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宝灵——揿针在中医护理临床的应用和展望.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7664542 上传时间:2019-04-10 格式:PDF 页数:53 大小:6.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宝灵——揿针在中医护理临床的应用和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周宝灵——揿针在中医护理临床的应用和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周宝灵——揿针在中医护理临床的应用和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周宝灵——揿针在中医护理临床的应用和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周宝灵——揿针在中医护理临床的应用和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宝灵——揿针在中医护理临床的应用和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宝灵——揿针在中医护理临床的应用和展望.(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宝灵 主管护师 金华市中医医院护理部干事 浙江省第二届成人ICU专科护士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护理专委会委员 金华市中医药学会护理专委会委员兼秘书 金华市中医护理质控中心秘书 金华市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 微信公众号“金中护理”责任编辑 揿针在中医护理中应用的优势与展望 PPT设计:邵飞琴 方玲莉 金华市中医医院 周宝灵 认 识 揿 针 1 360图库:揿针 认 识 揿 针 1 淘宝图库:揿针 1 2 3 4 目 录 认 识 揿 针 揿针临床应用 皮内针基础理论 揿针优势与展望 01 认 识 揿 针 设计:邵飞琴 方玲莉 认 识 揿 针 1 揿:用手按 顾名思义揿针就是用手按针,这是一种新型的皮内

2、针 认 识 揿 针 1 揿针:皮内针的一种 皮内针:中医针灸治疗的分支,属于“浮刺“和”浅刺“ 浅刺:将特定针具刺入表皮较浅部位的一种针法 1 认 识 揿 针 1 认 识 揿 针 揿针:皮内针的一种 皮内针:中医针灸治疗的分支,属于“浮刺“和”浅刺“ 中医学家承淡安教授 发明形似图钉状的针 奠基:内经 发展: 唐 宋 成熟: 元 明 新生: 当代 浅刺法 1 认 识 揿 针 1 起源:由日本赤羽幸兵卫在1950年首创 揿针:中国中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承淡安教授受日本 赤羽幸兵卫皮内针疗法的启发,仿制了皮内针,在此 基础上发明了使用更方便的揿针 皮内针 1 揿针 认 识 揿 针 1 揿针是什么

3、? 皮内针:中医针灸治疗的分支,是将针具固定于腧穴皮内或皮 下,并留针较长时间的一种疗法,又称“埋针法” 认 识 揿 针 1 针 灸 皮内针 揿 针 中医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毫针,针刺手法 是针刺留针方法的发展 刺入皮内,固定留置 “浅刺” 是浅刺法的一种 属于皮下浅刺和留针 延长针刺效应时间 认 识 揿 针 1 02 皮 内 针 基 础 理 论 设计:邵飞琴 方玲莉 2皮内针中医基础理论 心心 肝肝 脾脾 肺肺 肾肾 十二皮部理论 经 脉 络 脉 黄帝内经素问 皮部论曰:“预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络技能活动反应于体表的部位,人体最外层,机体的外卫屏障 经络作用: 运

4、行气血 内属于脏腑 外络于肢节 2皮内针中医基础理论 心心 肝肝 脾脾 肺肺 肾肾 十二皮部理论 经 脉 络 脉 皮部功能正常:皮肤色泽鲜明 脏腑气血充盛 ,发挥保卫机体,抗御外邪作用 2皮内针中医基础理论 心心 肝肝 脾脾 肺肺 肾肾 十二皮部理论 经 脉 络 脉 素问 皮部论曰:“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 病 邪 2皮内针中医基础理论 卫 气 人体的金钟罩 防御 营养 调节 保卫肌肤 抗御外邪 滋养腠理 启闭汗孔 邪气侵入人体 卫气首当其冲 运行失常导致 各种疾病 卫气理论 皮内针基于卫气理论,通过刺激人体表浅部分,调节卫气,激发机体卫外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皮内针中医基础理论

5、 素问离合真邪论记载:“吸则纳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 留针:目的在于候气或者调气,而其最终目的则是达到气 血调和,阴阳平衡 留针术 皮内针持续留针刺激,可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 使其释放蛋白酶等活性物质、增强血管通透性,使血管内 渗出物质,进一步兴奋神经末梢,启动神经内分泌 免疫网络,发挥对靶器官的作用 留针术 皮内针西医基础理论 皮肤是人体的第三大脑: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皮内针西医基础理论 03 揿 针 临 床 应 用 设计:邵飞琴 方玲莉 3 揿针临床应用 皮内针针具类型 皮内针有两种类型: 1、颗粒型皮内针:也称颗粒型皮内针。针长长5-10mm,针 柄呈圆形,针身与针柄在同一平面。可应用于

6、身体大部分皮 肤平坦、屈伸度不大的头颈背及四肢部位。 针柄 针身 针尖 3 揿针临床应用 皮内针针具类型 皮内针有两种类型: 2、图钉型皮内针:也称揿钉型皮内针(揿针)。针身长2- 2.5mm,针柄呈圆形,其直径约4mm,针身与针柄垂直,形 似图钉状。 针身 针柄 3 揿针临床应用 皮内针操作方法 1、针刺前对皮内针、镊子(或持针钳)和埋针部位皮肤 均应严格消毒 2、医者用一手固定所刺部位的皮肤,另一手用镊子或持 针钳夹住针尾直刺入皮内。然后用大小合适的脱敏胶布 覆盖于针尾,按压固定 3、取针时,用镊子夹住皮下有针体的一头胶布,并向另 一头方向剥离,皮内针即能退出 3 揿针临床应用 皮内针(揿

