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7069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方案 (征求意见稿) 广州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为了办好亚运会、创造新生活,2010 年广州采取一系列 “保畅通、保运输”的工作措施, 改善了重点拥堵区域、拥堵路段的交通状况,提高了广大市民的出行质量,圆满完成了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交通保障任务。 随着广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拥有量不断增加,市民出行中心聚集效应日趋明显, 广州中心城区已呈现交通拥堵趋势。当前广大市民群众十分关注亚运后交通拥堵治理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 市交委牵头组织市有关部门联合研究制定交通改善综合措施,将城市交通综合整治向纵深发展,

2、努力实现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广州交通现状情况目前,广州全市机动车拥有量达到 214.5 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 161 万辆,2010 年新车上牌量超过 30 万辆。广州市近五年私人小客车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2.1%,私人小汽车千人拥有率 已高达 90 辆/ 千人,表明我市私人小汽车正处于快速增长期。2010 年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的比例 为 59.6%。2009 年底,受各种因素综合影响,晚高峰中心城区主干道平均车速 为 18.7 公里/小时。亚运前 2010 年 4 月晚高峰全市 60 条主要道路中, 速度低于 20 公里/小时的道路约 15 条,占 25%。有数据显示 ,

3、目前晚高峰中心城区主干道平均车速为21.4 公里 /小时。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 2013 年交通拥堵范围将扩大至大部分中心城区,主干道平均饱和度预计将达到 0.9 以上,平均速度降至 20 公里/小时以下将成为常态化,交通形势令人堪忧。二、工作思路总结广州近年来交通发展情况,以 “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为原则,疏解中心城区的功能,利用公共交通设施积极引导城市人口的合理分布; 持续推进“公交优先 ”发展战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交通出行结构;重视交通需求管理,引导机动车有序增长和合理使用;重视交通智能化发展, 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建立逐步缓解交通拥堵的长效工作机制。三

4、、总体目标积极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到 2013 年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力争达到65%,到 2015 年力争达到 70%;研究制定符合广州实际的交通管理政策; 基本形成内部交通和过境交通相分离、通勤出行距离和时间相对减少的交通格局;建立完善职责清晰、协同联动的交通畅通保障及整治机制; 力争中心城区干道车速保持不低于25 公里/小时 ,用 3 年的时间重点发展公共交通,缓解中心城区交通节点拥堵,交通状况不再恶化,保证城市正常运转, 用 5 年的时间促进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可持续协调发展。四、工作措施借鉴国内外大城市交通管理经验,广州缓解交通拥堵工作措施分为八个板块共30 项措施。归

5、纳起来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加强交通基础建设, 包括第一、二、三板块共 15 项措施;第二大类调节交通流量,包括第四、第五板块共 6 项措施,第三大类加强交通管理,包括第六、第七、第八板块共 9 项措施。具体如下:(一)加强城市规划,实现中心城区交通设施与城市功能的匹配。1.加快构建两个新城区,提升三个外围城区,抽疏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根据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和广州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纲要,构建两个新城区(东部山水新城、南沙宜居滨海新城), 提升三个外围城区(花都城区、增城城区和从化城区),加快教育、行政、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不断完善综合配套和城市服务功能, 增加就

6、业岗位,形成人口的反磁力,截流新增人口并将部分中心城区的人口吸引过去,达到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交通的作用。2.严格控制中心城区建设总量增量和开发时序。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建设审批制度,加大大型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估对项目报批的决策影响力,严格控制建设总量增量,调节建设项目开发时序, 鼓励外围组团的综合开发和公共服务配套。对中心城区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得突破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容积率指标。3.按照国家标准落实配套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等国家标准,规划建设道路、交通场站等交通基础

7、设施, 重点打造六大功能区(珠江新城员村、琶洲、白云新城、白鹅潭、广州南站、白云空港); 进一步完善开发项目与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移交接管、同步投入使用的制度。 分区域按差别化原则修订实施建筑物停车位配建标准。4.对中心城区货运市场、批发市场实施规划调整和清理、整治或搬迁。积极推进我市“中心区、过渡区、发展区” 货运业布局调整,加快落实 “发展区”内物流发展用地,加快推进“ 发展区 ”物流园区、新型货运站场的规划建设。 结合城区外围搬迁安置场地的落实情况,积极稳妥采取清理一批,土地置换一批,旧城改造一批,经营转型一批等分类措施和办法,适时加强货车交通管制措施

8、, 分步推进落实增槎路等路段沿线货运市场、货运停车场的搬迁撤场工作。结合广州市商贸网点布局发展规划(2006-2020)、广州市产业物流发展规划(2010-2020),加快外围区域批发市场的建设, 对接物流(配送)园区,积极稳妥、适度有序地实施中心城区批发市场的清理、整治或搬迁。 (二)加强道路网结构完善和外围轨道交通枢纽站建设,提高道路网的疏通循环和换乘接驳功能。5.研究修订道路网结构性完善工程 5 年实施计划,优化道路网的结构和布局。 根据广州道路网的实际,进一步研究优化道路网的结构和布局,切实改善目前中心城区路网级配不合理,部分道路功能紊乱,局部对外交通通道能力不足,局部路段容易出现交通

9、瓶颈的困境,研究修订道路网结构性完善工程 5 年实施计划,通过优化调整路网解决结构性缺陷。6.加快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段、改造重要交通交叉口。结合道路工程前期情况,积极实施道路网改善工程。一是打通断头路,包括同德围地区的三个项目:同康路、石井河东侧西环路、铁路西侧东环路; 新建新滘西路过江隧道、白云六线、华南路东延线、改造东南西环、建设如意坊隧道及南北配套道路工程,建设芳村大道、猎德北延线-北环、大坦沙大桥系统, 继续推进流花湖隧道和云溪路西延线建设,加快推进新化快速路和广明高速公路的建设等; 加快推进花城大道东延线工程、加快推进城西地区的广州发电厂、省广弘食品集团等 2 条铁路专用线整体拆

