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7665747 上传时间:2019-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形成及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形成及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形成及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形成及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形成及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形成及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形成及防治措施(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摘要】裂缝的外观形状主要有横向裂缝、竖向裂缝、斜向裂缝、纵横交叉、贯裂纹缝等几种。现就几种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剖析。 【关键词】混凝土;表面裂缝形成;防治措施 一、塑性裂缝 1、塑性裂缝是一种表面很浅的裂缝,一般在混凝土初凝后形成,裂缝宽度极细,形状如水纹,俗称水纹缝。缝与缝之间相互不连贯,在混凝土干燥后,一般不吸看不易发现,浇水湿润后便能清晰地看清,太多在空气湿度小、气温较高及风速流动较快的自然环境下产生。 2、塑性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大致有: (1)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细骨料粒径较细或采用粉质砂; (2)模板吸水性能较好,浇捣前未浇水湿润或混凝土

2、下的垫层干燥,在混凝土成型后将混凝土内的水分吸去; (3)混凝土养护不及时,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 3、塑性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1)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水灰比,选用中粗砂,严禁使用粉质砂; (2)高温作业及风速流动较快的天气应适时洒水养护,并采用覆盖养护或涂刷混凝土养护液; (3)混凝土处于塑性状态尚未终凝,可洒水重新压实压光, 揉去裂纹。 二、干缩裂缝 1、干缩裂缝一般在混凝土终凝以后发生,缝宽度较细,有刻度放大镜观察约在0.15mm 左右,裂缝无规律性,纵横相交, 平面裂缝比侧面多,也有侧面不裂缝现象。缝口一般慢慢变大、变深,随着温度起伏而相应变化。 2、干缩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大致有

3、以下几种: (1)混凝土前期养护不及时,每日养护遍数少,造成水份过早蒸发,外表收缩较大,而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小,内部收缩较小, 引起表面开裂; (2)沙粒径较细或采用含泥量较大的浅江砂,减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致使收缩率较大; (3)振捣方法不当,振捣是振捣棒慢插慢拔或振捣过度,造成混凝土表面浆层较厚,减少了表面的抗拉强度,产生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 3、干缩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1)加强早期养护,日养护次数一定要满足,以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为宜,并覆盖草包养护; (2)不使用粉质和含泥量较大的砂,搅拌时间要足,按设计配合比配置骨料; (3)振捣时间不宜过长,防止上部浆层较厚。 三、粗骨料沉落

4、裂缝 1、粗骨料沉落裂缝均出现在构件上部,位置一般在箍筋位置或延通长钢筋方向裂缝,缝口上口大,下口小,呈针尖状,缝口深度至钢筋,在混凝土初凝期间发生,达到一定强度以后不再发生。 2、粗骨料沉落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构件高度较大,施工时未分层振捣,造成粗骨料沉落或振动过度,造成粗骨料分布不均, 上部少,下部多。 3、粗骨料沉落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1)混凝土一定要控制塌落度过大,商品混凝土每车均要测试塌落度,如塌落度过大,严禁投入使用。 (2)钢筋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止钢筋上部无粗骨料; (3)振捣时要适度,构件较高的应分层振捣,每层振捣时间应相隔2h 左右; (4)裂缝出现后及时重新压光

5、,直至缝口密合。 四、凝缩裂缝 1、凝缩裂缝一般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初凝阶段收缩形成, 裂缝呈碎大理石拼贴装饰面层状,裂缝很浅,同一面缝隙宽度较一致。 2、凝缩裂缝产生的原因大多是在混凝土抹面压光时,水泥浆浮到构件表面,水份蒸发后产生干缩;有的压光时间控制不准, 混凝土已达终凝;有的采用泼素水泥浆抹平压光后形成凝缩裂缝; 也有在混凝土压光时因混凝土含水率较高,撒干水泥吸潮压光成活造成,这种洒干水泥做法不可取的。 五、碳化裂缝 1、碳化裂缝产生时间较迟,须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发生,裂缝较浅,深度一般不超过5mm,也有的裂缝发展至钢筋位置,但这种现象很少,缝口宽度在0.2mm。裂缝呈龟纹状。

6、2、碳化裂缝为化学反应形成,混凝土表层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起反应产生碳酸钙,造成表面碳化收缩而形成裂缝,空气干燥的环境下发生较多,尤其是冶炼厂、锅炉房等燃烧能源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发生率较高,一般不伤及混凝土内部结构。 3、碳化裂缝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混凝土振捣时应将表面产生的过厚砂浆层刮去或适量加粗骨料,不使混凝土表面强度降低; (2)在产生二氧化碳的作业区内不宜过早投入使用,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使用,室内尽量保持通用; (3)裂缝发生后可涂环氧胶泥封口,缝口较宽的可先采用罐缝法进行处理再涂抹,其它未裂部位也可涂抹,防止裂缝蔓延。 六、裂缝的预防和控制? 根据裂缝产生

7、的原因及多发部位情况,在工程设计中采用合理的措施,必然能预防及控制楼板裂缝的发生,从而加强商品混凝土楼板的抗裂性。? 1、建筑结构设计? 平面布置上应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必要时设置变形缝。减少结构在平面内和上下层间的刚度突变,避免由此引起板角等薄弱部位的剪拉力集中,造成板剪拉开裂。当不可避免时,应局部处理加强,逐渐过渡。? 2、控制变形减少沉降量? 工程设计中往往重视结构承载力验算,而忽视变形和沉降,由于变形或沉降差,楼板才会发生沉降裂缝和切角裂缝。一些地基地质条件差,沉降变形大的建筑,产生裂缝的现象比地质条件好、沉降量小的多得多。如支承于持力层较好的强风化土或变形小的残积土等土层,或者以端承桩

8、为基础的建筑,其沉降量很小,裂缝较少出现。而一些持力层较差的地质由于基础沉降量大,而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常有楼板开裂的现象发生。所以,对地基地质条件较差的建筑物,除应满足结构承载力要求外,控制沉降变形是基础设计应考虑的关键因素。? 3、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是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变形缝,是一种专业留设的特殊施工缝。当楼板结构长度超过40m45m而不设缝,高低层相差大或地基变形大等可能导致沉降差时,适当设置后浇带,可以消除早期收缩和沉降差。对超长板,后浇带间距宜控制在25m30m间,为消除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带,应根据功能性质,从首层到天面层逐层设置,有地下室的也应包含地下室剪力墙设置,并于

9、主体结构(含砖砌体等主要荷载)完成后再浇筑后浇带。 4、刚体变化较大的地方增加负筋及板厚? 在凹凸变化较大处或框剪结构的剪力墙周围,特别是剪力墙的楼梯间或电梯井周边,其刚度远大于周边结构,极易因剪拉应力集中而使剪力墙周围板块产生剪拉开裂。采用周边板块加大板厚,加大配筋率、配置双层双向钢筋等技术措施,可有效抵抗刚度突变产生的剪拉应力,避免产生裂缝。? 七、结束语: 楼板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他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而且会影响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的承载力,因此,对混凝土的表面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办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裂缝的出现,保证建筑和构件的安全、稳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怀宇.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分析与防治. 广东科技.2007 2陈昌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通病防治. 北京工业出版社.2001 3纪午生.建筑施工工长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