7、针)操作方法 撕开 拆下密封纸 将塑料容器向后屈折 将针直接应用在已经消毒 的皮肤上,按压粘附扎好 除去剥离纸,将胶布 压好以确保粘附稳妥 用拇指和食指夹紧其中一 半剥离纸和胶布,将它一并从 另一半玻璃纸分开,并从塑料 容器中取出 3 揿针临床应用 皮内针(揿针)留置时间 1、皮内针埋针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和季节等因素决定。 一般为1-3天,最长可达一周。 2、若天气炎热,留针时间留针时间不宜超过2天,以防感染 3、留针期间,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胶布2-3次,每次约1分 钟,强度以自己能耐受为度,可增强疗效。 3 揿针临床应用 皮内针(揿针)操作方法 3 揿针临床应用 部位选用型号部位选用型号部

8、位选用型号 耳部 面部 0.20.3 0.20.6 胸部0.21.2小腿0.21.2 0.21.5 颈部0.20.6 0.20.9 腕部、踝部0.20.9 0.21.2 注意: 1、耳部穴位建议两耳 交替使用 2、根据人的体型胖瘦, 选用型号适当调整 手部 肩部 足部 0.20.9 0.21.2 0.21.5 上肢、脊、腹部、 大腿、腰、臀部 0.21.5 皮内针穴位建议选用型号(mm) 3 揿针临床应用 3 揿针临床应用 3 揿针临床应用 科室保管 3 揿针临床应用 上交报表 3 揿针临床应用 7月:148例 12月:418例 揿针临床应用操作人次统计2014年 3 揿针临床应用 3 揿针临

9、床应用 揿针临床应用操作总工作量 2015年:48116 15.7% 2016年:73484 24% 2017年:147216 48% 2018年:36880 12% (1-3月) 操作总数 306114人次 时间 操作人次 占比 04 揿 针 优 势 与 展 望 设计:邵飞琴 方玲莉 4 揿针优势与展望 毫 针 揿 针 1、专科性强 2、专业人员少 3、精选穴位难 4、深度强度不易把握 5、对穴位刺激强烈 6、留针时间作用短 (30分钟) 特 点 揿 针 特 点 1、操作简单 2、动态留针 3、毫针的延伸治疗 4、持续强化作用 5、针刺刺激温和 6、留针时间作用长 (2-3天) 单用毫针治疗

10、 累积 效应 毫针+揿针治疗 累积 效应 + 4 揿针优势与展望 这个止痛神器作用这么强大,可当. . 4 揿针优势与展望 04 2017年7月24日2018年4月25日 4 揿针优势与展望 04 留言经验分享1: 穴位攒竹 后溪 病症肩胛提肌酸胀痛 效果搞定 4 揿针优势与展望 04 留言经验分享2: 穴位 阿是穴 风池 病症 颈椎病 效果 相当好 留言经验分享3: 鼻炎迎香穴 咳嗽天突穴 肺腧 神门 疼痛麻木阿是穴 4 揿针优势与展望 04 留言经验分享4: 胃痛内关 夜班标配 留言经验分享5: 牙痛内庭 合谷 口舌生疮劳宫穴 留言经验分享6: 牙痛耳穴牙痛点 4 揿针优势与展望 04 留

11、言经验分享7: 小腿酸胀阿是穴 (老妈自己操作) 留言经验分享8: 尿潴留中极 关元 膀胱 俞 阴陵泉 三阴交 留言经验分享9: 晕车必备 4 揿针优势与展望 04 留言经验分享10: 家庭必备品 留言经验分享11: 朋友说治疗神经性皮炎有效 留言经验分享12: 颈椎病和头痛不用买去痛片 留言经验分享13: 妹妹治疗面肌抽搐 4 揿针优势与展望 04 留言经验分享14: 给儿子迎香穴治疗鼻塞 留言经验分享15: 儿子感冒用揿针后不吃感冒 药 留言经验分享16: 居家旅游必备 4 揿针优势与展望 04 留言经验分享14: 给儿子迎香穴治疗鼻塞 留言经验分享15: 儿子感冒用揿针后不吃感冒 药 留

12、言经验分享16: 居家旅游必备 4 揿针优势与展望 04 留言经验分享17: 背部刺痛使用揿针效果好 留言经验分享18: 咳嗽天突穴 留言经验分享19: 便秘腹胀华佗夹脊穴 4 揿针优势与展望 04 留言经验分享20: 鼻炎效果好 留言经验分享21: 夜班胃痛压痛点5枚 留言经验分享22: 阵发性咳嗽体针加耳针 4 揿针优势与展望 04 留言经验分享22: 外出必备,感冒咳嗽,颈部 酸痛 留言经验分享23: 落枕颈部痛点留置3天 4 揿针优势与展望 全民大健康时代来了! 以治疗为中心转向健康为中心 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 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和老龄事业发展 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4 揿针优势与展望 发展皮内针事业,奋斗路上与你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