10、除并按规划改造为市政道路的工作。 二是拓宽瓶颈路段,包括拓宽中山六路、广州大桥、洛溪大桥、客村立交、临江大道面粉厂路段、同德围地区两个瓶颈路段: 拓宽上步桥(需同步建设跨北环高速人行天桥)、拓宽西湾路-西槎路等。三是改造重要交通交叉口,包括改造华夏路-金穗路交叉口环岛、 冼村路-金穗路交叉口环岛、石化路- 广园路立交等。7.建设安全、连续的步行系统,结合绿道适度发展自行车。结合中心城区交通改善以及人性化出行的需求,完成一批行人过街设施的建设,提供安全、 连续的步行系统,同时在有条件区域规划建设自行车道,结合绿道的布局区域适度发展自行车,为慢行交通接驳公共交通提供便利。8.加快市区外围轨道交通枢

11、纽换乘站点建设。加强换乘接驳,科学调节进入中心城区的个体交通。加快市区外围轨道交通枢纽大型换乘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建设, 完成嘉禾、坑口、海傍、南浦、汉溪长隆等一批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站点建设项目,引导市民通过停车换乘方式进入中心城区,减少中心城区交通流量。(三)积极落实“公交优先”战略,从“财政优先、用地优先、路权优先、信号优先”等四方面积极建设“公交都市”。9.建立公共交通发展财政扶持的长效机制。在轨道交通方面,保持亚运前对轨道交通的建设投资力度;在常规公交方面,一是按照“微利经营 ”原则,建立公交行业成本标准机制, 综合考虑常规行业的适当利润率建立补贴制度,同时加强成本的审计、核定,确保补贴政策

12、的公开透明; 二是研究财政对公交车辆提前退出运营的补贴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将公交车辆运营期由现在的平均 10 年调整到 6 年-7 年,改善车况及车容车貌。10.继续加快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继续以超常规的建设力度推进轨道交通网络建设。 未来 5 年预计将新启动 11 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包括六号线、七号线、八号线及北延段、九号线、广佛线、十一号线(环线)、 十三号线、十四号线主线从化及支线知识城、十六号线、二十一号线等。11.配套公交优先加快推进公交站场和港湾站的建设。根据市政府审定通过的 解决广州市公交站场缺口问题工作方案( 20102015),加快组织实施。在公交站场建设财政资金保障的前

13、提下,保障公交站场建设用地,加快推进相关征地拆迁工作,按照市级重点项目加快办理前期报建手续,到2015 年前建成公交站场 16 个,新增公交站场用地面积约 20 万平方米,其中西朗等公交枢纽站 8 个、珠江新城等首末站 8 个,同时积极推进中心城区港湾站改造及公建配套的公交站场建设工作。12.推进早晚高峰公交专用道的施划。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对公交路权优先的支持力度,在现有公交专用道 128.5 公里的基础上,要加大对中心城区早晚高峰公交专用道的施划力度,使总里程超过 300 公里,实现公交车辆早晚高峰较快通行。13.研究新建公交优先信号系统。对已设置公交专用道、公交线路密集、客流量较大且交叉口

14、有条件的主干道进行公交优先信号配置。通过配置公交车辆感应信号系统或在路口设置公交优先交通感应信号,灵活调整交叉口信号周期、信号相位,确保公交车辆优先通行,进一步提高常规公交的运输效率。14.加大轨道交通、公交车、出租车运力投放力度。根据2011 年-2015 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方案,加大轨道交通列车的供给,预计到 2015 年一、二、八号线车辆将增购车 32 列(192 节车厢),三号线增购车 26 列(156 节车厢),五号线增购车 32 列(192 节车厢)。结合客流的需求,加大力度增加公交车供给,优先投放到中心城区外围公交线路,方便市民乘坐。到 2015 年中心城区初步计划新增公

15、交车 3000 辆(含 30 辆 18 米BRT 公交车)。进一步完善出租汽车运力科学投放机制。综合考虑大容量公共交通发展、出租汽车行业营收及稳定情况等因素,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出租汽车运力投放机制。15.加强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接驳。对于中心城区开展公交线网常态化的调查,优化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设置,完善地铁站和公交站之间的换乘指引,进一步提升广州大道北、白云新城、嘉禾、龙归、钟落潭、滘口、东晓南、沥滘、岑村、天河软件园、科学城、长洲岛等 16 个市区外围结合部的公交接驳地铁服务水平,以及公交与珠江新城 APM 的接驳。(四)逐步提高中心城区机动车使用成本,加大城市交通组织管理

16、力度。16.优化调整广州市域停车场差别性收费。适时适度提高停车收费标准总水平,增加机动车使用成本。利用价格杠杆,引导个体车辆多选择城市外围停放,引导市民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进一步推进停车收费标准差别化政策,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试行住宅配套停车场也按区域级别实行差别性价格政策,适时调整我市收费区域级别划分,加强和规范对占用道路停车经营的管理。17.研究广州收取交通调节拥堵费的可行性。借鉴新加坡和伦敦等城市通过征收交通拥堵费调节车辆数量的经验,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对在广州市部分重点道路交通拥堵区域实施征收交通调节拥堵费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论证,研究提出符合广州实际的交通调节拥堵费的时段、范围、定价基准和收费形式,对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择机实施。18.优化中心城区道路单向交通组织。根据中心城区区域道路网络结构特点,结合路段交通流方向特征,选择有条件的区域道路实施单向交通组织,简化交叉口交通组织,提高车辆通行效率。(五)加强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引导机动车有序增长。19.进一步优化和扩大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