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滑轮 学案(教科版八年级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704757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2 滑轮 学案(教科版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1.2 滑轮 学案(教科版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1.2 滑轮 学案(教科版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1.2 滑轮 学案(教科版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 滑轮 学案(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2 滑轮 学案(教科版八年级下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2滑轮学 习 过 程备注正面思考 主动学习一、认识滑轮1、预习自学(1) 试观察如图所示的装置,并思考: 什么是滑轮?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 2、知识点(1) 滑轮一个周边有槽、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定滑轮不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动滑轮要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典型试题】1.电气化铁路的高压输电线,无论冬夏都要绷直,才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这就必须对高压线施加恒定的拉力为此,工程师设计了一个恒拉力系统,原理图如图所示则图中的A、B滑轮为 (选填:“定滑轮”或“动滑轮”)。【变式】下图中,属于动滑轮的是( ) 二、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1、预习自学(2) 如图所示,分别为定滑轮

2、、动滑轮的结构简化示意图,试分析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2、知识点(2)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 杠杆, 优点是: 。动滑轮的实质:常见的省力使用时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 倍的杠杆。费力使用时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 的杠杆。距离与力的关系:省力的就要费距离,费力的就要省距离【典型试题】2.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3,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分别是S1、S2、S3,移动速度分别为v1、v2、v3,不计滑轮摩擦,则()AF1:F2:F3=2:1:4 S1:S2:S3=2:1:4 BF1:F2:F3=2:1:4

3、S1:S2:S3=2:4:1CF1:F2:F3=2:4:1 v1:v2:v3=2:1:4DF1:F2:F3=2:1:4 v1:v2:v3=2:4:1三、认识滑轮组1、预习自觉(3):试分析如右下图所示的装置,你知道它是如何组成的吗?有什么优点?2、知识点(3)滑轮组:将 和 组装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用整体法分析滑轮组受力将物体和动滑轮作为“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当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所有绳子对“整体”的拉力与重力或摩擦力平衡竖直匀速提升重物时,F= 距离关系: 、 。水平匀速拉动物体时,F= 距离关系: 、 。滑轮组绕线方法确定从定滑轮开始绕线、还是从动滑轮开始绕线从挂钩处开始向另一个滑

4、轮边缘画线,直到所有滑轮绕完标出拉力【典型试题】3、试绕出下列滑轮组,要求:(a)、(c)图中要能改变力的方向,(b)、(d)图中要求最省力. 反面质疑 交流辩论你知道如何确定:滑轮组中,连着物体和动滑轮这个整体的绳子段数n=?【典型试题】4、如图所示:货物所受重力G=200牛,现使用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升货物,试确定各图中拉力F的大小(滑轮重及摩 擦不计),FA= ,FB= ,FC= 合学共商 检测过关1 (2013株洲)如图所示,健身员向下摆动脚踝使细绳拉着物体缓慢提升时,图中的滑轮是()A定滑轮,可省力 B动滑轮,可省力C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2 (2011陕西模

5、拟)图示为某健身器械结构示意图,其中每个小滑轮质量为1kg,重物质量为20kg(不计摩擦、空气阻力和绳子重力g取10N/kg)图中滑轮A属于 (选填“动滑轮”或“定滑轮”);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匀速拉动绳子时,人对地面的压强比他不拉绳子时要 (选填“大”或“小”); (2)使重物匀速上升时,人对绳子施加的拉力至少是 N.3 在“探究滑轮组特点”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a)刻度尺;(b)弹簧秤(测力范围0-3牛顿)(c)滑轮四只,每只重2.5牛顿;(d)适当长的细绳(1)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在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只有选用 图滑轮组,才能用最小的力提起6.8牛顿的重物,并画出该滑轮绳子的绕法(2)

