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三角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7004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珠三角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珠三角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珠三角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东珠三角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东珠三角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珠三角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珠三角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珠三角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珠三角,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 30 年的超高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它以占广东全省 3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省 825%的GDP,以 05%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占全国 10%的 GDP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制造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一股独大” 。作为“排头兵”虽然最先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但也往往会最先遇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了“高消耗低成本数量扩张”的产业发

2、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表现出“六高六低”的特点,即高产出增长、高市场占有率、高要素投入、高行业结构、高外向依存、高集聚水平和低产出效益、低成本扩张、低价格竞争、低链条层次、低规模水平、低植根程度。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的“六高”:高产出增长。从 1978 年到 2006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直维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地区生产总值由 8764 亿元增加到 2142428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170%。珠江三角洲的产出增加率不但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也高于其他主要经济发达省市的平均水平。高市场占有率。珠江三角洲许多制造业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以家电产业为例,电风扇、电饭煲等小家

3、电产品在全国的比重超过80%,微波炉、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吸排油烟机等在国内“一股独大” 。电吹风、电暖器的出口量占全球的 40070,电风扇、烤面包机、电水壶的出口量占到全球的 50%以上。高要素投入。珠江三角洲高产出和高市场占有率的主因是高要素投入,2006 年珠江三角洲能源消耗折合标准煤 165179 万吨。有大约不低于 2000 万的外地劳动力流人,三废排放量为 65.5 亿吨。高行业结构。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行业结构变化的脉络非常清晰,特别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支柱产业的更迭实现了几年一个台阶。但重化工业的比重仍然偏低,2006 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所占比例只有 59.

4、9%,明显低于上海(72.6%) 、江苏(67.2%)和山东(65.9%) 。高外向依存。珠江三角洲的外向依存是多维度的,劳动、资本、技术、能源原材料和市场都具有很高的外向依存度。劳动力的外向依存度超过 60%,资本的外向依存度超过 30%,关键和核心技术的外向依存度超过 90%,能源的外向依存度超过 90%。市场的外向依存度超过 60%。高集聚水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珠江三角洲逐渐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集聚经济形态,目前已经有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或专业镇)100 多个,每一个主要的工业行业都出现从几个到十几个不等的聚集区,这些产业集群的工业产值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的 23 以上。珠

5、江三角洲仅纺织服装行业的国字头产业基地就有 15 个之多。佛山顺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空调器、电冰箱、热水器、消毒碗柜、空调压缩机等家电生产基地,家电产业总产值约占全省的 45%。东莞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的“六低”:低产出效益。从 2001 年到 2006 年,广东省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一直处于上升通道,由 2001 年的 13201 增长到 2006 年的 16970,但同全国平均增速相比,广东省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增速明显滞后,2001 年,广东省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领先全国平均水平 O36 个单位,但自 2004 年开始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到 200

6、6 年,二者差距进一步扩大。在组成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的7 个指标中,广东省在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 4 个主要指标的增长率上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成本扩张。珠江三角洲产业高速扩张主要应归功于低显性成本。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劳动力成本,比如珠江三角洲纺织服装业工资成本每小时工资O70 美元,分别相当于日本的 26%、法国的 381%、美国的 485%、韩国的 1297%、墨西哥的 3136%。此外诸如资本利息、土地租金、环保支出和其他社会责任支出均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低价格竞争。珠江三角洲许多制造业产品之所以不但能够行销全中国甚至全世

7、界,在同层次市场竞争上所向披靡,最基本的诀窍就是四个字物美价廉。有人比较过,珠江三角洲部分制衣厂甚至可以达到意大利奢侈品牌的质量要求。而价格只有其 13 左右。但是,这种不可思议的物美价廉却是以低廉劳动力成本及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低链条层次。珠江三角洲产业的高行业结构是与低产业链结构并存的,在电子信息和电器器械等许多代表现代制造业发展方向的行业中。珠江三角洲都处于国际产业链条分工的低端环节,主要从事加工组装和贴牌生产,核心技术、关键制造和品牌仍然主要掌握在国外跨国公司手上。从统计数据上来看,最直观的表现是工业增加值率长期在低位徘徊,2006 年全省平均工业增加值率只有262%,不仅远低于工业化

