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3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711270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3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1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3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1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3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1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3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3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3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课文说明: 送东阳马生序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入选的古诗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优秀篇章。无论是写景、寓理,还是抒情无一不表现出古代贤人的意趣和志向。本课是作者给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期学有所成。教学时引导学生历史地辩证地认识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古今教育制度的改革,从而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努力学习。二、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全文;学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学习古人“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3、掌握

2、对比的写作手法。三、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至背诵,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学习作者的好学精神和求学态度。四、课时安排: 2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预习导学:(课前完成)1、【资料链接】(1)介绍作者:宋濂(1311381)字 ,号 ,浙江浦江人, 著名 。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以文章著名。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

3、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文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 和 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2、朗读识记文科爱好者上“预习导学部分” 部分资料,结合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将未出现的词语查字典注音,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3、完成文科爱好者“同步导练 基础知识”部分。第二部分:课

4、堂教学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二)疏通文意 1、以小组为单位,勾画出重点字词,结合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老师参与各组讨论,把握学生掌握情况)2、结合文科爱好者和课后练习第二题,巩固掌握。3、归纳文言知识:(1)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日再食 (2)古今异义: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 今义:走送之 走:古义: 今义:尝趋百里 趋:古义: 今义: 或遇其叱咄 或:古义: 今义: 卒获有所闻 卒:古义: 今义: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义: 今义:(3)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 腰: (4)一词多义:和:冠:请:再:患: 以: 之: (5)重点句子翻译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

5、白玉之环。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 (三)作业练习文科爱好者“同步导练 课内阅读”部分。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3、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出其他学生的优越的条件?写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 (三)探究手法1、分析对比手法本文中的对比有什么作用? 2、分析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四)赏读体验1、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已积累的一句警句来形容宋濂的求学。 2、四人一组讨论: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不敢出言。谈谈自己怎样看待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