6、完善下列实验步骤:A按要求照图把实验器材装配好 B在动滑轮下面挂上重物,并分别记下重物和弹簧秤的位置C拉弹簧秤,使重物上升一段距离,读出 D用刻度尺分别量出 和 移动的距离E由测得的数据,比较得出滑轮组力的特点是 ,距离特点是 (3).在实验中,有同学发现:用弹簧秤将物体匀速提升时弹簧秤的读数会略大于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你认为其原因是 。4 如图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5题图7题图6题图 5 残奥会的开幕式上,某选手利用如上图所示的滑轮组,带着圣火(自己拉着绳子)缓缓上升为减轻重量卸掉假肢,侯斌体重有70kg,再加上9kg重的轮椅和火炬,动滑轮和

7、挂架重3kg火炬塔的点火口在距离地面39m高的地方,若不计摩擦和绳子的重量,选手拉着自己匀速上升所需拉力为 N(g取10N/kg);若选手从拉动绳子离开地面到点燃火炬塔只有短短4min,他拉绳子的速度至少需要 m/s。6 (2011常德)如图是胖子和瘦子两人用滑轮组锻炼身体的简易装置(不考虑轮重和摩擦)使用时:(1)瘦子固定不动,胖子用力FA拉绳使货物G匀速上升(2)胖子固定不动,瘦子用力FB拉绳使货物G匀速上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AGBFBGCFA=2GDFB=2G 7 如图,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60牛,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A60牛B120牛C20牛D180牛 8 某同

8、学设计了一种如图所示的简易电梯,由图可知( )AA是动滑轮 BB是定滑轮C如果电动机向下拉动绳子,电梯厢将上升 D电梯厢运动的速度与电动机拉绳的速度相等9 如图所示,光滑的地面上有一足够长的木板,在木板的右端固定着一个滑轮(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木板上面放置一个小木块,小木块一端连接着弹簧测力计。当拉力F为5牛时,木板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拉力增大到10牛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牛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牛C木板仍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D小木块将保持静止10 小李的质量为50kg,可以举起80kg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70kg,可以举起60kg的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

9、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果应是( )A小李把小胖拉起 B小胖把小李拉起 C两个都拉不起 D两个都拉起 11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A20N B25N C30N D35N12 如图4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0.2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A20N 0.4m/s B20N 0.1m/s C5N 0.4m/s D5N 0.1m/s13 某同学在“研究动滑轮特点”

10、的实验时,进行了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 )实验次数物重G/N拉力F/N11.00.6521.50.9032.01.15A. 与同学分析可能原因B. 实验失败,停止实验C. 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D. 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14 如图所示,对物体B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6 N,使物体B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 N:(不计绳重及滑轮摩擦)15 小明同学利用滑轮组及相关器材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拉力F与重力

11、G的关系式:F =。G/N2345678F/N0.91.31.72.12.52.93.316 同学们共同研究滑轮的特点:(1)他们研究定滑轮特点时,做的实验如甲图所示,据此可证明:使用定滑轮。(2)他们研究动滑轮特点时,用动滑轮匀速竖直提升重物,如乙图所示。据此可知,使用动滑轮。16题图17题图17 如图是一种电梯结构的示意图,电梯厢在电梯井中沿,竖直通道上下运行钢链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电梯井顶部的一点和B点,刚时钢链绕过重15000N电梯厢下的滑轮而托起整个厢体E,又跨过电梯井顶部由电动机驱动并带有齿轮的轮轴C,在C和B之间吊起与动滑轮相连的配重D电梯载重量为10人(每个人的质量按60kg计算,

12、取g=10N/kg,忽略摩擦及钢链的质量)请回答:(1)配重的功能是什么?在已知电梯厢重和载重量的情况下,配重的质量最好是多大?(2)当电梯满载匀速上升时,A、B两点受到的拉力各是多大?18 电气化铁路的输电线常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悬挂在钢缆上钢缆的A端固定在电杆上,B端连接在滑轮组上滑轮组由a、b、c三个滑轮构成,配重P由多个混凝土圆盘悬挂在一起组成,配重的总重为G若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量,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为动滑轮,B端钢缆受到滑轮组的拉力大小约为3GBa为动滑轮,B端钢缆受到滑轮组的拉力大小约为G/3Cc为动滑轮,B端钢缆受到滑轮组的拉力大小约为3GDc为动滑轮,B端钢缆受到滑轮组的拉力大小约为G/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