质的合成与排泄保持动态平衡,一般无脂肪堆积。当肝内脂质含量超过肝脏湿重的5%,或肝组织切片光镜下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肝细胞有脂肪滴存在时,称脂肪肝。,7,NAFLD形成的病理生理改变,目前提出“两次打击”学说:,【病因与发病机制】,第一次打击:胰岛素抵抗,引起良性的肝细胞内脂质沉积: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第二次打击:肝细胞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是疾病进展的

4、关键: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介质的产生,肝星状细胞的激活,肝细胞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NAFLD的发病与代谢综合征有关,有人认为本病是代谢综合征的一种表现。,8,【病因与发病机制】,肝细胞内脂质特别是甘油三酯沉积是形成NAFLD的一个先决条件,导致脂质沉积的代谢异常机制并没有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几个环节有关: (1)脂质摄入异常::高脂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动员增多,促使(FFA) 输送入肝脏增多 (2)线粒体功能障碍:,FFA 在肝细胞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和氧化减少,转化为甘油三酯增多 (3)肝细胞合成FFA和甘油三酯增多 (4)VLDL合成不足或分泌减少,导致甘油三酯运出肝细胞减少。

5、,9,【病理】,NAFLD 的病理改变以大泡性或以大泡性为主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为特征。 单纯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性肝炎 脂肪性肝硬化,10,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低倍镜下视野内30%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但无明显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视野内30-50%-轻度 视野内50-75%-中度 视野内75%以上-重度,11,脂肪性肝炎,是进展为肝硬化的关键中间阶段 病理特点: 1、腺泡3区:气球样肝细胞,腺泡点灶状坏死 2、门管区:炎症伴/或周围炎症。 3、腺泡3区:窦周/细胞周纤维化,可扩展到门管区及其周围,出现局灶性或广泛的桥接纤维化,12,脂肪性肝硬化,根据:腺泡3区纤维化、门静脉纤维化、架桥纤维化和有无

6、肝硬化分为4期: 肝硬化发生后,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症则减轻,甚至可完全消失,大体为小结节性肝硬化。,13,【临床表现】,单纯性脂肪性肝病:无症状。 脂肪性肝炎:黄疸、肝功能异常。 肝硬化:相应症状。,14,【实验室检查】,血清转氨酶和GGT水平正常或轻、中度升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ALT升高为主。 血脂、尿酸、转铁蛋白和空腹血糖升高或糖耐量异常。 肝硬化时可出现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异常。,15,【影像学检查】,B超:重要而实用的手段,其诊断脂肪性肝病的准确率高达70%-80% CT:平扫肝脏密度普遍降低,肝脾CT平扫密度比值1可明确诊断,根据肝脾CT平扫密度比值可以判断脂肪性肝病的程

7、度。,16,脂肪肝:肝脏密度明显低于脾脏,17,【病理学检查】,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仍是确诊NAFLD的主要方法,是判断预后的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 鉴别:肝肿瘤、少见疾病:血色病、胆固醇酯贮积病和糖原贮积病。,18,【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排除过量饮酒、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糖原 贮积病等可导致脂肪性肝病的特定疾病,19,临床诊断标准,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 乙醇量男性每周140g,女性每周70g;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

8、变性等可导致脂肪性肝病的特定疾病; 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血清转氨酶和GGT水平正常或轻、中度升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ALT增高为主、转铁蛋白升高; 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影像学诊断标准; 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病理学诊断标准; 符合第1-5项和第6或7项中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NAFLD,20,【治疗】,(一)病因治疗 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脂 基本措施: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脂。 节制饮食、坚持中等量有氧运动,可达到控制体重和血糖,降低血脂以及促进肝组织学改变逆转的目的。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而这些疾病的防治比

9、脂肪肝本身更重要,要有整体治疗观念。,21,【治疗】,(二)药物治疗 单纯性脂肪肝性肝病:无需药物治疗 脂肪性肝炎:多烯磷脂酷胆碱、VitE 、还原型谷胱甘肽, 以减轻脂质过氧化。 膜岛素受体增敏剂如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用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NAFLD患者 血脂高:降血脂药物。,22,【治疗】,(三)患者教育 1. 控制饮食、增加运动, 是治疗肥胖相关NAFLD 的最佳措施。体重下降过快, 可能会加重肝损伤。减肥过程中应使体重平稳下降,注意监测体重及肝功能。 2. 注意纠正营养失衡, 禁酒, 不宜乱服药, 在服降血脂药物期间, 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23,【预后】,单纯性脂肪性肝病治疗可完全恢复。 脂肪性肝炎如能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多数能逆转。 部分脂肪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其预后与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相似。,24,谢谢!,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内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