8、水平较高的国家,而且也低于全国 287%的平均水平。其中,广东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率平均仅为 242%,作为 Irr 产业主要内容的通信及计算机制造业只有 213%。越是代表高新技术的产业行业。工业增加值率越低。低规模水平。珠江三角洲制造企业的平均规模水平低于包括山东、江苏和上海等省市,比如,广东工业增加值总量高于山东,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则低于山东。同时,珠江三角洲缺乏行业龙头企业,许多珠江三角洲在总量上具有绝对优势的行业。如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等,其行业龙头企业并不在珠江三角洲。低植根程度。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要素的高外向依存性决定了产业发展的低植根性。许多工业企业仍然具有“

9、逐水草而迁”的特性。随着政策效应的消失和比较利益的衰减,它们随时有另觅柄身之所的倾向,不但外资企业是这样许多的民营企业也是这样其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和资本的外源性使得产业发展的根没有深深地扎入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环境的“土壤之中” 。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六高六低”表明: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模式是一种高消耗低成本的数量扩张模式,这一模式是基于比较优势而形成的,它以资源供给的相对充足和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为前提和基础,一旦这两个条件发生变化,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模式则难以为继。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环境出现了“拐点”性变化,这种变化集中表现资源和市场两大壁垒,像两面高墙一样堵住了珠江三角洲

10、现有产业发展模式的去路使其无法再在“低成本扩张”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只有通过产业转型,实现发展模式的转换,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才能具有可持续性。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短缺壁垒是全方位的。一、劳动用工短缺,工资上升压力增大;二、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自给能力不断下降;三、土地资源趋于稀缺,用地政趋紧;四、水资源供应形势严峻,水源性和水质性缺水并存;五、环保压力不断加大。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面临的市场壁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国内区域竞争加剧;二、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纵观世界各国各地区产业转型的经验教训,结合珠三角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珠三角产业转型的基本途径有三:一是“链条升级” ,即在

11、产业内部从现在的加工组装环节出发,实现价值链的提升;二是“腾笼换鸟” ,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转换,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产业替代低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的产业;三是“资源替代” ,在既定的产业发展链条上通过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大幅度提高技术含量和劳动生产率。“链条升级”模式。在产业分工体系中,企业被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系统集成商和模块供应商,前者具有自有品牌,处于支配地位,并获取大部份价值分配,而后者则处于从属地们,只能获取较小的价值分配。珠三角大部分企业扮演着供应商的角色,所以产业升级的模式是要由模块供应商转变为系统集成商,争取获得高附加价值。“腾笼换鸟”模式。 “腾笼换鸟”其实就是产业的转

12、移,将低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生产环节逐步转移出去,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或生产环节。“资源替代”模式。 “资源替代”模式是指在既定产业的既定链条上的产业转型模式,一般是从劳动密集到资本技术密集。随着劳动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珠三角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了一个以资本替代劳动的过程,通过引进自动化程度更高、劳动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来部分替代劳动,特别是低技术含量的手工或半手工劳动。随着珠三角产业的转型,珠三角的产业结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三次产业构成比例趋于均衡。三次产业的比重呈现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基本稳定、第三产业逐步上升的趋势。表现产业结构

13、在工业化过程中实现了良性发展。二、支柱产业带动效应明显。从产业结构内部构成的变化来看,在产业结构的转型过程中,九大支柱产业形成并加速发展。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重化趋势加快。珠三角制造业仍以轻工业为主,但重化工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逐渐建立了一批重化工业企业。四、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珠三角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比重不断提高。但第三产业中传统的成份大,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等传统服务产业继续快速发展,而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且比例不大,远远不了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与提升的需要。结论:尽管珠三角的产业结构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升

14、级转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可小视。在众多的问题中,结构偏差、区域差距与投资冲动应该是广东产业结构优化的最为关键的难题。结构偏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伴随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构成呈现不协调的状态;二是随着结构的转型升级,不同结构呈现不匹配的情形。明显表现为:一、产值结构滞后于 GDP 水平;二、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显著偏差;三、产业层次低。所以,调整和优化珠三角产业结构的对策:一、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一方面推动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加速部分基础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翼和山区的转移速度。加强区际交流,促进区域开放和区际合作,在空间上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二、确定产业发展重点,科学规划产业格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工业产业升级。三、提高产业素质,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新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产业素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加速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如房地产业和物流运输业。在经济发展的各种内外部条件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出现重大调整的背景下,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能否健康可持续,能否继续过去的辉煌,对广东生死攸关,对全国举足轻重。而珠三角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的转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向更高的价值链攀升,产业发展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保证经济快速持续稳定的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